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德行-言语-文学-方正 ...

  •   亲世代有,CP自由心证,雷者慎入

      1.德行第一

      言太师之子言阙的言论和举止无不符合当世人们对君子的期许,其诸多事迹在退隐后仍被人提起。

      言豫津曾说,自好友萧景睿远赴南楚后,再未见有胸怀如其的人。

      琰帝登基后,大梁一改往日官场上勾心斗角行为,朝堂变得清明起来,大家都说这是因为上位者的原因。

      2.言语第二

      梁帝萧选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承诺说,要与林燮、言阙等人共患难同富贵。后,因一封书信使谢侯率军将林帅歼灭与梅岭,其家人包括当时的宸妃及其子祁王均被赐死。

      苏哲对大统领蒙挚说,阴暗诡计之事,由他替靖王去谋划行动。大统领默然,再抬首时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琅琊阁主蔺晨问梅长苏,待事情了结可否同游天下。梅长苏笑着答应了。后来他亡于北境,临终前犹蹙眉记挂同游事宜。

      有人问景王庭生说:“可曾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庭生不语,望向曾经祁王府的方位。后来人们就以这件事来解释景王联合故誉王之子篡位的动机。

      3.文学第三

      黎崇老先生是当世的鸿儒,他在入宫教习诸皇子之时仍不忘在宫墙之外设立教坛,并不计较弟子的贫富高低,只在意其品性如何。

      林殊曾受教于黎老先生,虽是将门之后,却聪颖慧黠,尊师重道,被赞为得意弟子。

      静妃借阅苏哲批注的《翔地记》后,对靖王说,从批注可见苏先生是一位霁月清风的疏阔男儿,应当多与之结交。靖王允诺,回府后将其批注誊写在纸上琢磨数遍,仍不知静妃是从何处看出苏先生的心性。

      4.方正第四

      苏哲在成为靖王的谋士后,曾被靖王要求答应不得将朝中忠正之臣卷入争权夺势的漩涡之中,要尊重为国血战沙场的将士等。虽然语气过于激烈,但知道这件事的人在评说时仍认为靖王不失为方正之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德行-言语-文学-方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