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和谈 ...
-
都说过完二月二才算真的过完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钦天监说二月初三也是个极好的日子,于是中书令张大人于二月初三那日,带着使团一众,出发去往前线,与凉人和谈。
其实这本是孟萧的职责,他是礼部尚书,但无奈孟萧资历尚浅,品级不够,所以只能做副使跟着。实际上,孟萧本就是官宦子弟,平日里好吃懒做,他爹是前任中书令,而他母亲则是先皇所生长公主。他爹嫌他不成器,也气他母亲纵容他,跑到先皇那里求来了一个“闲差”——礼部侍郎,没想到这小子混得还不错,两年以后礼部尚书告老还乡还顺带让他升了官,也算涨了点能耐。
当今圣上知道枢密使赵大人是主战派,也没有为难他,就算是等着秋后算账吧,只是让宋将军做代表去了,宋澜珅自然也跟着。
刚出城门没多久,孟萧就坐不住了,他把头探出车窗,正瞧见宋澜珅骑着马在他马车一侧,于是叫了声“宋老弟~”
宋澜珅看了他一眼,回过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离马车更近了一些。“孟尚书有何事?”
“还有多久才能到?”
“少则半月,多则二十天吧。”
孟萧看宋澜珅要走,连忙喊住他:“呃……那边境是什么样子的?”
“有荒漠、雪川,也有绿荫和人家。孟尚书去了便知了。”对于孟萧没完没了的问题,宋澜珅是有点不耐烦,但其实这与孟萧本人无关,只是宋澜珅对于此行的目的颇有怨念,无形中对孟萧也有了脾气。
“唉我说宋老弟,你莫要这样生分嘛,我们儿时也是一起读过书的,我还抱过你呢~”其实本来孟萧也是陛下的侍读,但是他三天两日的头疼发热,不去读书,所以宋澜珅几乎没怎么跟他说过话,但是他以前抱过宋澜珅这事是真的,只是宋澜珅不记得了,那是宋澜珅满月的时候,孟萧已经六岁了。
看宋澜珅脸色不太好,孟萧索性不说了。
正午时分,众人行至桃花园小镇,找了一家饭馆,简单吃个饭。
没吃几口,孟萧就拽着着宋澜珅要出去转转。
孟萧二十多年来外出都城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是觉得什么都新鲜,午时街上人不多,二人走到一家药铺门口,正巧外面有一个村民正与卖豆子的小贩讨价还价。
“不能再便宜些吗?”
“客官,我家的豆子颗颗粒大饱满,利润已经是极低了,我也要养家糊口的啊。”
“昨日听说粮税又涨了,在家愁了一天,结果今日我家两个娃娃非要吵着吃豆子,我才出来碰碰运气,你这豆子多半是昨日剩下的,便宜些吧。”
小贩一听脸上有些挂不住,“那算你便宜些吧,不过粮税涨了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谁说不是呢!听说前线告捷,那又为何还要送钱粮给凉人!”
听到这里,宋澜珅竟有些羞愧,也气自己无能,气皇帝畏缩不前。而一旁的孟萧也若有所思,没再说话。二人一路沉默回到饭馆,众人已经吃完并且收拾妥当了,就等着他们回来再一同上路。
午后继续赶路,宋澜珅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孟萧见他兴致不高,也没再同他絮叨。接下来的日子差不多都是如此,且越往后路程就赶得越快,终于在二十日到了营地。
一行人风尘仆仆,到了住处还要先休整一番,中书令大人不敢怠慢,立马着人去前线送信,传达和谈意愿,宋将军也在一旁协助安排,唯独孟萧帮不上什么忙,倒是也有自知之明,不给添乱。
五日后的和谈,中书令大人和宋将军互相配合,也算顺利,最终议定大樊每年给凉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凉保证归还尹州,退至原来的边境线。
和谈结束后,中书令张大人便带着孟萧等一众人匆匆回京,向陛下回禀结果,并准备赔款的相关事宜。
两个月后,凉人果然信守承诺,撤兵返回,宋澜珅也跟着父亲回到尹州都督府,重整军队,镇守边境。
一年后,宋将军轮戍到期,便被金明帝召回京师,宋澜珅纵不情愿,也终于跟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