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众人议论 ...

  •   黑衣大氅男子抱着女子,带着一群护卫以及两名青衣小厮在狭窄的楼道横冲直撞,畅通无阻。有对面下楼的客人纷纷避让,待一行人上的楼去,这才敢互相小声的议论着。
      “天啊,这不是京城安定侯家的侍卫吗?没错,这侍卫服背后的团云图案只有安定侯府的侍卫才能有的。”一个书生打扮的说道。
      “正是正是,我也曾在京城呆过两年,这些人正是安定侯府的人,奇了怪了,安定侯府可是名门望族,怎么不在繁华似锦的京城呆着,却出现在了这尹州城的小客栈里。”一个商人打扮的布衣男子也连忙附和补充道。“呵!”布衣商人忽然一拍双手,“我可想起来了,那打头的贵气逼人的公子哥可不是安定候的嫡长子刘锦吗?我在京城行商之时,曾两次见过这位侯爷之子在商道上打马飞奔而过,刚才的那位确是刘锦没错。”
      “原来是安定侯府的那一位,咱们还是少说几句比较好,那一位可不是寻常人能惹得起的,若让那位知道你们在此谈论他,不定会招惹上什么麻烦!”慢慢聚集过来的众人,本欲多听两句,人堆里不知谁提醒了这么一句,众人皆是脸色一白,也都没了看这出戏的心情,各自散了去。
      没错,这些侍卫的确是京城安定侯府的侍卫,而这些护卫和小厮马首是瞻的黑衣狐裘公子正是安定侯的嫡长子,刘锦。
      京城的安宁侯在京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这安宁侯的家姓原非刘姓,当今天下便是刘家的天下,安宁侯的刘姓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一段血汗史的。
      这要从刘锦的曾祖父,当今的安宁侯的祖父说起。刘锦的曾祖父本是个孤儿,父母在他十岁左右便是先后离世,其所在的村落本是一个姓氏,都姓方,据说很早,一对逃荒的夫妻流落于此地,便在此地安家落户,男的姓方,世代繁衍后便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方姓村落,刘锦的曾祖父父母双亡后,因着整个村落多少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便东一家西一家的接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刘锦曾祖父十五岁,换句话说,刘锦的曾祖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据说这样的孩子很是有福,以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也未尝不可。
      百家饭一词在民间的确有些说头,一些体弱的娇儿,父母在久病无良医的情况下,会在一些通灵的巫医的建议下去挨家挨户的为病儿讨一口饭,喂食给病儿,直到满百家为止,说来也很是奇怪,用这种方法治疗的病儿不仅度过人生这一凶险难关,日后一帆风顺,建功耀祖的也举不胜数。
      食了百家饭的刘锦的曾祖父也不例外。刘锦十五岁的时候,前朝末代君王昏聩无能,骄奢淫逸,民不聊生,各地英雄揭竿而起,许多青壮年为了生计亦是踊跃参军,刘锦的曾祖父也不例外,反正也是孑然一身,参军后好歹日日能吃个饱饭。也该他命好,刘锦的曾祖父误打误撞的进入了大梁朝开国先祖梁高祖的麾下,且机缘巧合之下救了梁高祖一命,生生的为梁高祖挡下了致命的一箭。
      救了一国之君的命,这种功劳可是无人可及的,何况是一个朝代开国之祖的性命,梁高祖见他的救命恩人高大英俊,沉稳自持,便更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委以重任。这刘锦的曾祖父也是个争气的,屡立战功。建国之初,待朝纲稳定之时,也到了为功臣封官加爵之时。这刘锦的祖父本就有战功加身,又对高祖有救命之恩,风头一时无两。依着梁高祖的意思,本打算给刘锦的祖父封个异姓王,可世代承袭的铁帽子王,但见刘锦的曾祖父是个孤儿,力量单薄,绝无谋反可能,索性赐以国姓,国姓即为刘姓,封为安定侯,可世代由嫡长子承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众人议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