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异乡人 ...

  •   寒意未褪的夜晚,双木裹紧了身上的外套,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扭头看向远处,昏黄的路灯灯光在水面被拉长,一如梵高笔下的《罗纳河上的星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知道为何,她突然想起了《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这两句诗,也许是一个人在这个城市流浪了太久,太久,有些乡愁了罢。不知道南方的家是否无恙?
      抬头仰望星空,北斗七星横贯天幕,破军大致指向了北方的夜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记得以前上地理课的时候,地理老师抬着头,给大家讲了古书《冠子•环流篇》的这四句话。那时候,她总觉得,老师的目光,要穿透低矮的天花板,穿透铺着黄色瓦片的屋顶,望向天空的深处。
      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农民低头耕种着土地,抬头偶尔望望星空,感受着节气的变化,并以此安排自给自足的生活。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就这样说道:
      “比如说汉代的《四民月令》里说,立春之后,雨水时节,拔去田地、菜园里的枯草陈根,种韭菜、葱、蒜和苜蓿,清明准备开始养蚕,三月雨水降落的时候,就要播种水稻了,从处暑到重阳,做夹衣,十月,田地庄稼收割完毕,农民要开始修整房屋,冬日里,修理农具,喂养耕牛,等待新一年农事的到来。”
      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四民月令》所描述的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每天来往于图书馆、教室、宿舍之间,在翻过一座作业之山之后,又急急忙忙地开始爬下一座作业之山,在匆忙的赶作业之中,她感觉自己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一样,每天徒劳无功地推着自己面前的那块石头。
      偶尔打开微信,滑动着小小的屏幕,想找寻一个人聊天,却不知道找谁。每天父母在微信上都会问自己吃饭了没,今天上课了没,今天要去哪里诸如此类的事,开始的时候,自己还会耐心地回复,时间长了之后,自己的回复越来越没有耐心,使用的句子越来越短,语气词越来越多。她也想和父母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却发现他们却像侦探一样,揪住里面的细枝末节追问下去,发现一些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的事情,便将自己架在火刑柱上炙烤。那时候,她觉得自己仿佛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
      有时候她很想说出一些心里的想法,刚刚开了个头,却被这句话堵住了嘴。
      “爸妈都是传统的人。”
      于是,对话戛然而止。
      她开始回复一些“嗯”、“哦”之类的语气词,这些无意义的词语发送出去之后,十分钟以内,小小的屏幕上就会被滚轮印上老生常谈的告诫。
      传统,在她眼里,就像一个模子一样,硬生生地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只是为了不被周围的模子孤立起来,为了让模子们投来所谓的赞许眼神。
      那些模子,拆解开来,是很多孤立的语句。那些语句,一天一天地被滚轮印在许多人白色的脑海里,留下墨色的痕迹。久而久之,那些人也变成了滚轮。
      每天的回复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例行公事一样的事情。有时候她也会想,如果微信有自动回复的功能,那该多好——针对文本中特定的关键词,微信将会自动回复一些语句。那些语句,自然是对方想听到的语句。那些回复的文本,给对方展示了对方想看到的姹紫嫣红,也节省了自己不少时间和心情。
      心里的花园,土地干枯,野草丛生……
      从超市买完啤酒回到家里,看着Moment上显示的红色数字,双木有些后悔,自己又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便把手机一把丢在了床上,让它陷入松软的被子里头,仿佛被淹没。
      过了一会,双木还是忍不住,拿起了手机,轻车熟路地解开了锁屏,自然而然地点开了微信。
      “双木,你要不要参加一日情人?”一条微信蓦然跳了出来。
      她摸了摸自己的脸,刚想着拒绝,却鬼使神差地打了三个字:
      “好的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