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意外走红 ...

  •   渡河镇的冬天,在秦巴山区来说,来得似乎更早一些。一进农历9月,就迎来了第一场大雪。

      进入冬天,农民没有农活可做,都闲了下来。家家户户考起了大火,拿出腊肉,炖蒸烤焖,做出各种菜肴,再配上自己酿制的杆酒,享受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安乐年华。

      对于程双来说,工作的节奏一点也没有慢下来。虽说没有夏天期间防汛值班那样紧张,但依然有很多工作需要进村入户。如何安排好贫困家庭安全过冬,是每年县级里都要安排的一件大事。特别是敬老院用安置的五保户,防止煤气中毒,最起码的底线。除此之外,还要为他们送去御寒的棉衣、棉被,保证每一个孤寡老人都能安全过冬。

      按照镇里的统一安排,程双也要到自己包联的村里去一趟,一方面要督促村里落实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代表党委政府去走访慰问,镇里唯一的敬老院,就设在程双包联的双鹿村。

      下了一夜的大雪,渡河的山山岭岭被白雪包裹的严严实实,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天地安静的出奇,空旷的雪地里,偶尔有几只觅食的小鸟飞过。一条条被白雪掩映的小路上,很少有行人的踪迹。只有炊烟缭绕的地方,才能分辨出哪里有人家。这样恶劣的天气,这么温暖的行动,老百姓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雪中送炭。

      吃早点前,程双就安排好了车辆,装好了要送去的米面粮油和棉衣棉被。为了体现对双鹿村的重视,程双特意叫上了民政办的杜磊,一块儿前往。

      在敬老院进行集中慰问之后,程双就和杜磊分别行动,看望慰问分散居住的十三户贫困户。虽说程双出身农村,但提着米面粮油在雪地里爬坡上坎,还是显得很吃力。

      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雪花像鹅毛一样。寒风呼啸着,在山野间吹起了时而悠扬、时而短促的口哨。为了避免雪花落进自己的脖颈,程双索性戴上了一顶草帽。

      在慰问最后一户李奶奶的时候,必须跨过一条小山沟,尽管有水流在淙淙流淌,那些裸露石头上依然存下了大量积雪。踩着石头一滑,程双整个身子侧歪着倒下去,左脚踝正好跌在一个石头尖儿上,两手提的大米和油早已甩在了两米开外的地方,裤子也淋湿了一大半。

      程双艰难站起身,忍着疼痛,坚持慰问完李奶奶之后,就和等在山脚下的司机师傅联系,扶他下了山去。回到镇长之后,程双就买了一瓶云南白药喷雾剂,喷了几次之后,又敷上了热毛巾,见还能勉强走动,就任何人也没说,径自睡觉了。

      直到第三天,程双的左脚踝越来越肿,越来越疼,左腿使不上力。这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经镇里的医生诊断,是脚踝粉碎性骨折,必须做手术,并且越早越好。卫生院的骨科大夫这几天请假,医生建议他转到县里的中心医院去治疗。

      得知程双受伤之后,张兰非常气愤,怀疑是杜磊搞的鬼,十有八九是心生妒忌而故意找茬。几次想找杜磊理论,却不好意思开口。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件事就是杜磊干的。反观杜磊,也没有幸灾乐祸,而且还算很热心,问候的时候还买了水果。

      张兰很担心程双的伤势,比自己骨折了还要难过。叮嘱他按时擦药,想吃什么,就告诉他。为了给程双解闷,张兰想尽了办法,陪他聊天,陪他看电视,还在手机上搜了很多笑话讲给他听。

      遵照医生的建议,程双赶紧转进了县医院。想到程双身处他乡,也没有什么亲人照顾他,张兰还几次想跟领导请示,希望能派她前去。但她不好意思开口,一方面办公室的工作本来就很忙,程主任负伤住院,不可能再抽走一个人。另一方面,她也有自己的顾虑,程双未婚,自己未嫁,这么主动要求,恐怕会招来闲话。

      事情真如张兰所料,王书记并没有派张兰,而是安排安全管理员小李去照顾程双。小李刚结婚不久,老婆也在县城工作,这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程双的伤情时刻牵动着张兰的心,每天都要发去几个微信,问问好些了没有,劝导他安心养病。而程双却静不下心来,病床上还在操心办公室工作的事情。

      “工作上的事情你就交给我吧,虽然没有你的能力水平高,也不至于给你添乱。你若是信任我,就不要再提工作上的事”,张兰在微信里说。
      “谢谢,我的好战友”,程双这样回复道。
      “还战友呢!不要把工作比作战场,那多残酷呀!”张兰又回了一条信息。
      “好,不是战友,是密友,亲密的朋友,好吧!”程双回复道。

      第一次称自己是亲密的朋友,张兰的心里暖暖的,美美的。她觉得梦中那份飘忽不定的爱情,正在向他招手。

      住进县医院的当天,主治大夫就为程双脚踝进行了x光片拍照。图像显示多处粉碎性骨折,必须进行开刀手术,然后再通过钢板固定矫正。据主治大夫的初步诊断,整体康复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其中住院治疗不得少于十五天。临走前,医生就给他做了简单的处理,涂抹了消肿止痛的药水。

      手术宜早不宜迟。第二天,经骨科专家会诊,决定中午12点进行手术。就在程双上手术台前,骨科门诊部大门口突然涌入了大批记者,要进行拍照采访,把主治大夫弄了个措手不及。
      以为是医患之间产生的医疗纠纷,门卫室通过监控视频,把这个突发情况及时报告给了院领导。张副院长匆匆赶来,立即组织疏散媒体记者,引导他们到会议室坐下来交流。

      “张院长,你误会了。我们这次媒体自发组织起来,是来采访一位身边好人,风雪中慰问贫困户而负伤的程双同志,还请张院长给予我们支持和配合。”一位华商报的记者说。

      张院长将这一情况,及时向县委宣传部作了请示,宣传部也立即派人前来接洽,并指示院方做好接待工作。

      程双的事迹一下子在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传播开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也纷纷转载。程双一下子成了屏东县的红人。

      宣传部在第一时间查清了这起草根宣传的起源。原来程双走访慰问那天,正好有一个志愿者组织在开展送温暖活动,程双在慰问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以及在山沟跌倒爬起来继续坚持给李奶奶送大米和油的画面,正好被一个志愿者跟拍了下来。当时就通过腾讯微博发了出来。

      没想到广大网友看到如此暖心的画面,纷纷对这位“草帽哥”点赞。各家媒体也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很好的素材,自发组织了一个采访团队,对“草帽哥”的先进事迹进行挖掘,形成进行正面报道,引导社会形成更多的正能量。于是就有了程双进手术室之前的那一幕。

      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推出了程双的先进事迹报道,《风雪无阻送温暖》《社会需要更多“草帽哥”》《冬雪中的暖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程双的褒奖,以及对新生代爱民情怀的解读。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程双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换作任何一个人,也可能这么做,而这恰巧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知道这个先进典型并不容易当,如果媒体再以此为切入点,再对渡河的民生保障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说不定还会引发一些负面的新闻,到时候就难以收场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最坏的猜测。

      张兰的心里很复杂,一方面为程双的出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为程双承受的苦痛感到难过。每天入睡前,他总会想象程双现在在干什么,早晨睁开眼,会想象程双现在是否已经醒来。几日不见,对程双的思念和爱慕之情,犹如潮汐一层一层地向他袭来。

      办公室的工作,并没有因为程双的住院而受影响。县上的两次检查,和镇里一次重要的会议,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尽管每天工作的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她的负荷,眼角也露出了黑眼圈,一整天甚至只能吃一顿饭,但他觉得心甘情愿,一切都值得。

      对程双微词较多的就是杜磊。那天他和程双一同出发,做了同样的事情。程双出名了,他却默默无闻。他想,如果那天他也摔了一跤,事情的发展会怎样呢?难道高尚和平凡的区别,就只隔一次脚踝的骨折吗?

      在张兰面前,程双占了上风,这次走访慰问,程双又无形的踩了杜磊一脚。在杜磊的眼里,程双就是他的敌人,是他的克星。“未来有多远,你给我滚多远。”每次看到程双,杜磊就忍不住默念。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意外走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