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寒士之殇 ...

  •   宝应从洞主房中下来,感到周遭窥探的目光。从来无缘被洞主召唤的寒女,在洞主房中一留便是两个时辰,也难怪他们好奇。

      宝应心中乱纷纷的,一时心惊罗乐童的暴亡,一时忧心顾氏、陆氏的报复,一时又感叹洞主几人对寒门学子生命的漠视。

      此事必须迅速告知爹爹,还有陈先生和杨三兄。他们知道将要发生的,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应对。

      宝应走着走着,不觉停在道上,扶着一棵枝干遒劲的老树,怔怔呆立许久,感觉寒气侵肤,才回过神来。看见前路上艳红的梅朵,莫名觉得眼前血色蔓延。终究不得不感叹,这世道真叫寒微之士举步艰难。

      待一会儿,宝应拍一拍晕眩的脑袋,手背撞上什么东西,忽见视野里多了一双宝红色筒靴,这么大号脚显然不是女子的。

      一抬头,便见郑瞻那张冷飕飕的美颜。郑瞻微退身一步,抚一抚被宝应挨过的地方,不咸不淡地问:“从洞主房中出来?”
      宝应沉默点头。郑瞻见她怏怏地,隐有伤感之意,懒懒说道:“尸首还在馆舍中,你要不要见他最后一面?”

      宝应踟蹰着,“官差未至,恐有不便。”郑瞻挑眉轻笑:“别傻了,昨日我与公孙值勤,申末,尸首已被发现,到此刻十个时辰。此去杞县,快马不过一个时辰;往仙女郡,也只两个时辰。此时此刻,官差依然未至?明白了吧。”

      宝应怎么不明白。寒门学子莫名死去,哪一桩能明堂正道地讲明真情呢?看洞主与副讲之意,是欲将罗乐童之死秘而不发,待探明真情,再作区处。若真如郑瞻所云,书院欲将此事大而化小,其实不必探明实情,直接通知苦主来领认尸首便可。

      宝应从陈尸的馆舍出来,一天吃的饭都吐在残雪里。

      郑瞻瞧不上此间妇人,也不必谈怜香惜玉。宝应方在那里呕着,他便顾自离开了。以他的聪睿,直觉罗乐童这种野心勃勃的寒门子弟,不会随意自戕。但看过现场后,却找不出更有力的佐证。

      依他所知的刑狱知识,死者若非缢亡,而凶嫌故意布成自杀的场景,双脚与平凳间会有差落;或者被人勒死者,死者颈后会有勒痕交叉,等等。可是,在罗乐童身上却瞧不出端倪。他思虑过许多可能性,偏偏都不能验证。

      在罗乐童舍中,有一封藏于书中的信,信中并未署名,只是有名洒扫仆役证实,罗乐童自缢的前一日,有东区的仆役给罗乐童送来此信。最后,所有线索都指向杨宝应。幕后之人并非要大家认为杨宝应是杀人凶手,他不过欲将罗氏“自戕”推罪于杨宝应。

      郑瞻找来杨宝应,实欲从她的表现窥探一些端倪,不想这丫头如此不济。一副死状并不惨烈的尸体,就将她吓成这样。他思忖着:此时指望不上她,或许谢清音倒能有些助益。

      如此,他便径直寻谢清音去了。

      吐得差不多了,宝应径转采薇阁。

      她回想着,当日撞见罗乐童,他从哪一架书橱中奔出。

      宝应站到那书橱跟前,满满当当一柜书,不知从何寻起,她甚至想不出要寻找什么。

      她一拍脑袋,先假定罗乐童藏得是件细小物事,他如何能保证,在他未及取回之前,不会被他人误取了呢?

      她上下逡巡,左右探看,脑中飞快运转。夹在学友们不常借阅的书籍中?不,这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在书架底下吗?宝应拿着早预备下的细长棍儿,往左近的几个大书架底,来回掏拨一阵——没有。

      宝应按住胸口,仰头长叹,忍不住要啃起手指时。见着头顶漆黑的房梁,她忽然忆起罗乐童曾经说过:采薇阁从前有两处宿房,其中一处接连出了人命,后来便砌筑石墙,把它给封死了。

      莫非就在此处?

      她四下检看,觉大书架的西墙最为可疑。她四处扫望,四下早已无人,而当值的学友正商量要下钥。

      宝应轻轻匍匐下身子,在书架遮挡的石壁后仔细摸索,从上到下,由近向远。她正琢磨是否来得及从另一面也摸索一遍,便摸到石壁中间浅浅的石缝——里面有什么物什,似乎是一张皮片。她轻缓而迅疾地抽出皮片。不细想手中为何物,将东西揣入前襟,急慌忙整一整装,趁着学兄尚未下锁,冒冒失失冲了出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寒士之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