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一步 ...

  •   其实就算周瑜拒绝了,她还可以再和周皎说,如果周皎也无法动摇他,那她还可以去找其他世家谈——当然,倘若后面一系列的事情真的有发生,那周瑜就是个蠢货。

      好在这个周瑜是货真价实的周瑜。

      产量佳,可供饱腹,可供御寒,就算不明说具体是什么,单单这三项就足够让人心动的。

      “北方天灾不断,人祸牵引至南,”乍闻这一消息,周瑜心中虽然波澜四起,但还是将其压下,“女郎即便让瑜亲眼得见,可天灾人祸之下,届时能有多少粮产出是无法知晓的。”

      “从女郎话语间,瑜大胆推测一二,这产量佳的粮,女郎还未曾种植过罢?或是曾有种植,可惜结果不尽人意,瑜所言可实?”

      该说不愧是周瑜吗?

      苦安并不掩饰,而是十分爽快回复道:“我曾在巴郡种植过,粮的产量尚可,但御寒的作物就颇有些一言难尽了。”

      “那你如何保证,这江东之地便可让它产量上佳。”

      事实上,周瑜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苦安所在意的问题。

      她原本不能肯定现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状态是不是适合种植棉花,但庐江那里种下的棉花确实有可观的产量。

      就算来到吴郡真有不同,那她既然能在江夏尝试调整土壤性质种起来铁荸荠,说明即便现在的土壤状态棉花还不能有更好的收获,但只要调整改变,那就一定有机会。

      而且,不止是种植棉花,水稻和小麦的良种她也能提供......如果人们因为生产力不够难磨面粉而不选择种小麦,她也可以拿出现在人们常常食用的粟和黍的良种。

      是的,虽然苦安总是带着甘宁吃面粉和大米,可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是以吃粟和黍,也就是小米和黄米为主的。至于大米和面,它们还没大面积普及,一是生产力低磨出的面口感不佳,二是储备原因,放旧的大米口感不佳。

      说白了,还是老百姓吃的不方便,不高兴......

      “最初定不会大片种植,”对,她可以像种植铁荸荠那样先搞一片试验田,“为让大伙放心,周郎或许能腾出一块田地,让某先做试验......做例。”

      试验这个名词该怎么传达呢,苦安不由得有些苦恼。

      哪知周瑜听她话语有停顿,反而忍俊不禁道:“我可算知道,为何阿皎会与女郎亲近了,你竟能习惯她这奇怪的词句。”

      “嗯......阿皎的这些词句还是很有趣味的。”对不起了阿皎,只能由你来背这个锅了。

      两人对视一眼,各有心思。

      “所以周郎可愿让某用一片土地?”苦安还没收到对方的回复,于是又重复了一遍,顺便还表现出自己的不在意,“若着实难为,某也可上西北之地发展。”

      尽管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威胁,但苦安并无此意,反倒是真的不在意周瑜的态度。

      反正她在江东也算有自己的地,最多就是在江东这里没什么职权呗,何况到时候有了成果还管什么态度不态度的?

      苦安擅长的是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所以就算寻求一个“赞助者”失败了,她也能继续找下一个。

      “女郎所言让瑜对这些作物更有兴趣了,”在周瑜看来,苦安并不会像她所说的这么潇洒,既然那个甘宁会来,她又怎么可能会离开的这么轻松,“瑜知女郎不缺这么一片试验田,想来女郎应该是想要权位罢。”

      “不瞒周郎,”权位?当然要权位,但不是现在,“某现在要的不是权位,而是庇护。”

      倘若现在就要权,也不过是处在汉室中的权,她头顶上只会压着更多人,而这些会压榨她和人民的价值,而不是用之于民。

      苦安认为,自己现在需要的是庇护,而未来需要的是一片新天地,比如,东吴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庇护?周瑜思忖片刻,道:“女郎明日便将物什交予我吧,伯符,也就是孙郎那边,我会去同他说。”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又道:“总要让伯符亲眼看见,才知女郎本领。”

      苦安点头表示理解,接着起身作一揖,道:“如此,便麻烦周郎了。”

      别说初来江东了,就是原主不离开北地让她捡起便宜占了身躯,也是毫无背景寸步难行的局面。

      刘备尚有一面汉室宗亲的大旗能迎风招扬,毫无背景的苦安只能这样一步一步慢慢来。

      甘宁是具有价值的跳板,周皎更是意外之喜......这般说起,自己居然如此卑劣。

      “呼,”拒绝了周瑜客气的挽留,出了周府的苦安长长吐出一口气,喃喃自语道:“这是好事不是吗,他们总不会拒绝的。”

      东汉末年的人口并不多,所以只要能提高哪怕一点,就一点的产量,也足够人们吃上一口饱饭。

      处在小冰河期的人们也需要御寒的物件,就算只能起到一点作用也好......还有北方的蝗灾。

      苦安挺直脊背,微微抬头去看湛蓝的天空,一直压在她心头的那股浊气似乎也随着先前的吐息消失了,这让她由心到身的感到舒坦。

      如果没记错的话,后世西北的蝗灾防治有鸡鸭治蝗,效果也很不错,或者她也应该发展一下养殖业。

      这么想着,走向暂居地的脚步换了个方向,朝距离这里最近的设立点走去。

      吴郡的设立点比庐江的设立点修建还要更好些,苦安亮了亮特制的木标,等专门检查的人确认过后,才被恭恭敬敬请入内部。

      出来的人苦安并不认识,但对方显然知道她,热情地唤了一声小安郎君后,又放上茶水。

      哦,看来是所有人都知道她不喜欢加葱姜之类的东西了,茶里竟然这么干净。

      “小安郎君有新指示?”负责人赵跃在苦安对面坐下,把纸笔放在桌上,墨也早早备好了,这群人这么喜欢用纸也是苦安带起来的。

      盯着放了一叠的粗糙纸,苦安心思微动,打起了新的主意。只是,贪多嚼不烂,先一点一点来吧。

      “先不急,我们收归的地有多少?”

      “难收,只有九亩,”赵跃不假思索回道,“有两亩我种了土豆,另七亩种的是小安郎君给的稻苗。”

      如今正逢秋收,郡内来来往往的农民很多,苦安似是想到什么,问:“有人过问你们的种植时日吗?”

      问题一出,赵跃立刻有些激动又有些仰慕地看着苦安道:“有!夏中时我叫大伙种下稻苗,有农人说种晚了,恐难收成。但我在巴郡时就有见小安郎君叫农人在夏日播种,秋末便收了。”

      古人在清明前后播种,秋日丰收,是惯例。再加上北方的气候也的确是一年一种为主的,因此即便到南方来,也遵循着这个习惯。

      民以食为天,农人不敢大胆地将作物作为试验,因此一年两种甚至三种就迟迟没有出现过。

      所以带着后世总结的苦安便领着人们做这首次的突破了。

      不过在苦安眼里,这突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地就那么大点,春天种下的稻子秋天收获了,就算知道夏天能再种,也腾不出新地。

      除非一片地上种不同的作物......现在是在江浙一带,若是土豆的话,就能在秋收后的九月里种下,等待收获。

      算起来,土豆应该是种早了,好在种的面积不大。

      “下次晚些再种土豆,”在这些方面,不需要迂回的提醒,错误就该干脆利落指出,“我们的农药配制状况如何了?”

      纸上立马记好土豆相关的事情,赵跃又快速答道:“小安郎君所说的熟石灰我们已经备好了,只是,这硫酸铜溶液究竟是何物......”

      苦安被问的一僵,其实这这个她也不太明白,只是在了解农药时记下了一种名叫波尔多液的农药,它的配制很简单,那就是熟石灰加硫酸铜溶液。

      但凡学过基础化学的人都知道硫酸铜溶液是什么,苦安也不例外。可硫酸铜溶液是怎么来的就难说了,因为单说硫酸铜,苦安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她只能干巴巴地形容说是一种蓝色液体,但这的确是太难为他们了。

      苦安颇为苦恼地皱起眉,如果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那硫酸铜应该也会是蓝色的......

      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化学知识在此刻快速翻滚着,硫酸铜,重金属盐,可入药,但服用过量会中毒。

      重金属,可入药。

      苦安眼睛一亮,敲敲桌面,对赵跃道:“去药铺询问可有蓝色的结块,或者去拜访喜欢炼丹的人,应当能有收获。”

      原身在出世前读的书杂七杂八,儒道墨法农几乎均有涉猎。她的师父在让她读道时,谈起过这世上,道有三派:一派消灾祈福,医治疾病,崇拜鬼神,构成道的神仙体系,接近信仰类;一派追求长生成仙,行气辟谷,倡导炼丹术,由方士演化而来;另一类便是黄老之学,注重修身养性,思想高度,属于后世道的核心。

      而这里给苦安灵感的便是倡导炼丹术的那一派,毕竟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这些炼丹师的成品,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算是最初的化学家,尽管并不系统。

      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这些炼丹师......她一定要他们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达到另一种的长生成仙。

      被立庙供奉它不香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第一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