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如今曌国 ...

  •   中洲大陆西边近海处是一条纵贯南北的高大山脉,这是中州最长的山脉,也有中州最高的巍峨山峰,它高耸入云,因此人们称它为天极山,仿佛从这里可以登上天穹,拥抱九天。从天极山往东,越过广阔的沙漠、戈壁和荒野,就来到一片水草丰茂的广阔平原,这就是美丽的利坚平原。“利坚”在太古神之语言中意为“安乐”,因此如今人们也叫利坚平原为安原。安原北边为绵延五千里的密湖大泽,东边和南边被碧波万顷的澜海怀抱。

      和其他的万千世界一样,神魔隐世后,中洲大陆上经过了万兽之战,最后人族成为这块大陆的主宰。人族占领了安原这块最为肥美富饶之地,把其他强大的兽族驱逐到西边的荒漠中。与其他世界又不同的是,此后不知从何时起,人族的新生女婴在满岁前十分柔弱,极易夭折,导致人族的男女比例逐渐失衡,最终稳定在四比一左右。于是女子成为人族各部落极其珍贵的资产,女子被供养在家里,只需负责生育后嗣。就算是部落间联姻,也不舍的送出女子,而是派出男子。慢慢的人族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女多夫”稳定的家庭结构,女子被供养在家,负责组织分工和生育后代,男子在外从事生产劳作和保卫领土。女子地位不断提高,加上男子在部落间冲突中容易死亡,最终形成了由女子继承家族血统、姓氏、荣誉和资产的社会惯例。于是女子成为一家之主,而彼时夫君也被称为“襄君”,意为辅佐之人,故而家中之夫类似家臣。

      当部落壮大发展成王国后,女子继承制被立法确立为社会制度。在王国中,女子垄断了文官集团,而武官和军队中却大多为男子。后有先圣为了避免家庭冲突,提出了“一妻一夫多侧夫”的家庭制度,因往往无法分辨后嗣的生父,又提出了“长女继承制”的继承制度。这两种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长女继承制”具体说来就是由长女或长女的女性后代继承姓氏和资产;否则姐终妹继;如果没有女性后代,则荣誉和资产都会被国家没收。由于符合要求女性继承人数量较少,后来又立法规定了过继制度,如果没有直系女性后代,可以过继血缘最近的女性后代来继承家产,但一个女子只能成为一个家族的继承人。后来王国间攻伐合并,形成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两项制度也成为了覆盖整个安原的国家制度。

      时光飞逝,安原上的国家合久而分,分久又合,经历数个朝代更迭,终于形成了如今统一安原的曌国。曌国到如今已历七代女帝,而我就是第八代女帝凰琝华。

      我是母皇的长女,满岁后便被封为“太女”。景隆三十六年,我十八岁大婚之夜,病中的母皇猝然驾崩。那夜父王把自己关在寝殿中,从此常于静室诵经,不问世事。我的同胞妹妹凰玖华却放声大笑,说母皇是被我的婚事冲撞而逝,她被我打了一巴掌,逐去封地,不得擅自回京。翌日我举行登基大典,年号裕安,开始了三年的守孝期。那三年过的真是枯燥无味。宫中不能着华服,不能饰珠玉,无宴饮游戏之庆,无丝竹管弦之乐,整个宫中死气沉沉。但那三年也是政权交替之际,又逢天灾多发,整个朝廷忙的手忙脚乱、人仰马翻,我也没心思玩耍,忙忙碌碌就过去了。裕安三年,守孝结束,但是西边爆发了与北迦国的战争,国内又接连发现两大巨贪硕蠹,牵连甚广,朝廷动荡。这两年也是内外交困,政务繁忙。

      这几年里,在外依靠元帅宇泰,也就是我的叔父,才能却敌千里,守护曌国疆土;在内依靠太傅尚书令孙莲漪,我才能逐渐通晓政事,平安交接政权;依靠我的皇夫孙仰之,我才能忙里偷闲,偶尔喘口气,不至于积劳成疾。而太傅正是孙仰之的祖母,位高权重,威镇朝野,因此世人皆说如今是孙氏天下。当然,孙氏十分忠诚,这等市野小民的风言风语我才不会记挂在心上。
      裕安五年,我已经登基第六年了,比起前几年这时终于可以称得上天下太平了,我也才能偷享安乐。前三年因要守孝,我过了段清水般的无味生活。后两年生活才稍添了些趣味。只因最初我身边只有皇夫孙仰之,他辅佐政务,是个极其认真的人,与我谈来谈去便是政事;他又是个谦谦君子,不通男女情趣,耻谈低俗笑语,故而我瞅着他总不能顺心开怀。守孝过后父王主持着渐渐挑了好些侧夫进宫陪伴我,这么多人能得我心的也没有几个,加上正值边疆战事,我也忙得紧,到如今我身边常伺候着的便只是梅兰竹菊四君。后宫男子因随侍君王,从上至下按公侯伯子君之序授爵,书面上爵位之前需加个“内”字,以示内外臣之别,然而口头上往往略称。所以梅兰竹菊是他们的封号,君是他们的爵位,他们的原名叫什么我从来记不住,而封号叫着顺口,叫着叫着他们自己也习惯了。梅君擅琴,原是舅舅唐王府中的琴师,被我一听相中,留在宫里。兰君擅歌,又会讲笑话,房中术犹佳,最得我心。竹君擅舞,常领着宫中舞乐队成为宴会的焦点。菊君擅按摩推拿之术,为我解了许多案牍之劳。我和他们四人最常做的事,便是让梅君操琴奏乐,兰君和而高歌,竹君翩然起舞,菊君为我揉肩并和我一起欣赏他们的绝妙演出。

      可惜这样开心的好机会并不多,一旦我多纵情享乐几日,父王和太傅都会劝谏我切勿沉迷于嬉戏而荒废国事。我平生最怕的就是父王夸张的哭声和太傅严肃如铁板一样的脸。父王堂堂一个英武伟岸的男子,对我的杀手锏偏偏是老泪纵横、嚎啕大哭,让我十分难堪和无奈,一旦我答应他的要求,眼泪说收就收,仿佛和他的“流星剑”般迅速无痕。而我对太傅铁面的害怕源自我少时对太傅的戒尺的害怕,那时如果我的课业没有达到太傅的要求,他就会板起面孔、拿出戒尺来,那戒尺虽然从来没落到过我身上,却打在孙仰之的身上,当着我的面,啪的一下又一下,也如同抽在我心上。如今太傅再不会打孙仰之,但孙仰之非常尊敬他祖母的话,一旦太傅有所劝谏,孙仰之也会一本正经的在我耳边喋喋不休,让我不能纵情玩乐,直到我返回明君的正轨。

      此年开春时,持续两年的边疆战争胜利结束,北迦俯首称臣,前线将领纷纷回京述职、受赏。宇剑何就是此时回京的,自他去太武院进修然后参军,他已经离开宫中九年了。

      简要介绍一下曌国的武将制度。我国设有太武院和太文院,分别培养十五岁以上的优秀武将与文臣,都是为期三年的基础学习时间。我国武将的品级与朝中文臣一样分为一至九品,军中的中高级将领大多出身于太武学院,太武院的少数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赋予中级将领职务;部分自学院毕业后参加武举,夺得名次后也能赋予中级将领职务;大多数毕业生即使未在武举中夺得名次也能被直接授与低级将领职务,只因进入太武院已是经过了一番选拔。贫贱子想要入军队出人头地,只能通过武举选拔,或从士卒做起在战场上用鲜血拼搏出来。

      因此军队高官的人选基本为太武院垄断,进入太武院也需一番残酷竞争。有爵贵族及五品以上官员的直系后裔能够直接被举荐入学,只要通过基本的体格测试即可。其余的候选学子名额按入学考试各科综合成绩的排名顺序赋予。虽然女子学员较少,但是太武院有女学子固定的名额,入学考试时与男子分开选拔。女子着重培养为战略指挥、军务管理、思想建设等后方高级指导人员;男子着重培养为前线作战的英武之才。

      而太武院的学员又基本为贵族和武家所垄断,如同太文院基本为贵族、世家和三省六部官员家族垄断一般。武家世代从军,无论男女,着重培养家族后代的军事谋略与格斗武艺,因此既能获得举荐资格,又能在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

      我母皇生前喜欢英武的伟男子,因此后宫男子大多选自武家。父王出身武家宇氏,他的亲弟弟即我的叔夫宇泰与父王感情十分要好,年少时经常进宫陪伴父王,因英武聪颖而被母皇所喜,封为英内公。与内心柔软的父王不同,宇泰叔父果敢勇猛,母皇惜其卓越的军事天赋,忍痛送其入太武学院而后参军,他也不负期望,屡立战功,逐渐被母皇拔擢为元帅,成为国之重器。不仅是叔父,母皇的多位侧夫都曾被赋予武官职务,如今亦辛勤在职,在外保卫国家,在内拱卫皇室。母皇的侧夫我都唤为“叔父”,这些叔父劳苦功高,为曌国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稳定环境,为我解了许多烦忧,而他们也常告诫我说:“武家男子忠而勇,陛下也需常亲近。”然后往往会献宝似的接上一句:“我这有个好儿郎,请陛下笑纳。”

      武家男子确实忠而勇,可惜往往好勇斗狠,不善于情绪控制。文臣子弟平日里吃几口酸醋,写几首酸诗,最不济当着我的面叉腰骂上几句,而武家子弟却是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的。每次听到宫中哪两位或者哪几位侧夫吃醋动武,我便心惊胆战,跑去劝架,一旦出了人命,我又会悔恨许久,立志从此远离武家男子。这也是梅兰竹君四君能比旁人在我身边更久的原因。我曾问父王,后宫武家子弟太多不睦,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母皇的魄力所致。父王淡淡道:只有强者才配伴驾君王,先皇在世时十分尊重他们武者的选择。于是我想起宇泰叔父曾告诉过我,父王以前号称“流星剑”,意为父王出剑刹那又瞬间收剑如流星一般,只见寒光一闪对手便已毙命。慈眉善目的父王身怀绝世武功,难怪当年能威慑后宫。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如今曌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