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十两银子 ...
-
已经到了端午,张白圭已经十二岁,再过不久便准备去荆州府投考,果然家里收拾行囊起来,准备送他和他父亲张文明一起去。
这次是院试,考中了便是秀才。
考试会在府城举行。主考官是当地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院试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
所谓岁试,即俗话所说的童生考秀才,通过岁试,童生就算是“进学”了,成为了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亦即秀才。
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继续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
中了秀才,就脱离了平民阶层,走上了仕途的起点,
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人一等,见了知县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随便动以刑罚。
张文明已经是个积年的老考生了,对这些了然于胸,便细细给儿子讲了起来,
原来大明王朝的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对,所以条条框框烦不胜烦,
可是却都要打听了,免得不慎触犯了什么规则,便又被赶出考场或者枷打关押的下场。
张文明志得意满,觉得满腹才华一定中在这科,对儿子也是信心满满,私下笑称“父子两同时考中秀才也是美事一桩了。”
张家并不富裕,历年来的钱并没有买田地置产业,这是张镇的意思也是张白圭的意思
“爷爷,现今只有参加科举考试才是唯一的进身之途,田地这些蝇头小利不要也罢,等以后我考了出来就什么都有了。”
正是如此,《儒林外史》里面有个穷书生范进,考了一辈子科举,弄得家徒四壁,破衣烂衫,老母亲没有饭吃饿的发昏,老丈人也看不起他。
可是等他考中了,便有达官贵人,名流富商来奉承,送房屋、店铺和田地,家中吃穿也有了,金银也有了,奴仆成群,积谷满仓。
所以父子两去参加考试预备的银钱行礼也有限,不过幸好是父子俩一应花费凑在一起倒也可以省些。
张镇把银钱都交给白圭,叫他路上安排使用,又问够不够,白圭不愿家中消耗太大,估算了一下,点头说
“尽够了”祖父走了,白圭便坐在灯下慢慢思量,自己这次考中了秀才便要去补府学生,到荆州府去念书了,再来宁王府怕只有逢年过节才方便进去了。
一时有些闷闷不乐,叫来张春梅
“春梅你再做些册子,我要写了送人。”
春梅竟然拒绝了。白圭很诧异“你不是很喜欢做这些吗?”
春梅犟嘴“喜欢是喜欢,可是要做正事我便顾不得这些了。”
白圭奇道“你要做什么正事?这样正经?”
春梅扭扭捏捏不肯说,白圭也不勉强她,叫她回去,准备自己来做。
可是春梅突然不走了,徘徊一下,伸出一个紧握的拳头来。
半晌方才慢慢松开,又像壮士断腕一样说道
“公子我知道家中艰难,你们的旅费恐怕不够,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白圭一看,春梅的心意可不算小,整整一锭足称足量上好成色的十两纹银,白圭不去接只问
“春梅,你一个月才500钱月钱,这是哪来的?”
春梅只管肉痛,“全是我做小东西镯子耳环簪子,绣手帕抹额换来的,存了好久呢。”张白圭心里默默算了一下,恐怕这是春梅所有的积蓄了。
“你拿回去吧,旅费虽然紧张,可也用不着你的,自己留着吧。”
本来还在心疼钱的春梅一听竟然不要,就慌了神,支支吾吾非要白圭收下,只把银子往他这里推
“不行不行,你一定要收下,必须要收下!”
“春梅,你到底想干什么!”今天行为这样离奇,肯定是有什么事。
春梅一一跺脚也嫌麻烦,干脆摊开了说
“少爷,我在你贫寒的时候送钱给你,等你考中秀才日后发达的时候可不要忘了我啊!戏曲上都是这样说的。”
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人,张白圭倒是小看她了。
“哈哈,好。”
“那什么苟富贵无相忘啊!”
“好好,无相忘,日后我若发达了少不了你的一份,好了,钱拿回去睡吧”
得春梅了诺言便满足了,也不稀罕钱了,把银锭子一丢便快乐的回房了,白圭只能摇摇头,
哪里见过这样的人,只是又抽出古文,挑挑拣拣地抄了
时间来不及又拿了《宋词选》和几本游记放好,准备第二天辞行的时候带给紫苏。
果然到了毛王妃院里,王妃拉着他轻言细语慢慢说话,神色里掩藏不了的疲惫
“小白圭,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儿子,王妃也不做了,让我当洗衣服的老婆子都心满意足,只恨没有这个福气”
白圭默然,,知道宁王越来越不成话了,只好宽慰王妃。
王妃送了几件衣服和荷包,嘱咐他考场仔细些,若遇到麻烦,只管报宁王府大名,白圭谢了便去找紫苏。
见了面,果然紫苏有些依依不舍,又急又怒“你去考试了,是不是再也不到王府来了?!”
“逢年过节照例是要来看看王妃的,你把给你的书看熟,我回来要考你的”
于是把书和王妃送的五十两金子全部留给她,自己带着衣服走了。
还像那次闹了矛盾,紫苏紧紧跟在后面,面孔紧紧拧起来,声音也有也哽咽了
“我没有旁的朋友了,你要记得回来看我”
“好,我记得的”于是招手让她回去,
“我在王府过得很不好,老是有人欺负我。”紫苏两只眼睛都包了泪
“我会帮你想办法”话还没说完,紫苏就哭着跑开了。
张白圭的手呆了一会儿又慢慢垂下“不叫你受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