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伍·金簪 ...

  •   大业元年春,老皇帝杨坚的灵柩终于被迁往三畤原上的泰陵,新皇在爆竹声声中改元登基,外藩刺史纷纷入京朝贺,一时间大兴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李靖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眯着眼打量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他随着杨昭平叛有功,本来叙功保举,已经有信儿说要晋升奋武将军,加太子少卿,分发中郡太守,为一方之牧。结果越国公杨素一个条陈上去,就变成了中书舍人,指名调到中书省起草诏旨,虽然品级一样,却是个可有可无的文官闲差,弄得李靖一腔热血登时就凉了大半。他到底人微言轻,这又是实打实的晋升,只得忍着气,收拾行囊回京都履职,想着反正在外书信传递不便,不如就腿搓绳,回京之后见见杨昭再做道理。

      “殿下,”李靖品了一口茶,徐徐道,“您猜卑职昨晚见到了谁?”

      杨昭温和的笑开:“总不会是越国公本人吧?”

      “殿下竟是个神仙!”李靖抚掌笑道,“我料着杨素定要报复卑职不肯和他通力合作,私自带兵扫荡黑风山,谁知昨晚未及来东宫谒见殿下,竟在家中迎来了越国公大驾。”

      “他有什么指令,遣一书童叫你去府上吩咐便是,何须亲至?”

      “正是呢。”李靖点头,“下官也甚惶恐,忙问国公何事。”他还记得,杨素的瞳仁在烛火下闪着微光,品了一口茶方道:“府里等着见我的人太多,不如在你私邸说话畅快——两件事,一是阁下的中书舍人,我已奏明圣上免去。二么……”他顿了一顿,没有说下去。

      免职?李靖手心顿时见了汗。他早知这老儿心肠歹毒睚眦必报,不想连一个靠边的文官都不许自己担任,竟要赶尽杀绝!李靖尽自心中恼极,面上却不带出,只淡淡道:“国公亲至寒舍,只怕不全为了告诉我这些吧?”

      “你说的不错。”杨素暗自讶异,一挑眉道,“第二件事,近日来京师内外皆有谣言,道‘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陛下闻言大怒,命我在百官中挑选能员干吏,查访这谣言根苗,若有人应了这谶语,当防患于未然。”

      李靖说到这里,抬眼看了看杨昭,那人却不言语,只替他续了一杯茶,半晌方道:“这谶语我也听见了。是什么人传出来的,尚不可知,但陛下已经有旨,黜降李浑、李敏二人,又密令大索李姓官员备审。这一来,又不知多少人要倒霉了。”

      “我是微末小员,自然碍不着什么。”李靖面色颇为凝重,“但越国公命我前去晋阳,在唐国公驾前为一司马——您知道,中州司马是正五品,中书舍人才只六品,这是连升两级呀!”

      杨昭眉棱骨一动:“我听人说,杨素自平叛回来,尝与人言,道李靖是不世出之大才,他年终当坐上三公之位,因此杨素有意将你拢入麾下,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大才不大才,卑职不敢说。”话虽如此,李靖却扬起下颌,显然对这个考语亦很自得,“但杨素此举,一方面借着晋升笼络我,另一方面又将我调往外郡,防着我给殿下出力,又可借我的力量,牵制唐国公李渊,讨陛下的欢心,这是一石数鸟之计,殿下不可不防。”

      “五品官,便已经不是微末小员了。”杨昭目光炯炯,盯着李靖看了片刻道,“一州司马,虽然也要听从唐国公的差遣,却可随时调用全州兵马,这还真是重用了。”

      李靖扫了杨昭一眼,忽然放声大笑!

      杨昭面上掠过一丝不悦。但他毕竟秉性谦和,只一手扣了茶碗,不动声色道:“李大人因何发笑?”

      “殿下!”李靖霍然起身道,“我笑您太小瞧李某人了。我若肯安分守己巴结权贵,苦苦挨资格,到老至少也有个三品太中大夫做做。既如此,我又何必跟您出兵放马,身陷不测之地?您要知道,我身怀屠龙宝刀,不是舔痔之术,出仕为的是兼济天下,并非阿谀奉承攀龙附凤之辈,不然何至于三十五岁还只是个长安县功曹?实话告诉您,我已经跟越国公讲了,这个司马我不去就任,还愿意平调回京,在东宫做个七品詹事。”

      杨昭心中一沉,方才闪过的藐视已经化为乌有。他自封了太子,每日见到的都是胁肩谄笑,耳中听得都是逢迎官话,没有一个人敢和自己侃侃而谈,说来说去都是为的“升官”二字。唯独李靖此人,明摆着杨素以高官厚禄拉拢,却仍对自己忠心不二。他压抑着胸中翻涌的感慨,叹息一声道:“晋阳你还是要去。”

      “殿下……”

      “药师,你听我说,我素知你有王佐之才,但眼下都中动荡,唯有晋阳唐国公处尚算平静。你与其留在这里沉浮人事,白白牺牲了去,不如到李渊身边听用。他们父子都是器识恢宏之人,最好礼贤下士,必能惟议是听,收功于必成。”

      李靖望着杨昭,感动得五内俱沸,怔了许久,自怀中摸出一枚镂花金簪,双手奉上。杨昭愣住,正要推辞时,只听李靖道:“这是红拂昨夜偷出来,交给我的。”

      红拂?杨昭越发错愕,须臾想起这是杨素的侍妾,一早就同李靖交好,不想竟能从杨素手中盗出婵娟的花骨。他正思量着,只见李靖单膝跪倒,郑重道:“我听殿下相劝,这便和红拂同去晋阳投奔李氏父子,只这金簪是婵娟姑娘遗物,还请殿下转交叶姑娘收存,莫让杨素老贼再借此得利。”

      **

      春去夏至,帝都中便传言越国公病重。皇帝甚为忧虑,特简太医署数名医正轮流问诊,务必要使国公尽速康复。可惜这都是勉尽人事,杨素的病越来越重,不出旬日竟上了遗折,陛下大惊,诏下欲亲至国公府探病,还是太子杨昭劝诫,曰如此难免使国公悚惶,不利于病体。于是皇帝诏下,命太子代天问安,怎奈杨昭到时,越国公已然命悬一线,太子含泪握着他的手慰问一番,这位国之重臣才闭上了眼睛。

      这都是邸报里详细明载,坊间又添油加醋穿了数遍的事情,闲人们只知道天子为此辍朝三日,又承陛下旨意,封杨素诸子为侯,朝野皆叹杨素死后哀荣不断,不愧大丈夫一世英豪。

      此刻杨昭略得闲暇,换了便装,同叶碧在曲江池上泛舟,顺便亲手将婵娟的金簪拿了给她。叶姑娘捧着簪子在手内细看了看,没说什么,只叹了一声道:“可笑婵娟一往情深,竟落得如此下场,那害了她一世的人,却能善始善终。”

      杨昭一哂道:“善始倒是不假,善终么……”他倒了杯酒,一仰头饮尽,又道,“你大约不知道,父皇几次亲询医正,问的都是‘杨素几时能死’。”

      “当真?”叶碧瞪大了双眼,“不正是杨素一手将你父皇扶上帝位的么?”

      “此一时彼一时也。”杨昭的语气极平和,仿佛在描绘一幅再美好不过的画卷,“权倾朝野功高盖世而无可赏赐,若是还不自行就死,只怕抄家灭门的旨意就快到了。”他虽未亲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素,却也着实暗示过与杨素不合的大臣上奏弹劾,不提别事,只揪住杨素奢华糜废不遵上意,又纵容其弟滥收财物一条,瞧准了皇帝鸟尽弓藏的意思,只一个劲的递话柄,如今斯人已逝,不免也觉快意。杨昭这里漠然说完,身边的叶碧却没讲话,只静静望着船舱外面碧绿的荷叶出神。

      “我吓到你了?”杨昭握着她的手,掌心里像是握着一块微凉的美玉,怎么都捂不出暖意。

      “没。”叶碧低头,“我就是在想,你日后,会不会也……”

      杨昭无声的透了一口气,过了好久,才从袖中摸出一枝羽箭,递了过来。叶碧伸手接过,那箭身冰冷彻骨,尾端整齐的白色羽毛和弧形锋利的箭尖,无不昭示着它骇人的杀气。她的手忽然一抖,认出了这支箭的来历——它竟和黑风山上射入杨昭胸膛的那支箭一般无二!

      叶碧惊恐的望着杨昭:“这是……”

      “这箭的主人叫做殷胄。”杨昭无所谓的一笑,“今春已经被派往高句丽战场,死在辽东城下。”

      “那杨素为何把它拿来给你?”

      杨昭收回手,拢在了袖中:“大约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奉旨去看杨素,原只是应付差事,不想他屏退了下人,与我倾谈了足足一个时辰。”

      记忆中,杨素的面容苍白晦暗,昏瞀的双眼一丝光彩皆无,呆滞的望着杨昭身后的花窗:“这么好的天气,可惜老夫再也出不得这间屋子了。”

      “国公是有福之人,必能吉人天相……”杨昭说得口不应心,只想迅速安慰几句便走,却不想杨素干枯的手指攀住了他的衣袖,拉得杨昭微微俯身,他方用只有二人能够听到的微弱音量,低低说了一句:“若论福缘,我哪里比得上先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伍·金簪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