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谨言慎行 ...
就在我分析他上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时,他就再次开口说道:“公与若是无事,不如随我去找文若。我实在是好奇乌程侯此番是否能达成文若之志!”荀友若表情很是自然,仿佛只是很好奇乌程侯这几日的战果。
可我的心里总感觉怪怪的,尤其是他最后一句话——让我觉得有些反讽的意味,还有点说不清的好像在自嘲的感觉。可是他和荀文若不是兄弟吗?而且看似关系不错,怎么会有讽刺感呢?再说荀文若是著名的温润君子的代表,不至于和兄弟貌合神离吧!
“公与尚有要事未办?”荀友若冲我挑眉道:“还是公与能够预测乌程侯战果如何,所以不想与我同去?”
“我哪有那份本事,只不过想来……”我刚想说十日不会有什么大的战果,毕竟这东汉末年打仗哪里能和现代化战役似的一个城市几天就能搞定啊!突然,我想起董卓迁都一事。一时间,前些日子士兵强征百姓粮食和昨日士兵打扫战场的画面交错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眨眼的功夫,画面重叠了——重叠成了整座城池的灾难!
“想来什么?公与话说一半是想让我意会吗?可是我没理解出来啊!”荀友若十分无辜的望着我。
“友若,如果此战虽胜,却不仅于汉室无益,还使无数百姓遭难,现该当如何?”我不由将脑海中闪过的想法脱口而出。
“不打了!”荀友若脱口而出。
这回换我茫然的望向他——他在开玩笑?要知道自古军行一日,农耕十日不可偿:行军打仗耗费之大惊人,而现在汉末的农业田产完全不能与两千年后相较,军队行进一日的消耗,需要同等数量的农民十多日的耕作来供应。现在离出兵可不是一两天了,说不打就不打了?
“此次出征,本来就是表明态度的。现在态度已经表明了,打不打其实关系不大。公与现在既然觉得交战无益,向袁公进谏避而不战便是。”荀友若十分自然的解释了几句,接着道:“公与现在可与我同去寻文若了!”
话音刚落,荀友若便起身来到我身边,一把将我扶起。“好啦,我会站在公与这边的,跟我走吧。”
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出了营帐。
在荀文若的营帐内坐定,我感觉全身都瘫软了。
一路走来,真可以说受到了“千人所指”啊!一路上差不多有一千人对我指指点点的在议论纷纷啊!(成语真正意思见作者有话要说)
什么公与先生不仅体恤士卒,还常常救济百姓,可惜不得重用;什么公与先生其实心灰意冷了,不然此次不会一直不曾献计;什么俺这粗人就是看不惯其他沽名钓誉之辈,佩服公与先生这种真性情的……
一个个仿佛都对我很了解的样子,可我自己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这些言论虽然听着都在褒扬我,可我总感觉其无形中将我摆在了众位谋士的对立面。
回想荀友若之前的话——不同于草菅人命的世家子弟!我是不是摆在了世家的对面?而世家又是怎样的角色呢?结合着自己少的可怜的历史知识和荀文若这几日与我谈话间透露的信息,我飞快的在脑海中进行分析,希望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与此同时,荀家两兄弟开始了“愉快的”交谈。
“乌程侯一向英勇非凡,愚兄在曹校尉那消息不便,无从得知这些时日其的战果。不知贤弟可否告知愚兄一二,好让愚兄开开眼界。”荀友若满面笑容,语气却很是不客气,仿佛在讽刺着谁。
“兄长有问,愚弟岂敢不答。可时至今日并未有大的战报传来,手下人打探来的也都是些小事。想来兄长也不会有想知道。”荀文若对于兄长近似责难的话语,回答的彬彬有礼,尽显君子之风。
“是吗?”荀友若仿佛态度转好,反问的语气十分漫不经心,完全看不出先前的咄咄逼人。
突然,帐帘掀起,一士兵踏入,行礼道:“各位先生,主公有请。”
我猛然惊醒,随着荀家兄弟二人行礼应诺。
袁绍大帐。
帐帘紧闭,帐内灯火通明,却不是前些时日的欢歌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满室黯然。
“几位先生到啦,主公稍后便至。”一位文吏前来相迎,我等随他入座。
看着周围的眉头紧锁的谋士,再看看淡定自若的荀家兄弟。不愧是荀氏八龙啊,就是有风范些。
作者有话要说:
“自古军行一日,农耕十日不可偿。”是作者自己写的,如有雷同,那是缘分!
有道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人”是指许多人,“指”是指责,是比喻品行恶劣,触犯众怒。小天使们千万不要被主人公误导哦!
小剧场:就是千人所指啊!(求不要打团团,会打扁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谨言慎行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