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4、回到最初(20) ...

  •   对边地的子民来说,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中的,他们翘首盼来的千机先生,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将领。

      没有人知道他那可怕的军事天赋是怎样形成的,毕竟根据流言中听到的来说,这位姓苏的公子是出身书香世家,身体有些孱弱,家里也没有任何从事相关工作的亲人,而在走马上任之前——好吧,现在也是,他连马都不怎么会骑。

      这却似乎佐证了前些年便隐隐有流传的先生生而知之的传言,对于这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他们的接受度出乎意料的高,也出人意料的快,不出半月,苏怀瑾在边城的民望便已经隐隐有超越在这里驻守几年的几位将军的势头。

      在平常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想要不被排挤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一个无比强大的靠山。

      ——背靠大长公主府和皇帝本人的苏怀瑾表示无所畏惧。

      何况,他这次还带来了不少群龙无首的援军。

      苏怀瑾和周清两个经历了那么多世界的老狐狸,既然做出把自己弄到边境的决定,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戍边保国,但绝不可能只有这一个简单的目的。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从日益嚣张的两位王爷手中夺回兵权。

      先皇去世的时候,当今皇上尚且年幼,而他的母后去得比父皇还早,先皇后宫又实在是不充盈,以至于竟找不出一位值得信任的垂帘听政的人选。

      先皇无奈之下,只好把这个权力分给了几位老臣,和自己的两个侄子——也就是宁王和安王,让他们代为辅国摄政,在幼帝长大后再交还皇权。

      他不是想不到这样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后果,可当时病痛突如其来又来势汹汹,尚且壮年的皇帝事先根本就没有迎接英年早逝的准备,无奈之下,也只能如此了。

      不管怎么说,对于自己的儿子,他还是有些信心的——就算将来能力不济被表兄们抢了皇座,也比现在他前脚一走,后脚便帝国大乱来得好些。

      不过毕竟作为一个父亲,还是要为将来儿子亲政做好准备,先帝专门从旁支里挑选了两位或是年纪不大、或是威望不高的王爷,再把兵权政权切割粉碎,分别交给各位顾命大臣,以减轻他们未来危害社稷的风险。

      但即使如此,这么多年经营下来,两位王爷有着封地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支持,日日面对那最为尊贵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不臣之心的生长,实在是太过容易了。

      到现在皇帝二十岁,几位受命的老臣早已陆续交还兵权,朝堂上议事之时也越来越少地干涉皇帝的决定,而两位王爷虽也做足了姿态,却都总在寻找各种借口,迟迟不肯将手中的兵交出来。

      不仅如此,通过多年来阳奉阴违的阴私手段,两位王爷手中的军队都扩张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王爷私军的装备精良远胜真正在与戎人浴血搏杀的边军,整个帝国的平稳着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前世苏怀瑾最后在仙君那里看到的生灵涂炭的景象,正是同时赶上了戎人入侵和藩王作乱,再加上一个苏若瑜局中搅风搅雨,强盛一时的大周才会陷入到那种风雨飘摇的境况中去。

      这次,他绝不会让那样的情况再发生了。

      他和周清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合理的借口,一点一点把安王宁王这些年中饱私囊的各种军队一点点从他们肚子里掏出来。

      这次边关告急,便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苏怀瑾前世虽并不怎么关心军事,但这毕竟也攸关国计民生,他总还是对几个大事件有所了解——其中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绝对没有盐城之围这样的事件发生。

      他这次重生回来,带来了许多现今的科技与作战方式,大周的军|队与之前相比战斗力早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前总是被关外的邻居们压着打,只能险而又险地据守城墙,可现在,却已经能够分庭抗礼了。

      因此实际上从几年前开始,天下的运行轨迹便已经超出了苏怀瑾的记忆范围,现在的大周已经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那部让他正式踏入核心政治舞台的大典根本还没修了一半,帝国这辆巨大的战车,似乎在从文治往武功的方向一去不回头了。

      这次盐城告急,苏怀瑾和周清万事俱备已久,正好等来了这么一阵东风——有了现成的借口,总不难从两位王爷手里抠出一些军队,而军队到时候姓什么可就不知道了。

      他只在州府休整了两天,这还算上了帮忙巩固城防调换军队的时间,然后就马不停蹄地率领五千轻骑前去支援盐城。

      当然,作为一个军师类型的人物,他也不用亲自上阵冲锋——那自然有专业人士去做,他只需要躲在盾墙之后,尽量控制好□□不听话的战马就好了。

      ……这一世的身体真的很成问题,哪怕是在前世对武功全无了解涉猎的时候,他也不至于连马都骑不好啊。

      戎人的军队就黑压压地陈列在城下,盐城作为战略要地,修的是最难攻的“回”字型城墙,内城外城之间有大片的缓冲地带用作抵抗,可这次仓促之间被围,城中守备力量本就薄弱,士兵和武器没多少,甚至连存粮都没多少,却有着大批手无寸铁的百姓。

      戎人已经攻下了外城,高大的城墙上一片残破,看样子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苏怀瑾此次来边境,从两位王爷手里弄来不少军队,再加上他和皇帝这些年努力发展的,统共凑了二十万大军,可这样巨量的人员转移和粮草运输并不是说说而已的简单问题,如今他人已经在这里了,大军却还有十五万以上在路上跋涉。

      不过苏怀瑾并不在意这个,他脑子里全是在上个小世界从莫行歌那里学来的神乎其技的战略思维,要知道,当年的信王,最擅长打的就是出其不意、以少胜多的战斗。

      他甚至都没有把能凑齐的力量都带在身边,而是只点了五千轻骑,让他们日夜兼程、隐藏行迹赶路,不出三天便从有足足五天路程的州府赶到了盐城。

      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透过山坳见的草木远远往城池张望过去,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戎族士兵看起来甚是悠闲,现在正是大中午,两边都暂时休战,他们在城墙上晒着太阳来回走动着,看着简直就像在自己家里一般。

      “他们大概以为,盐城已是囊中之物了吧?”苏怀瑾眯起眼睛,收回了视线,“如此防守松懈,就不怕大军抄了他们的后路?”

      陪在他身边的一个黑脸将军摇摇头:“您有所不知,这些戎人最是狡猾,现在他们的营地里看似松懈,实则外松内紧,周围的斥候也撒得很开,不管是城里的人想来个突然袭击,还是有敌人从后方掩上来,他们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苏怀瑾点点头,拔了一根草在指尖缓缓搓弄。

      这些事他当然是知道的,轻敌这样低级的错误,永远都不会在他身上发生。

      实际上,这时候他的心思已经飘到了别处去。

      现在的形势,每一分力量都必须用在刀刃上,他和周清开局不太妙,手中的棋子不多,必须得精打细算才成。

      这种程度的战斗不会对他造成什么难题,可同样是胜利,里面的差别却也大着。

      有没有办法……把伤亡降到最低,甚至没有伤亡呢?

      这样的想法要是说出去简直是天方夜谭,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尤其是在这样冷兵器短兵相接的年代,随便几十人之间的械斗都可能死上那么一两个,更别说动辄成千上万受过杀人训练的士兵骑着战马杀到一起,那真是碰一下就得掉几个脑袋。

      但是……如果不要让他们接触呢?

      “大人,大人?”那个将军不知道又说了什么,见苏怀瑾完全没有反应,不免有些奇怪,苏怀瑾被他叫得回过神来,一眼就看到那张黝黑的脸上毫不掩饰的疑惑和微微的紧张,“咱们就只有五千个人,那边儿戎人士兵围了五万呢,这……到底要怎么打,还请大人示下。”

      这疑问不光是他有,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对此很是奇怪——盐城的围不好解,主要便是因为骁勇善战的戎人这次投入了大手笔,平时在平原上打仗,一千戎兵便能把六七千的汉人士兵追着打,这纯粹是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的问题,大周的将领们很是头疼,可也没想出太多的好招数。

      万幸这些骑兵们对攻城并不算太擅长,盐城里也存着不少千机先生这几年制造出来的新鲜玩意儿,不然别说坚守待援,恐怕不要多久就要被人家轰破城墙了。

      苏怀瑾神秘一笑,问道:“路上我讲给你们听的那种阵列,还有新武器的操作,大家可都弄明白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4章 回到最初(20)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