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美国众神好像开美剧了,想起这部书和作者,遂写个吐槽一舒当初被郁闷到的气。
      PS:对美国众神的赞美话我已经听得够多了,所以以下写的主要是伐开心的批评,粉丝们捂好玻璃心,实在不行右上角不见。

      直白地说,美国众神在我看来是一部烂尾之作。这本书极大地暴露了尼尔盖曼的缺陷:他实在撑不住大格局,也不愿直面需要付出的残酷代价。身为幻想小说家,他总希望能四两拨千斤,魔法棒轻轻一挥,就将死结的矛盾化为无形。他可以为了表现真实罗列给你看残酷和血腥,但他的解决办法却是忽视矛盾,到了最后声东击西,指着其他东西大叫一声你看这是什么,转移注意力,接着马上拉上故事结尾的帷幕退场。然后我们就会遗忘前面问题等待回答的答案。
      从最最简单的一件事开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显然,这个故事里被塞进了很多东西,就我们看到的,至少有以下几个:
      1、最明显的,旧神正渐渐被人类遗忘,他们活在世界边缘,不再被尊重,生活落魄而悲惨。那么,旧神要如何摆脱这个困境?
      2、美国历史。美国并不是理想之地,它的建国之始就充满了血腥和罪恶,黑奴的被贩卖和悲惨,被流放的罪犯。作者同样花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这些。那么我们要问,这些部分的意义是什么?它指向的是什么主题,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在全文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3、美国的属性。虽然我们知道美国是个清教徒立国的国家,到了现在仍然是个新教国家,全民信仰上帝,有些州比如德州的风气仍然保守到反对堕胎,甚至有活在中世纪的阿米什人。但是文里展现的美国,却是个光怪陆离的无神论世界:诸神在这里不受欢迎,没有真正的信仰,无法在这里获取力量,无法扎根于此。虽然我们知道去年选举刚刚爆出上流社会玩黑弥撒,各路邪教在美国盛行不衰。但是总而言之,书里就是说,美国不适合诸神,被带来的旧神很快失去力量被遗忘,飞速发展的世界带来了短暂辉煌的新神又转瞬把它们遗忘变为历史。那么,到底是旧神本身渐渐失去信仰被人遗忘?还是因为他们在美国这块地无法立足?如果是前者,那么后者这个设定是否是巴尔扎克的手,虽然美丽精彩却不该出现在这里。如果是后者,那么重心为何放在写旧神被遗忘而不是美国这块土地的特殊,以及更加重要的:旧神和新神的冲突究竟有什么意义?他们都是被美国这块土地排斥的。

      这三个重要主题和疑惑,到最后,作者一个都没解决甚至试图解释。他忽然笔头一转,告诉我们旧神和新神的战争是奥丁一手挑起的,为了使自己得到力量。于是大家都觉得自己被愚弄了,战争消弭于无形。故事最明显最大的主线:新旧神的战争就这样意料之外地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然而我觉得我被愚弄了,就像写不下去直接砸个陨石打架全灭,整个世界清静了。旧神和新神的争执实质是信仰之争,是过去和未来,是依赖于人的神之本质的悲惨。到最后作者避而不谈,仅仅敷衍了一下,用了一个可笑的计划阴谋纯表面地解决旧神和新神的战争。这个隐藏的印第安人谜底确实让我们大出意料之外,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并升华整个主题,而是用一种极其拙劣的打哈哈方式试图糊弄过去。

      总而言之,美国众神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评价: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它塞满了很多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没有联合成一个整体,不能服务于一个中心,到结尾剧情最高潮时甚至无法聚拢点题而加以逃避,TMD变成一个烂尾结局。

      当然,尼尔盖曼确实从第一章开始就安排了伏笔。影子的室友是洛基,从开始一切就已经被计划好,两人合演的骗局。然而这并不能改变美国众神烂尾的事实,最多就是说,作者并不是写到后面发现无法圆才不得已烂尾,而是从一开始就预定好要烂尾。
      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说,从一开始,尼尔盖曼压根就没打算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人的苦难,神的困局。那么,他想要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人物的思想不一定是作者的思想,但是书中的思想,往往与作者息息相关,看得出作者本人的立场和倾向。

      影子和劳拉。
      无疑,作者想要塑造一位反套路的英雄。这位被选中的半神之子毫不想被牵扯进众神的事中,只想走自己的路。影子是愤懑的,对于自己被迫参与其中的故事总是以一种无可奈尔而竖中指的态度。对于洪水滔天的战争,拉拢和伤害他的众神,他的态度是:走开,不要来烦我。他一直是回避的,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为了自己摆脱麻烦。尽管到最后,故事终于还是俗套地成了英雄,阻止了战争,成为了大家的救世主。如果说其他英雄的故事讲的是英雄如何积极参与,成为非凡。影子就是致力想成为凡人,虽然不情愿终究还是免不了英雄的俗套。
      劳拉。当然,她和影子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在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的爱情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劳拉闺蜜的悲剧。很糟糕,她和劳拉是朋友,劳拉出轨的是她丈夫。而且众所周知,劳拉和她丈夫一起死时,是以一种极其难堪而且不体面的方式。但是这位闺蜜在书里的形象被严重丑化了。她想找影子聊聊,然而影子爱着劳拉,并不想与她沟通。影子对劳拉的爱衬托得她成了一个可笑的丑角。而到后面,作者甚至又安排这位闺蜜出场,在不恰当的时刻指认影子破坏计划,然后被影子新结交的女孩狠狠打脸。
      无疑作者对影子的定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不想扯进众神之间,没有稀奇古怪的力量,缺乏野心。他总是受伤,被愚弄,被众神摆布。然而表面的平凡下,作者想写的却是这种平凡的非凡,不过是一种反套路的非凡。他仍然是众人瞩目的主角,他做出了套路和陷阱之外的真正对的选择,他阻止了危机。他是一个平凡的英雄,而平凡并不是形容,是他的冠冕和光环名为平凡。而这也是尼尔盖曼竭力想要在文中表达的真正主题。虽然影子是奥丁之子,获得了力量,阻止了战争,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虽然他在番外幽谷君主里又当了一次英雄完成了一项壮举。而真正的凡人劳拉闺蜜的形象显得如此软弱黯淡,甚至是站在影子对立面与之做对的丑恶。无论是她想要控诉劳拉,还是控诉影子。
      但不管怎么说,从影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且由此引申出了重要设定:神是不重要的,不过人的信仰形成的产物,重要的仍然是人。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到最后,旧神的落魄处境无法改变,旧神和新神的战争雷声大雨点笑,轻轻一笑而过。因为作者压根就并不想讨论这些。旧神的悲惨铺垫的并不是未来他们的改变,而是人的强大,人对神的作用。作者并非站在旧神的立场上想为他们找到出路,描绘他们的处境所想体现的,并不是旧神受害,反而是逼使他们变成现在困境的那种力量的强大与威严。他描绘旧神遭遇,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对着失败者报以淡淡的同情心而俯视的态度。真正的主角,是现代美国。
      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把整篇故事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美国的过去,美国的现在,美国的文化,美国的人类。
      比如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被贩卖到美国的黑奴的悲惨,一眼看去似乎写的是黑奴的神引导黑奴带来的复仇;一个被流放和贩卖到美国的女孩的罪恶和无奈,信仰着家乡的神而得到护佑。但它们的目的并不是写神,不是写神对来到异乡的子民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跟后面众神的落魄并没有关联。作者真正想写的,只是字面上的美国史:现代美国的发家史。至于为什么要描写这部分,一方面是作者想表现一种真实:美国的建国史并不是充满理想和光辉,令我们感到现实的沉重;而另一方面,这其实又是另一种虚假和遮掩。因为最重要的部分被无视了:移民对印第安土著的屠杀,如何夺取了美国的土地。尼尔盖曼写了美国的史前史,美国的移民史,以及后来移民带来的传说,却完全无视了最重要的那个部分:美国这块土地是如何从土著手中转移到移民手中的。如果说外来移民的神是水土不服所以才无法在这里生存,那么本土的神是如何被自己的土地排斥变成不适合神生存的?
      以我的看法,刻薄些说,写这部分,似乎已经变成美国政治正确的一种流行风气,而不是真正想表达什么意见和深思。而事实上作者写了这部分,确实不能显现想要思索的思想和被引导的主题,它在文里存在的意义只是美国建国史的一部分。而正像前面所说的,作者写了被贩卖的黑奴,写了流放罪犯,却唯独非常谨慎地避开了现代美国在这块土地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历史:移民对于土著的屠杀史和殖民史。事实上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美国不是一直就是排斥众神的。它的现在状态:无数移民的涌入,现代美国的发展,带来的他们的旧神信仰的衰落,无不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对美国原生态的居民和神的全面抹杀导致的完全空白使得移民几乎在白纸上重新塑造了美国,就是尼尔盖曼所欣赏的现代美国。但是作者刻意回避了这一点,仿佛美国本身就是一块如此独特的土地:丰腴美好,适宜人类生存,却不适合众神在这里建立信仰。这句话是直接在文里被星期三抱怨出口的,看似是对众神困境的不满和哀叹,背后却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这种属性的自豪感。

      除了现代美国形成的过程中对美洲原始状态的抹杀的回避之外,这本书里还回避了两个重要问题:

      一、众神之中,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两个来源—古希腊和希伯来都没体现。美国是基督教国家这点也许出于文章内容考虑无视了,但古希腊众神作为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神没有出现是怪异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其他的、甚至早已被本土居民都不再崇拜的神。作者在提及移民的神时似乎刻意忽略了一点,无论是北欧的奥丁众神,还是爱尔兰的精灵,还是埃及众神,还是中东的灯神。这些地方的移民涌入美国时,那些地方本身,就早已不再信仰那些神祇,而成为基督教之类的地盘。他们所持的是上帝的信仰。可以说,实际上众神的影子背后,真正想写的是人,是他们所代表的地方的土生土长的人,体现的是一种异域和外乡的概念。北欧移民,西欧移民,中东移民。神的狼狈影射的是人的狼狈,暗示着移民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生存,就必须抛弃自己的故乡和文化,精神支柱。这是西方的国度。而希伯来和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本体,自然是不会被排斥的。

      二、众神的更新换代这种事,永远不止在美国发生。在任何一块土地上,众神都是不断出现改变更新消亡的。在文里,尼尔盖曼有时候强调这一点,为了表明神的短暂。另一方面,他又设定神是固执守旧、一成不变的,用以表明代表旧日的神如何在时代发展的冲击下极其落魄。然而这是仅仅美国所面临的吗?事实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着这种现代化的冲击。然而他把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排斥众神的美国,发展的、更新的,将众神甩在后面的。一种是众神故乡的其他国家,安定的,活在旧日历史里的,崇拜众神的。一种唯有我是唯一独特的洋洋得意的态度。

      PS:这种人类才是神的主宰,人的信仰给予神力量的设定完全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早在尼尔盖曼的成名作《睡魔》里他就表达过这种思想了。甚至那里还表现得更露骨些。比如梦中人惭愧自己尽力学做人却做不好。比如永恒智慧的睡梦之神被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公然嘲讽你不懂爱你没聪明到理解我做的事。甚至这种设定并非尼尔盖曼独有,龙与地下城里就老早设定了神格、神要靠人类的信仰而活所以要不断争取人类的规则。自从尼采宣扬上帝已死,这种以人为本、人翻身做神的主人,嘲讽众神的调调,早已是流行风潮。反过来尊敬众神才是凤毛麟角了。

      美国众神这个故事,其实讲的并不是众神,不是美国的众神,不是在美国的众神。它的主语不是众神,而是美国。尼尔盖曼为它设定了很多特定的属性,使它在所有国家之中成为唯一独特的那个。比如所有其他国家和土地都知道自己是什么,美国不是;美国是块不适合众神的地方;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度,一个大杂烩,然而他们又是如此独特的美国人。它永远飞速发展,欣欣向荣,不会被信仰绊住脚,是人的世界,旧神消失新神出现如此快速。字里行间,无不看到作者对于美国的那份自傲。虽然这和现实的美国差距太大。

      总而言之,美国众神想讲的其实是这样一个内容:有一个国家叫现代美国。它富有生气,文化多元,欣欣向荣。它本身由移民组成(还有极小部分珍稀动物一样的原住民),欢迎一切移民,开放包容。移民们带来的文化丰富了它,但是无法吞噬它,没有谁能占有它、在此立足扎根,只能被它同化,慢慢改造自己,或者在遗忘中被抛弃。而美国人是不会为神的信仰所摆布和控制的,重要的从来都是人而非神。
      总而言之,美国众神实质是一部介绍美国史、吹捧美国文化的高级广告宣传手册。

      你仿佛在逗我笑.jpg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