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五十二章 宋婕妤求救父 朝中暗含波 ...

  •   不日后,我正坐在偏殿的美人榻上看书。
      兰香入内来禀,宋婕妤求见。
      我心中顿生疑惑,但还是示意兰香请她入内。然而心下却思着:这宋婕妤说的是求见,而非请安,难道是有什么事?
      于是,没过多会儿,就见兰香引着,眼睛急的泛红的宋婕妤入内。
      而那宋婕妤,一见我,便跪了下来。
      我见状,即带疑看着兰香。
      兰香似明白为何故,只垂手静侍在一旁,不言,也不去搀扶宋婕妤。
      我即明白了几分,看着宋婕妤,道:“宋婕妤何故行此大礼?”
      宋婕妤听言,一下子,眼泪便止不住的直流,道:“娘娘,妾身求娘娘救救家父.....”
      我心中虽思量着,但嘴上却道:“可你父乃朝廷命官,本宫如何去救?”
      宋婕妤有些哽咽的道:“回娘娘,妾身...妾身知道此事,娘娘也是难办,但妾身也只能跪求娘娘了,还请太子妃娘娘施恩”。
      我瞟观了兰香一眼,心思着:这宋世玉为官向来清正廉明,他能招什么事?
      于是,就便言道:“可是本宫都还不知道情况,你求本宫又能有何用?”
      宋婕妤听出了我话里的松动之意,即知有了希望,道:“这都是妾身急糊涂了,都忘了禀明娘娘。回娘娘,是这样的,今早妾身收到家中急信,信上说,家父因查‘邑王爷的亲兵将领,醉酒闹事牵涉人命一案’冲撞了邑王爷,现已被关押在了刑部大牢”。
      我心下暗忖:这事可还真不好办。那邑王乃是高祖皇帝的亲弟弟,现正康皇帝的亲叔叔。并且那邑王战功赫赫,现还掌管着在南州的二十万大军。就算是正康皇帝也得顾着几分面。而且就说此次,邑王也是奉诏带着孙儿轩郡王回京,而原因也是陛下要给轮年资已该封王的轩郡王封王。并且此次邑王和轩郡王回京,那太子、熙王等一干皇室宗亲及文武百官可都是亲自到场,为邑王和轩郡王接风洗尘。如此的荣光,偏这宋世玉还“顶风而行”。我都真不知道是该说佩服好,还是该叹他糊涂。
      于是便言道:“可是,本宫听闻,那邑王爷治军向来严明,这将领既然能跟着回京,就算是醉了酒,也该会有所收敛,也不至于会闹出人命吧?”
      宋婕妤听言,拭了一下眼泪,道:“是,太子妃娘娘教训的是。可是,怎奈家父,想不到这一层,偏较真,非往邑王府去拿人查案”。
      我思着道:“可是没有圣旨,擅闯王府那可是死罪”。
      宋婕妤听了,眼泪又急的直流。
      我见宋婕妤这个样子,于心不忍,就便言道:“那案子查清了没?”
      宋婕妤哭着道:“回娘娘,父亲只是问明白了,那名武官之死与邑王爷的亲兵将领无关后,就被关押到了刑部大牢”。
      我心思:武官?这个不是一般的人命官司。
      于是,我遂便看着兰香。
      兰香则看了宋婕妤一眼,未言。
      我心中即明白了几分,对着宋婕妤道:“那你也先别着急,现在你父,只是关押待审,还有机会,我们先把情况弄清楚了先”。
      宋婕妤即哭着道:“是,娘娘,但是妾身担心,父亲等不了了”。
      我道:“你放心,还没那么快了”。
      但宋婕妤听言还是有些担心,有些忧急的看着我。
      我遂看了一眼,在偏殿门外的素白,道:“素白,你来送宋婕妤回兰林殿”。
      素白听令,即应声,从门外走了进来,将宋婕妤扶了起来,同宋婕妤行礼退离。
      我见宋婕妤离去后,即看着兰香,问道:“这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兰香即行礼回道:“回娘娘,死的那位武官,乃是正六品御林军校尉。”
      我心思:那可是正康皇帝的人,看来这里面恐怕还另有文章。
      于是遂便问道:“那那人究竟是怎么死的?”
      兰香思着回道:“回娘娘,那位校尉大人是与邑王爷的亲兵将领发生争执打斗后,回家便被人打致重伤致死的”。
      我心思着:那按照查案的规矩,邑王爷的亲兵将领的确是头号嫌疑人,宋世玉去拿他查案,也的确在情理之中。只不过那邑王府,却不是他宋世玉说能进去拿人就能进去拿人查案的。但不过以宋世玉的性格处事,他也的确敢去。只不过这事没那么简单。
      看来是有人故意嫁祸给邑王的人,来借此让正康皇帝和邑王,君臣生隙。而且就算嫁祸没成功,也会有大理寺来承担冲撞邑王之责。
      我瞟眼看着兰香,心里明白,是太子想救宋世玉,但却不方便出面,所以才把这“烫手的山芋”丢给了我。要不然,若不是他的意思,那宋婕妤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收到家信,而且还那么快就来找我求救。也罢,我就成全了他算计的心思。
      于是,遂便问道:“那你可知道,那邑王爷何时会进宫?”
      兰香思了一下,道:“回娘娘,奴婢听闻不久前,陛下正传了邑王爷到上阳宫议事”。
      我遂一笑,道:“好,那就去趟上阳宫”。
      而不多时,便行至到,这庄贵宏伟,龙耀九霄的上阳宫。
      只见,虽年近七旬但依旧威武雄风的邑王爷,正被太监引着,往上阳宫而来。
      我遂瞟观了一眼左右,见四周格外安静,而职守的除了太监就是太监,心即明白了:看来正康皇帝也并不想真正处罚宋世玉,只是缺个和事佬,差个台阶下。
      于是,便上前,朝邑王爷欠身,道:“见过邑王爷”。
      邑王用打量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施礼道:“臣拜见太子妃娘娘”。
      我即含笑道:“邑王爷快免礼,本宫再怎么说也只是孙辈”。
      邑王爷稳重的道:“但太子妃娘娘终归是一国储君之妻,这礼,臣可不敢废”。
      我听出这话里一语双关之意,心即明了几分,道:“既然邑王爷知本宫所来何事,本宫也就不瞒邑王爷,本宫的确是来向叔爷爷求情的”。
      邑王道:“那本王也回娘娘的话,律法自有明规”。
      我心思:那条律法不也是人定的吗?更何况法律不外乎人情。也得视情况而定。
      于是就便笑言道:“是,邑王爷所言甚是。这宋世玉犯了错就该被罚。但是本宫认为,那杀人嫁祸者更该被罚。而且,本宫还认为,以邑王爷的胸怀智慧,既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中了那等‘用嫁祸,使挑拨离间之计’之人的阴谋”。
      邑王眼起深思,心即明白了几分,施礼道:“臣谢太子妃娘娘提醒”。
      我恭敬的道:“邑王爷不必客气,那本宫就先行一步”。于是遂便欠身离开。
      而行到御花园处,兰香即眼含敬佩的看着我,道:“娘娘真厉害,几句话就把厉害关系点拨的那么清楚”。
      我叹道:“那也的亏,听的人是邑王爷”。不会因为心中有怒火而缺了理智。
      果不其然,到了次日,兰香便向我悄禀,言:邑王爷体宋大人查案之因,便不计较其冲撞责。但陛下言宋大人确有冲撞邑王爷之失,下旨令宋大人戴罪立功,捉拿此案真凶归案。
      而不久后,宋婕妤便到仁栖宫来谢恩,才又离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