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一次无声的较量 ...

  •   快到年关的时候,从县委组织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程双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了一等奖,并在《组织通讯》上进行了全文刊发。县上主要领导纷纷作出批示,要求渡河镇结合实际,抓好试点示范,为在全县全面推广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一开春,渡河镇就召开了镇村干部会。镇党委王书记在讲话勾画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今年要在正沟、玉树、新建三个村开展茶产业试点,一期计划建设标准化茶园600亩,每个试点村不少于200亩。由镇里的两名后备干部各包抓一个村。

      杜磊和财政所所长,是渡河镇这几年向组织部一直推荐的后备干部。考虑到调研报告是有程双牵头起草,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与广大茶农有比较深入的交流。镇上决定,由程双负责包抓剩下的一个村。

      镇上的包联领导则是书记、镇长和人大主席三人。按照安排,程双和王书记负责正沟村,财政所长和镇长负责玉树村,杜磊和人大主席负责新建村。推进现代茶园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动员产业大户,转变思想,愿意腾出土地,从以农作物为主,向以茶叶为主转变。

      为此,镇上先后召开了不同层级的会议,统一茶农思想,以此激发茶农发展茶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发达地区的经验,镇上首先以三个村为基点,成立了三个茶叶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加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茶农你土地参股的方式入股。紧接着,制定了土地流转办法,明确要求流转费不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有多少面积流转多少面积,该多少金额补偿多少金额,不占农户一分一毫。

      领导搭好架子之后,剩下的就是三名包抓干部如何落实。表面上看是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其实也是三名年轻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较量。作为镇上今年的一号工程,谁的思路最清晰,谁的措施最得力,谁的成效最明显,直接关系到三名年轻干部的成长。因此,他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

      新建村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地势比较平坦,适合发展茶叶的地块比较多,很容易凸显出规模效应。杜磊凭借多年负责民政工作,与多数村干部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优势,地块的事情,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确定了。

      玉树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要差一点,但是几名村干部非常得力,尤其是村支书号召力极强,在村上有极高的威望。财政所长抓住村支书不放,时而再用手中掌握的财权,敲打敲打,落实地块的事,基本上也没费多大的功夫。

      难度最大的就是正沟村。这个村离集镇比较近,村民的思想比较活跃,很难达到统一。为此,程双组织召开了多次村民小组会议,一条一条地讲,一户一户地谈。村里的几个“刺儿头”,多次拿着维护群众利益的挡箭牌挑事儿。由于他们从中作梗,地块的事一直确定不下来。
      程双包抓的正沟村,由于进展缓慢,直接导致了全镇下一步的茶叶育苗工作无法保持统一步调。王书记多次私下找到程双了解情况,拿正沟村与其他两个村作比较。程双觉得很窝火,有力使不出来。他这才认识到,要搞好农村工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程双有些不服气,干脆在村里住了下来,与村里的能人大户拉家常、谈想法,试图从根本上找到原因。几天过去了,效果仍不理想,在最后一次村民小组会议进行表决通过的时候,仍有三户不同意。这三户的土地加起来近两百亩,如果这三个大户不同意,就意味着要动员更多的边远农户,操作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特别是丁理财这一户,叫嚷着要重新制定土地流转费的补偿标准,说他家土地产生的效益,要远远高于茶叶的产出效益。流转费的标准至少要从每亩30元提高到50元,达不到条件,就拒绝签合同。丁理财的诉求显然不能答应,一旦破例,其他两个村已经签字生效的土地流转合同,就会马上产生连锁纠纷。

      程双开始有些泄气了,他不知道这项工作该如何突破,问题的症结在哪儿?经常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一坐就是半个小时。该吃饭的时候,他忘了吃饭。别人都下班走了,他还留在办公室。

      张兰发现了程双的反常。感觉程双比任何时候都要憔悴,有时候一两天也不刮胡子,这和刚来时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相差甚远。张兰几次问程双,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程双总是不从正面回答,说他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没什么。

      张兰为此一直犯愁,跟着茶不思、饭不想的,偷偷在角落里发愣。直到有一天,张兰听见了王书记与程双的对话,隐约能感觉到王书记对正沟村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的不满。张兰这才明白,程双的苦恼,原来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他决心要为程双做点儿什么。

      趁程双外出办事的间隙,张兰狐假虎威,以办公室督察的名义,给正沟村的村支书和村长分别打了电话,了解到地块无法落实,根源就在三个大户。根据张兰的了解,这三个大户都是杜磊的亲戚。这其中,莫非是杜磊在捣鬼?张兰的心中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事情正如张兰所料。一天,恰逢丁理财到镇上办社保,张兰趁机和他聊了聊地块的事情。从简单的聊天中,张兰了解到丁理财的真实想法,只要能够按照镇上给出的条件兑现,他愿意把土地拿出来流转。只是,他的表弟,也就是杜磊,让他再等一等,叮嘱他不要急着签合同。张兰又从侧面打听到了另外两户,结果如出一辙,都是杜磊在从中作祟,蛊惑他们要求镇上提高流转费兑现标准。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张兰并没有急着把这个消息告诉程双。以程双火急火燎的急脾气,一定会和杜磊吵起来,一定会把这些天王书记发在他头上的怨气,统统的发泄在杜磊身上。

      张兰私下找到杜磊,当面质问正沟村那三户不同意签字流转的事。杜磊一开始装糊涂,说这些事儿不知情,与他无关,也插手干预。在张兰的再三追问下,又改口说那三户是他的亲戚,曾经有向他作过咨询,他只是提供了一些意见作为参考而已。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这不是在坑害程双吗?”张兰的语气很生硬。
      “是又怎么样?我就是想让他看看,不是什么都能逞能!”杜磊说。
      “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张兰为程双打抱不平。
      “好,就算我是小人,程双是君子。可君子又怎样,还不是要我低头?我要是不给他们做工作,落实地块的事,就遥遥无期。”杜磊显得愤愤不平。
      “你能不能从大局的角度考虑一下?这可是王书记抓的工程啊!”张兰说。
      “这和我有关系吗?我负责的新建村已经很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在支持大局呀!”杜磊反驳到。
      “讲道理呢,我是讲不过你。算我求你,总可以了吧!”张兰缓和了口气。
      “你这话说的我不爱听。为什么求我,我为什么答应,给我一个充足的理由。”杜磊有些傲慢。
      “我谁也不为,就为了我自己,得了吧。”张兰说。
      “这话说的我爱听,为了你。对,为了你,我就愿意。”杜磊耍出了他一贯的贫嘴。
      “这么说,你答应了,谢谢啦!”张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住啊,这个人情是记在你的头上。”杜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好,算在我的头上,日后再慢慢感谢你。”张兰说。
      “让程双下周一村里去签合同吧!我下午打个招呼。你说日后会感谢我,我很期待哟。杜磊又是坏笑。

      星期六,程双还在为落实地块的事发愁。突然,村支书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他:村里的三个大户终于同意流转土地了。程双高兴得像三岁的小孩,欢呼跳跃着,然后用拳头狠狠的在墙上锤了一拳,以示对这项工作重大进展的肯定。

      鬼使神差,程双这时拨通了张兰的电话,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一五一十地讲给张兰听。张兰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认真聆听者程双的倾诉,分享的程双的快乐和喜悦。

      程双自以为苦尽甘来,认为这一段时间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解决了这个让他头皮发麻的难题,也可以向王书记做出一个交代了。殊不知这背后,倾注了张兰多少时间和精力。

      在张兰心里,只要程双快乐,她就感到快乐。程双高兴,她就感到高兴。不管付出了什么,哪怕是受点儿委屈,一切都值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一次无声的较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