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不以成败论英雄 ...

  •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新加坡国立大学VS武汉大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成功
      1.陈世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希特勒:创建第三帝国,铁骑横扫欧洲
      3.秦桧:成功当上了宰相,成功除掉了岳飞,成功出卖了国家
      二.失败
      1.荆轲舍生入秦的两大目标,刺杀秦王和逼秦议和均以失败高中
      2.布鲁诺既未说服当时的民众相信日心说,也没能逃脱宗教裁判所的追捕
      3.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护法运动还是失败。
      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成败
      1.荷马笔下特洛伊战争,金戈铁马,十年鏖战。难道成功的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是英雄,而失败的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儿就不是英雄么?
      2.楚汉相争,逐鹿中原。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刘邦是英雄,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就不是英雄么
      3.魏、蜀、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难道仅仅因为最后三家归晋,就只有司马氏才是真英雄么?那后人有何来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某”的感叹呢。
      四.结论
      结果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纷纷落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对手,偏偏也要分出个成王败寇。

      古往今来,多少气吞山河的丰功伟业在时间的涤荡下是灰飞烟灭;又有多少坚如磐石的帝王基业在历史的冲刷下是土崩瓦解。一个英雄的成败,往往犹如一道流行般划过天幕,让我们潸然泪下的,是他们超越成败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

      自由辩论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岳飞的理想是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
      3.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丰,连自杀都没有成功。
      4.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
      5.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亮与司马懿,拿破仑与惠林顿,一成一败,一败一成。

      总结陈词
      关羽,纵观其一生,既有千里走单骑,也有兵败走麦城,与成功之中,我们发现他的非凡才略、过人胆识;于失败之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成功时、失败时,我们都说关羽是一个英雄呢?这恰恰说明英雄本色超越了成败而存在。这就像燕瘦环肥,各尽奇美,正因为美本身不以胖瘦而论。以成败论英雄,就像以胖瘦论美人,其结果只能是亵渎英雄,唐突佳人。
      当成败成为评判英雄的尺度时,英雄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就会被我们淡忘了。当成功成为衡量英雄的标准时,手段就变得无关紧要。于是,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只能作为为高尚者的墓志铭。
      如此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英雄观,对于当今这个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现实社会来说,到底是会纯化我们的道德,还是会泯灭我们的良知,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以成败论英雄,看得见英雄的功业,看不见英雄的气节;看得见英雄的的意气风发,看不见英雄的怆然失意;看得见功成名就的正剧英雄,看不见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
      今天,我们呼唤英雄,是因为英雄身上寄托我们崇高的情感;我们敬仰英雄,是因为英雄身上凝聚着我们超越平庸的理想。今天,当我们面对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瑰丽景象时,会深深得为大自然雄浑的气势所感动;同样,当我们面对着悲歌慷慨、壮怀激烈的英雄事迹时,也会被英雄身上那种超越成败的恢宏气度所折服。
      古往今来,英雄之气于天地之间驰骋,在不同的境遇之中演化出无穷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悲壮雄浑,然而不变的是英雄身上那种超越成败的杰出的才能与品质、非凡的胆略与豪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当是非成败转头成空,最终留下的是一段激昂于天地之间,不能为成败所论的英雄气概。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不以成败论英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