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大唐开元九年,王晙又回到了河西九曲之地。此地石城岩险,铁骑云屯,自远嫁吐蕃和亲的金城公主病逝之后,这里就一直兵连祸结,成了吐蕃同大唐必争之地。才刚八月半,河西就已经冷得要穿皮袍,王晙立在城头上,看着漫漫黄沙里土丸子一般昏暗的落日,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来九曲的时候。

      那时候,王晙的的颔下还没长出长长的、花白的胡子,他的名字后头还没有加上这一长串儿的清源县公、兵部尚书和朔方军大总管。那时候的王晙刚刚考中明经科,分发清源做了个小小的县尉,在这里,他第一次遇见了杨戬。

      杨戬官居鄯州都督,据说早年在皇帝身边做左骁卫大将军,统领北衙龙武军,贴身宿卫皇帝。虽说是从三品,在冠盖如云的长安并不显赫,但因总在皇帝身边打转,容易见功,若是上下打点得当,几年下来,分发外州做个节度使也不是难事。王晙不明白,为什么杨戬放着这么好的前程不要,非要到鄯州,当个空有持节之号,并无实治之权的都督。

      那一年,王晙二十岁,而杨戬已经四十有二,两鬓微苍,遒劲的双眉之间,是一道深深的川字纹,黑红的脸膛带着河西苦寒之地特有的粗糙,若不是通身甲胄,倒好似刚刚种田归来的农人。相处的久了,王晙才知道,原来这位杨都督,早年在京城也是有口皆碑的俊俏公子,马球蹴鞠无一不精,一柄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先帝中宗的好几位公主都倾心于他,差点就做了驸马。只是不知为什么,景龙四年之后,他竟然会自请戍边,来到了这鸟不生蛋的地方,一窝就是好些年。

      王晙是沧州人,来九曲之前从未见过吐蕃人,早先只听说他们不分男女都能征惯战,至于这些蛮族到底是不是像内地传闻描绘得那样青面獠牙,他却是一无所知。那天问起杨戬,正在擦刀的杨都督扫了他一眼,只说了一句“见了你就知道了”,便不再言语。

      “那我总要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儿吧?” 王晙这些天来跟杨戬混的熟极,干脆往他胡床上一坐,大有你不开口我就不走的劲头。“我听人说,他们个个都能打仗,吃生肉,喝牦牛血,待人接物无礼得很呢!” 王晙盘着一条腿,伸手便去摸杨戬的刀,“老哥哥,你这刀天天擦,也没见你用过。”

      杨戬横了他一眼,扭过身子去,继续擦刀。王晙也不气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道:“老哥在这里有年头了,说不定几时就回京去享福,总要教给小弟一点门道,我才好在这里立住脚啊!他们日日说,吐蕃的赞普常常叫人来挑衅,我怕哪天遇上了,就回不去老家了。”

      “赤德祖赞是个精明人,他不过是装个样子给底下人看,不会真的和大唐作对。” 杨戬淡淡道。

      “那也是,”王晙一笑,“咱们金城公主在他身边呢,总不能一点儿枕头风都不吹吧?” 不料这话说完,杨戬“腾”的一下站起身来,将刀放在架上,看也不看王晙,径自转身出门去了。

      王晙愕然,不知自己那句话惹翻了杨大都督,又不敢问,过了许久才听守门的老军说,杨戬之所以蜗居在鄯州,全是为了那位和蕃的公主殿下。原来中宗景龙四年,吐蕃遣人入唐,为赞普赤德祖赞的儿子善擦拉温求婚,皇帝选中了邠王李守礼之女、章怀太子李贤之孙,加封为金城公主,待如亲女,送往吐蕃为配。据吐蕃的使节来说,那善擦拉温王子年轻英武,与金城公主不啻是天作之合。岂料这位王子迎亲途中,竟然在纵马奔驰的时候跌了下来,正撞在一块大石之上,当场毙命。可怜金城公主还未出长安就已经成了寡妇,吐蕃那边倒也干脆,合计了一宿,索性来人同中宗请求,将金城公主改嫁善擦拉温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

      中宗大怒,连连痛骂这些蛮人狗屁不通,岂有儿子死了,公爹自己把儿媳妇娶了的?还是韦后含笑劝道:“我们将金城嫁过去,不过是为了换几年安稳日子,嫁给老子还是儿子,又有什么要紧?再说了,”韦后眨眨眼,“他们效法卫宣公强娶宣姜,实乃取祸之道。吐蕃要是乱了,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没有人问过金城公主的意思,也没有人想过,刚过及笄的金城要怎么和赤德祖赞其他的朱蒙们相处。日期是早就选好了的,只缺一个合适的人选送金城去吐蕃,皇帝正头痛,左骁卫大将军杨戬上了一本,毛遂自荐。中宗大喜,忙召见杨戬,许诺待他回京,就加封他为卫国公、神策大将军,统领北门四军。不想杨戬一概婉言谢绝,只求陛下放他到鄯州做个都督,其余通通不要。中宗正纳闷,杨戬又道:“若是陛下觉得过意不去,就请将河西九曲地赐给公主为汤沐邑,以慰公主思乡之情。” 皇帝闻言大为感动,不但慨然允诺,还将始平县治改名金城,并大赦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又免百姓赋税一年。

      王晙听得云里雾里,这些达官贵人的心思真是九曲十八弯,且不说送亲去吐蕃要一二年功夫,就是在那寸草不生的荒原上走上几个月,怕不要了半条命去。他未及细想,只听耳边一阵鼓噪,道吐蕃那边来了使节,有书信呈交都督,叫王晙先去看下。

      使节!真是新鲜事,吐蕃成年家只管来人来马讨战,两家里纷争不断,却从未见过使节下书。王晙到了签押房,打开火漆封口的书信一看,登时吓出一身冷汗——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暴毙,大将坌达延起兵十万,围困匹播城中的金城公主并幼子,要杀了他们自立为王!金城公主遣老仆冒死带出书信一封,请求杨戬出兵解围,不然坌达延必定将他们母子赶尽杀绝,那时唐蕃之间再无和平可言。

      和平?王晙摇摇头,现在也没有和平呀!都说唐蕃是“舅甥之盟”,可是这外甥一天到晚在舅舅门外叫骂,时不时的还出兵抢劫商人杀害百姓,这算是毬的和平!但王晙毕竟只是个县尉,这样大的事体,他岂能擅作主张?未来的兵部尚书抬手自拴马桩上解下一匹青骡,赶着去了校场,寻杨都督来拿主意。

      杨戬接了书信,一目十行的看完,脸色已经沉得阴云一般,只吩咐王晙带人守城,便召集军队提刀上马,一阵风似的出城去了。

      杨戬是叫人抬着回来的。

      随行的小校说,他们中了埋伏。坌达延率兵十万,却只派了五千人在大来谷口设伏,打算将他们一举歼灭。先锋郭知运走的太快,率前军入了山谷,杨都督在后面觉得不对,要传令他们退回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杨戬本来可以走脱,却为了救郭知运,几进几出,最后身中数箭气绝而亡,还是一个叫薛讷的游击将军身被重甲,拼了性命将尸身抢夺回来的。

      王晙从此记住了“坌达延”这个名字。五年之后,他和已经升任羽林将军的薛讷一起,出奇兵七百人,身穿吐蕃军服,夜袭了吐蕃人在临洮的军营,坌达延自睡梦中惊醒,以为唐军主力杀到,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所部十万藩兵土崩瓦解,死伤无数,王薛二人合兵一处乘胜追击,一直赶到洮水,将坌达延杀死于乱军之中。

      王晙一战成名,官拜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源县男,兼任原州都督。后来平叛突厥,诱杀仆固都督勺磨,生擒兰池胡人康待宾,累封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金紫光禄大夫,直到今年,兼领朔方军节度大使的王晙又回到了九曲。

      他的双鬓也已经斑白,一如当年的杨戬。而杨戬早已长眠多年,墓木已拱,坟头的小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不知几许年矣。王晙撵了从人去歇息,自带了一个小奚奴,决定去城西杨戬的墓前看看。

      此时云透斜阳,暮山无数,衰草尽处,万仞雪山拔地而起,火红的晚霞将山顶的积雪都映成了绯色,一块块晕染开来。秋风萧瑟,连天的荒草间,杨戬小小的墓碑孤零零的伫立在茫茫原野之中。若不是低矮的坟头上长满了淡红色的小花,王晙几乎找不到他在的地方。

      王晙蹲身下来,摘了一朵花细看,那小花只有寸许大,花分五瓣蕊呈鹅黄,似乎是什么人特意种的,有些已经结了紫黑色的小果,星星点点,像极了杨戬白衣银甲上斑驳的血迹。

      “王不留行。”有人在身后轻声说道。

      “嗯?”

      “我说,这花儿叫‘王不留行’。”那女子走上前来,将臂上挎着的篮子轻轻放下,从里头拿出一个白瓷酒壶,斟了一杯放在墓碑前面。她看去四十上下,保养得极好,眉目宛然如画,唯其不施粉黛,眼尾细细的纹路,悄悄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夫人是......” 王晙打量着那女子,试探性的问道。杨戬没有妻室,也没有子嗣,唯独一个妹子,嫁与了徐国公刘幽求之孙。开元二年幽求左迁为睦州刺史,后又平调杭州,她随全家一同前往,是绝无可能出现在河西的。

      “一个故人。” 女子平静的答道。她选了一块干净些的石头坐了下来,借着夕阳的余晖,王晙这才看清,女子身上的斗篷是极上乘的蜀锦,银丝织成的瑞鹿团花图案在落日下闪着微光,显然不是寻常市卖布匹的质地。这样式曾经深得韦后之女安乐公主的欢心,一度风靡长安,宫眷们人手一件,王晙再熟悉不过,登时一腔热血全数涌上头顶,直激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公主背弃故国,同坌达延合谋将杨都督诱出城外,使他身被数箭,鲜血流尽而死,如今还有何面目自称‘故人’?”

      “信是我写的,” 金城公主颤声道,“可人却不是我派来的。” 这么多年过去,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仍旧历历在目,教她不由得浑身发抖:“事发半年前,坌达延就已经买通了我带去的内侍,下缓发的药将赞普毒死。我不知内侍叛变,慌忙写信叫他前来向杨戬求救,他却直接把信送给了坌达延......” 金城双手捂住脸颊,泪水顺着她的指缝流淌出来,沿着她雪白的手腕一路向下,渗入了纹饰精美的华服。

      王晙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呢?

      “杨戬是为了我才会留在鄯州,却没想到,最终还是我害死了他。” 金城抽噎着,大约是许久不讲汉话,她讲到某些词句时还要停下来想想,亦哭亦诉,王晙颇花了些时间才理出了头绪。

      二十五年前的上元夜,中宗被韦后和安乐撺掇着,带了上千名內监同宫女微服出游。灯海一般的长安城难得金吾不禁,久居大内的女孩子们犹如困龙入海,哪个还肯回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因此午夜回宫时清点人数,竟然走失逃亡了大半。

      中宗是个温厚人,无可无不可。倒是韦后柳眉倒竖,立招左骁卫大将军杨戬入宫,吩咐全城大索,定要将逃奴一个不落,全数追回。杨戬好说歹说,勉强劝得韦后同意暗中缉拿,不然百姓们不知就里,还以为宫中出了什么大事,要通缉反贼呢。

      这个叫做“寸心”的年轻女孩子,就是在三更天被拿住的。她不过十五六岁年纪,一头乌黑的秀发用一根金簪挽起,饱满的额头,小巧的鼻尖,新剥鸡蛋一样圆润里透着微红的双颊,无不在昭示着她含苞待放的青春。

      和那些私逃的宫女不同,寸心全然没有惧色。她一眼就看出了杨戬的服色,知道不能用从前那些蝇头小利去贿赂,因此只微微一笑,从容道:“你放心,我不是逃奴。我出宫来,只是为了再看一眼长安的灯会,毕竟去了吐蕃之后,就再没有上元节可以过了。”

      “见过金城公主殿下。” 杨戬甲胄在身,只得施了一个军礼。他虽没见过这位公主本人,却认得她的同胞兄长,据说他们兄妹是一胎双生,面容十分相似,只寸心是女子,身量矮些,轮廓也比哥哥柔和许多。

      寸心抿了抿嘴唇,算是笑了一下:“我倒请愿不做什么劳什子公主。” 杨戬不用看,也知道她的眼神必是黯淡无光的。“我们家自调露二年起,就一向蹉跌动荡。祖父自尽,父亲和几个叔伯幽居宫中一十八载,直到圣历元年才蒙恩赦放出,如今又轮到了我——吐蕃来了一个使节,我就从一个小小的光禄寺卿之女,一跃成为天之骄女,呵呵......” 她双手环抱住羸弱的肩膊,“说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是我们家内忧外患的还少么?”

      杨戬看着寸心,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婵儿今年也已经十五岁了,母亲过世前,将她许给了宰相刘幽求的孙子,上个月才出阁,同夫婿回门来时,小两口你侬我侬好得蜜里调油。而眼前这个才到自己胸口高的小女孩,再过几天,就要去关外西羌之地,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换取边疆百姓的宁静。杨戬自幼从军,惟其如此,更让他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恼恨。不知过了多久,寸心吸吸鼻子,挤出一个微笑:“这位将军,你放心,我不会再跑了,请你这就送我回宫吧。”

      “现在才三更。”

      “嗯?”

      “我说,现在才三更。”杨戬一把将颈上风巾扯落,慨然道,“离天亮还有一阵,东市还有好些花灯未散,我陪你去观灯!”

      “这一陪,就是二十五年。” 王晙听得满怀唏嘘,几乎掉下泪来。

      “我也曾想过,若当年皇伯父没有选中我,而是挑了别的宗女去和蕃,说不定,我还是会在那个上元节遇见杨戬,然后,央求父亲去提亲,然后......” 寸心眨去眼中的泪水,露出少女般憧憬的神色,这一刻,王晙忽然觉得,当年只有十五岁的寸心,必定已经是一位稀世美人。“唉,” 年华老去的公主叹道,“也许会,也许不会。也许,我只会和我的姐姐们一样,熬到十七八(防抽)九,由着宗正卿指配一个人家,是好是歹,由我去吧。”

      “你不后悔?”

      寸心摇摇头:“如果这是我唯一一个能够遇见他的机会,我不后悔。”

      西天的云朵终于托不住斜阳,任由它缓缓下坠,落在了连绵不绝的高山背后。天色渐暗,王晙回头,依稀还能望见寸心端坐在大石上的剪影。她的脊背挺得那样直,微微偏着头,仿佛在倾听,又好像在诉说着什么。长长的柔软的蒿草被风吹拂,寸心却一动不动,仿佛一尊石雕的仕女,静静守候在杨戬的墓前。

      紫府东风放夜时。
      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
      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
      寥落星河一雁飞。

      ——《思越人》·贺铸

      新作已开,喜欢宝莲灯和封神同人的小天使请戳专栏:《时差》——时差让我们蹉跎,爱却可念不可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