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名扬天下 ...
-
沈清回到郭嘉他们那里,不一会儿,文会的主角也到场了。
许子将久有识人之能,在士林之中享有盛誉。他的到来让在场的文士激动不已,文会进入了正题。
此次文会的主题是治政。-
士子们妙语连珠,各抒己见。荀家二人持儒家思想,主张以仁治国,上对君主效忠,下安黎民,可得天下太平。
程立认为要督察一方,以约束平民,使官员清廉,从而使国家兴盛。
赵雷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以儒安民,以法治国,以兵御敌,三者并行,以此开世之太平。这是现代人普遍的观点,也是历史给予证明的正确方法。
毛玠主张廉政,要求官员奉公执政,廉洁而爱民,从而牧守一方。
戏志才和郭嘉偏向于军事,但此时对赵雷的观点都表示了支持。认为这种治政之法可行。
在汉代这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下,赵雷的思想首先被淘汰出去,这并不符合时代的主流。而毛玠思想则没有被否认其合理性,但被认为过于小和片面。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是荀家二人的想法。
至此,文会进入了所有人最期待的环节,那就是关于许劭对在座之人的评论,在这次晚会上,他将会对七人做出评价,评语将会在月旦评上发表。
许攸首先评价的是荀攸言其外愚内智,可参赞军事。
沈清观其言行,发现在许劭对人进行评价的时候,其身上的文气会沟通天地,可窥一丝天机。这也是许劭素有识人之名的原因,不过,沈清有些想不明白,天道素来公正,不会对某一个人有所偏颇,怎会允许许劭如此泄露天机,想到这里,沈清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测。
第二个被评价的人是荀彧,言其为汉之王佐之才。纵观三国历史,能力出众者不少,但论对汉朝之忠心,当属荀彧,汉之王佐之才,不愧其名。
第三个被评价的是毛玠,言其君子风度,雅亮公正,世之人杰也。
第四个被评价的却是在一旁观望的郭嘉。许子将言其为当世之太公。
郭嘉听闻此言,眼中惊色一闪而过,但依然十分高兴,对于这个评语郭嘉是认同的,但显然没有想到自己也能得到如此评价。
对此,沈清却没有太兴奋,无论是沈清还是郭嘉,出生都只能算是一般,如今得了如此之高的评价,在世家林立的汉末世界,便犹如小儿抱金,行于闹市之中,恐生祸端。沈青心中如此想着。在三国史记载中并无此事,郭嘉固然有小太公之称,但此时并没有传出,如今的这种现象,倒也不知该喜该忧。
接下来的是戏志才,他被称为世之奇佐。
对于戏志才,沈清却并没有太大的担心。他与荀家的关系过于密切,此时,已然不可分割,戏志才日后无论干什么,都不可能脱离与荀家的关系,有荀家的庇护,这个评价倒是好处多于坏处。
沈清思索之间,许劭的目光在沈清和赵雷之间移动。
沈清不欲要这种名声,他本无出仕之意,整个文会过程中未发一言,却不知为何许劭此时还能注意到他,沈清心中便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然许子将评价沈清国士无双。又评价赵雷为世之能臣。沈清能够明显的看到赵雷脸上的激动和疑惑。不过此时沈清却没有心情去想那些事情。
沈清等七人的名声随着月旦评的流传也必将传遍天下。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