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失落的代销店 ...

  •   失落的代销点
      小时候,村里卖东西的地方还不被称为小卖部、超市等等,而是用“代销点”来亲切地称呼它。
      那个时候,小孩子是不可能成为“代销点”里的常客的。依稀记得我有一次偷了家里的一颗鸡蛋,去村里的“代销点”换了几颗洋糖,回家后的那一顿暴打,到现在想起来仍是满身的疼痛感。
      外爷在的村子,不算大,但周围却没有一个可供方便的代销点,每每想打些酱醋酒,量些盐米茶之类的,都要步行几里路去赶一趟集。外爷想了几天,就和舅舅草草地商量了一下,收拾出了靠墙的一间空屋,营务起了一间代销点,又拿了大红的烧砖,在门楼边上大大地写上了“代销点”三个大字,紧跟着一家的青年老少都出动去赶了一次集,把吃的喝的用的全都备齐了。外婆又翻着老黄历选了个吉日,吉时,噼里啪啦的一阵炮声之后,左邻右舍都走进来,有的说些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话,有的简单地买上几样东西,也表示恭喜发财的意思。外爷的代销点就这样正式开张了。
      外爷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是个好人;在那个村子里,外爷是个好人的声望绝不会受到任何挑战。外爷的店也正如外爷的人一样,淳朴,老诚。外爷的店着实是挣不到钱的,他常说,乡里乡亲的,开个店就是图个方便,无所谓什么赚不赚钱的。
      外爷的小店也曾盛极一时,当时店里的物品达到几百种,忙不过来时,外爷就让还是黄花闺女的我的母亲专门照看这间小店。但小店的货源却成了一大难题,集市上的供销社觉得店里出的货太少了,且村里路也不好,不肯送货到小店。这可急坏了外爷,家里人就顺势劝着说:”反正也挣不到几个钱,不如就这样关了吧!你也一天天老了,该歇,就歇歇!”外爷却一声不吭,闷坐了一个中午后,拉起拉车,一个人去了供销社,拉回了需要的货物。从那以后,小店的货都是外爷一步一个脚印拉回来的,大舅二舅几次扶起车把,都被外爷坚决阻止了。
      后来,经济市场越来越活跃,集市上的物品商铺也也越来越多,走街串巷的小贩也越来越多了,外爷也就一天天的老了,小店随着外爷的变老慢慢的衰败了;被村子里更大更新的小卖部取代了。但外爷依然坚持开这个店,依然坚持挎个帆布袋去集上进货,仍然愿意为周围的几家邻舍提供小小的方便。
      再后来,外爷的里孙外孙多了起来,小店又“辉煌”起来了。逢着佳节和星期天,我一到家就问:“妈,去外爷家不?”妈妈轻微一点头,我便高兴地一整夜都合不上眼。到了外爷家后,径直走入小店内,什么小玩具啊,零食,软糖之类的,见着就拿,从不做过多考虑;这时候外爷总是笑呵呵地对着妈妈斥责地目光说道:“让他去吧,让他去吧,就是让孩子们吃的。”
      直到我懂事了,知道外爷开这个小店不容易了;再到外爷家时,我就不随便地进小店拿着吃拿着玩。甚至天真地把手里的零花钱放进柜台的抽屉里。这个时候,小店已经没落了,只会偶尔有一两户人家急用些盐醋之类的,才会急急地走进店里,更有甚者以借的名义,
      拿了东西并不付钱。外爷就不再坚持开店了,他也确实走不动那几里路了,小店就彻底的淡出历史了。
      直到今天,我渐渐地长大了,外爷也早已离我们而去;时常我会怀着难以名状地心情,去外爷的那所空房子坐坐,门楼上那大红的“代销点”仍依稀可辨,轻轻地走入堆满杂物的曾经的小店,一股陈醋的味道仍然浓烈,可我的外爷,这个小店的创始人,却早早的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