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唐朝 ...
-
楔子
“欢迎尊贵的客人选择唐穿旅游团度过您的‘五一’小长假,我们将为您提供三天符合史实的唐朝吃喝玩乐体验。由于您是我们的第八千八百八十八位旅客,我们将免费赠送您一些实用生活技能,请注意查收。您还有什么疑问吗?”
“你就不能介绍一下时间地点人物关系?”我问道,“我如果露馅怎么办?你们是不是山寨的啊,一点都不专业。”我暗暗想到。
“您不用担心,我们专业穿越三十年。您别急,您叫刘五,是刘家的第五个公子,今年二十一。现在是开元十八年五月十日,正值休沐。我们保证让您感受唐朝风土人情,尽情吃喝玩乐。我去介绍其他客人了,再见再见。”
“哎哎哎,你别走啊,话还没说清楚呢,小心我告你啊。”真是的,不专业。
“郎君,醒醒,该起床了。”“嗯,别烦我,再睡一会。”“哎呦,郎君该用膳了,您忘了今天还要参加李侍郎的宴会了?”“嗯我知道了......”等等,李侍郎?宴会对了我到唐朝旅游来了。我激动的睁开眼,便见一个小厮打扮的人说:“郎君,更衣吧。”“好”。话声刚落,就见他给我穿了一件白色轻薄丝织上衣[ 半臂、长袖之内,最里层的贴身上衣为“汗衫”,因贴身着体吸汗而得名,又称“衬汗”(敦煌写本《杂集时用要字·衣服部第二》)、“着体汗衫”、“着体衣”(《敦煌变文·叶净能诗》:“陛下须留一事着体之衣于蜀王殿上。后节度使必遣人搜殿,见此汗衫子,必差人进来。……皇帝遂留少(小)汗衫子一领。”)。],接着又穿了一条白花绫的裤和一双白色的袜子,“郎君,奴给你束发。”说着便拿了梳子给我梳头发,在头顶束一小发髻圈,用手扯了扯又饶了绕,固定好头发,没等我看清楚又拿了一件青色像连衣短裙的半袖衣服[ 唐代衣物帐中提及半臂时常记录其襕,如“帛绫半臂一,碧绫兰(襕)”(敦煌文书《癸酉年(793年)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半臂一,表白地甲缬,里白絁,襕并绪云间”(宝龟十一年(780年) 《西大寺资财流记帐·唐乐衣服具》,绪为带,云间为一种锦纹)。],接着穿了......开裆裤[ 唐人下身所穿的裤,分为“袴”和“裈”两种。初唐颜师古所注《急就篇》之“袴裈”条下说:“袴谓胫衣也,……袴之两股曰襱。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可见袴是套穿在外,裆不缝合的外裤;裈则是穿在袴内,合裆贴身的里裤。完整的衣物清单,多裈、袴并举,袴有单有夹,裈则主要为单。按奈良文书中的衣料尺寸,单裈用料在夹袴的一半略少。正仓院所藏实物中,裤类可分为开裆和有裆两大类,即分别为袴和裈。阿斯塔那和甘肃花海曾出土开裆锦袴和绣袴,按墓中文书,也均题为“袴”。]?老子的一世英名啊。“还没穿完啊,麻烦死了”我小声嘀咕了一句。“郎君您别急,快了快了。”他又往我头上戴了一木质的帽子样式的东西[ 初唐开始在幞头内衬以硬质“巾子”,幞头裹在巾子上,使外观硬挺。唐《大唐新语》:“初用全幅皂向后幞发,谓之“幞头”。周武帝才为四脚,武德以来,始加巾子。”唐《封氏闻见记》“幞头之下别施巾,象古冠下之帻也。”巾子与幞头需配套使用,在文书中一般也同时并提,《法门寺衣物帐》中有“花罗夹幞头五十顶,巾子五十枚”。唐王梵志在有诗云贫穷田舍汉“幞头巾子露”,则是形容其幞头破败,露出内衬之巾子。巾子的材质有木有竹篾、丝葛,其流行样式也随风潮频频改易。],拿了一青色圆领窄袖右衽长衫[ 唐颜师古注《急就篇》:“长衣曰袍,下至足跗。”],裹了幞头,穿了靴子,束了革带。“郎君,请洗漱。”不用照镜子我也知道肯定很帅,哈哈。“郎君,移步用膳吧。”
还没进屋就闻见了阵阵饭香,咦,这不是宽面条[ 唐朝早餐,最常见的“馎(bó)饦(餺飥)”。简单地说,就是面片汤。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对馎饦的做法有详细描述:“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简单说就是面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加调料,是唐人比较常见的主食。]吗?要是再加个荷包蛋就更好了。还有我爱吃的烧饼,也许这是唐朝有名小吃胡饼[ 《旧唐书》:“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所谓“胡食”的种类,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陀罗尼集”第十二说: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亦有此名,诸儒随意制字,未知孰是。胡食者,即毕罗、烧饼、胡饼、搭纳等。]?这唐朝早饭也没什么特别的嘛。
“郎君,吃早茶吗?”“呈上来吧。”我早就想尝尝唐朝的茶有什么不同了。小厮端上来一碗,粥?上面飘着葱段,陈皮,薄荷叶,还能闻见姜的辛辣味。还有我不认识的东西起起伏伏。有淡淡的茶香,但是并未看见茶叶。我小心翼翼的呷了一口。“噗”这味道真是终身难忘啊,咸的甜的辣的齐聚一堂。“拿下去吧,明日只煮茶便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用加了。”“啊?”“啊什么,这可是我听陆郎说的。你照做就行。”“是。”“李侍郎的宴会何时开始?”“正午。”“好,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出了家门,晃到了朱雀大街,几个调皮的孩子爬槐树。
“郎君,到了。”我下马走到门前,听阍者说:“郎君稍等,我进去通报一声。”“好。”
“五郎,你来迟了,等会可要罚你三杯。”一个眉目舒朗,温润如玉的公子走近,笑着说道。“好说,不过李六郎,你刚迁了侍郎是不是要多喝几杯?”“哈哈,不醉不归。”
六郎领着我进门入堂,“快坐快坐。”青砖地面上,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我家家仆帮我脱了鞋子,我穿着袜子上堂,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双膝跪下,我瞧着李六郎的动作,照猫画虎,老老实实的跪好。
“五郎,你何时如此懂规矩了”
难道我做错了?看着李六郎戏谑的眼神,我忙说到“六郎你不是升官了,我这身份可得规矩点。”
“来人,给你们五郎抬个凭几来。”下人抬上一个长型的板凳放在我身前。这就是凭几?怎么用啊?正想着,就见六郎随意的将手臂搁在上面,我心一横,懒懒的倚在上面。“六郎,我可听说圣人赏了你几坛好酒啊。”“就知道你惦记着我这几坛好酒。先别急,等你下棋赢了我就请你喝。”
下棋?我可只会五子棋。对了,导游不是说送我技能了,是不是下棋啊?“发什么愣,你执黑子还是白子?”我定睛看着棋盘,十九道的棋盘,圆形的棋子,大致已与现代无异,行棋的规则与现今却有一些不同,比如实行座子制,即在四个星位各先放黑、白二子,下棋的顺序是白先黑后,计算胜负的原则是多子为胜等等。导游真没骗我,毕竟围棋在唐朝很流行嘛。“某执黑子。”“那在下执白子先手。”技能在手,我怎么会输呢?“六郎,你的酒我喝定了。”
半个时辰后。
“刘五,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啊,佩服佩服。”李朗抱拳说道。
“嘿嘿,没什么,你请我喝酒,我就送你下棋的诀窍吧。谨记: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摘自王积薪最有名的围棋著述《围棋十诀》:
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
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 ”
看着李六郎呆呆的样子,我确实不厚道的笑了。“该用膳了吧。”“来人,上酒上菜。”
哇,终于可以吃到地道的唐朝美食了。第一道,咦,刺身?“五郎,某近日新得了一个疱人,刀工了得,看这鱼脍[ 《广古今五行记》记载: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初不相识,延之共坐。少顷,问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暗相记,能设一顿鲙否?"司户欣然,即处公买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司户家人云:"蒜尽。"僧云:"蒜尽,去也!"即起,留之云:"蒜尽,遣登掾。"僧云:"蒜既尽,不可更住!"苦留不止。司户果无疾暴亡。]做的薄厚均匀,鲈鱼刺少鲜美,保你吃的舌头都吞掉。”
“好,那我不客气了。”见我兴趣缺缺的样子,六郎问:“饭菜不合口?你想吃什么便吩咐厨房做。”“
六郎,某,某想吃蒜泥猪肉椒盐烤鸭小天酥羊皮花丝过门香通花软牛肠煲牛头八仙盘…”
“你是想把某家吃穷吧?怎么还想吃牛肉了?”李六郎横着眼,又说“来人啊,给五公子上碗槐叶冷淘[ 杜甫在《槐叶冷淘》中写道: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槐叶还冷淘,这能吃吗?我连忙劝阻,“别啊六郎,咱还是喝酒吧。让某尝尝圣人赏的佳酿。”
“你小子想得美,给五郎上绿蚁[ 因为工艺的问题,导致发酵的时候谷物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也糖化了——这也让唐时的酒粘稠度很高,如“绿饧粘盏杓”,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等等。]。”绿蚁是酒名?真文艺啊。“郎君,喝酒。”乖乖,这是酒?浊不说,上面还飘着什么东西,能喝吗?不管了,喝。我小心的端起杯子,品了一口,甜,快甜掉牙了,没有一点酒的辣。
“哈哈,五郎你还真喝啊?怎的变傻了?快上好酒,我们痛饮三百杯。”李六笑看傻瓜的目光让我气得胃痛,让你得意,一会让你喝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大战三百杯后。
“六郎,某不胜酒力,先行一步。”这酒度数低的可以,再喝就跑厕所了。
“什么事值得你急急忙忙的走?”李六问。
“实不相瞒,父亲的诞辰快到了,我得给他老人家寻寻礼物。”“如此某便陪你一起去吧。”“好。”
东市上,熙熙攘攘的人好不热闹。“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摘自《长安志·东市》],不愧是世界的商贸中心之一啊。“五郎,若找不到称心的,咱再去西市看看,听说又有一些胡商和东瀛的商队来了。”街上热闹非凡,店铺毗连,商贾云集。唉,这种繁华又能持续多久呢?
“明日可否陪我去大雁塔?”“好啊。”
我骑着马,千年前的太阳在身后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