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庸》:“行远必自迩,登高自卑。”意思是说要想远行,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就必须从低处起步。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对于青春期的一些孩子,人们会用“中二病”去形容,其实这就是青少年叛逆时期的自我意识过剩现象,这些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十分夸张的妄想,比如想想自己是世界、宇宙的中心,或者有伟大的想法去改变身边的人和事,结果什么行动也没有。其实孩子想变得更优秀有错吗?没有错。我们能因为一个孩子的梦想在许多人眼中过于荒谬就否定他,认为他有病吗?很显然也不能。我们应该引导他,鼓励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高骛远固然不可取,但我们可以把那些或梦想、或幻想分离开来,把它们分成许许多多能够实现的,跳一跳触手可及的小目标,以此让学生实现或者更靠近他们的梦想。在这之后,也要让他们明白梦想不是单单想想而已,它不会因为你只是想想,就有一天天上掉馅儿饼,砸在你的头上,使你醍醐灌顶,梦想全部实现。毕竟牛顿只有一个,更何况万有引力也不只是一个苹果,它只是一个引子罢了,在这之前牛顿也经过了各种推算,他也曾废寝忘食,为最后的胜利坚持不懈。所以梦想要想实现,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攀登高峰。
就如老子《道德经》曾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在字字似金的五千言中,连续举了三个不同的例子,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凡事都有始末,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看到了状元郎骑马游街的风光,那一刻的他名字刻进了史书,不再仅仅是一个符号,但在大家艳羡状元风光的时候,岂不知状元郎并非生而知之,一朝成名天下闻的背后是无数个悬梁刺股的深夜,是他深切的理解何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意义,正是因为日日夜夜的苦读,脚踏实地的学习,才有了那骑马游街,满楼红袖招的潇洒肆意。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先贤文人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对于努力这件事,要做到勿以事小而不为。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中曾说到“行远必自迩,登高自卑”,意思就是说,要想远行,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就必须从低处起步,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中庸》中的这句话讲的是“君子之道”的基本要求,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脚踏实地。就如越王勾践在遭到了失败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明白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是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吴王阖闾败就败在缺少越王勾践那股脚踏实地的作风。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应该是荀子的《劝学》,其中写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在这里,荀子也强调了学习要注意积累,并且要专一,不要浮躁,就是要做到脚踏实地。对于正直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要想实现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学习是我们的主旋律,而荀子告诉了我们方法。
所以,孩子们,你们想变得更优秀没有错,有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也没有错,不过你们想让梦想实现,想离梦想更进一步,就不要把一切只停留在空想上,要付出实际行动,要有悬梁刺股的勇气;要有卧薪尝胆的魄力;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