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山外青山楼外楼 ...
-
谢伟到梦瑶面前拿过高脚杯道:“别看是在咱们山西,这竹叶青酒也未必能够喝到真正地道的,不过这个地方还可以,挺讲诚信的,来几次没遇到假的;亓氷如果你不喝酒?我的那瓶唯思可达就包给你了”亓氷点头答应了个好。
亓氷拿过一瓶唯思可达,只拉开半个拉环,将吸管插了进去,自己并没有喝,而是递给了雨桐;然后又如法炮制递给了梦瑶。谢伟伸手向亓氷要道:“我还没有呢!我也要”
梦瑶骂道:“你看看人家亓氷多会讨女孩子欢心,你个榆木疙瘩!不给我开也就算了,还死皮赖脸的和人家亓氷要,你自己羞也不羞”
谢伟道:“你们都喜欢暖男,那你们聊,我只管喝我的酒懒得理你们。”说着把高酒杯里的酒咚咚咚喝了半杯多,吧唧吧唧嘴说了声好酒。拿起筷子夹了几口菜吃,又端起了高脚杯。
雨桐道:“姐夫这酒真的这样好喝?”
谢伟道:“是呀!李白之所以诗写的好,就是因为他会喝酒,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就是佐证。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杜甫他老人家说的。还有三国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所以说只要是英雄豪杰,文人圣贤,无不喜爱美酒;所以说我谢伟喝了这竹叶青,才能娶上你梦梦姐!”
雨桐道:“姐夫,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谢伟道:“我也不想喝,喝了难受,可是你想都不喝酒,酒厂就会倒闭,酒厂倒闭了,员工就会失业,员工失业社会就业压力就会加大,国家政治就不会稳定,金融就会崩溃,世界经济就会瘫痪,金融危机引发资源掠夺,资源掠夺就要发动侵略,最终世界就会灭亡。一想到这都吓得一身冷汗,所以晚上必须再喝点,比起拯救世界,我个人难受些没什么。老实讲我是喝点酒鼻子就通气点,要不然香臭都分不出来”
梦瑶道:”我说谢伟呀,你说奇怪不奇怪,我最近竟然可以用眼睛吃饭了”
总人不解,谢伟道:“说的新鲜,用眼睛怎么吃?”
梦瑶咬着牙道:“我呀!看你一眼就饱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喝!喝!喝!干脆!喝死算了”转回头不再搭理。
亓氷道:“谢伟哥,我听梦瑶姐说,你上回从钓鱼岛回来,天一凉就打喷嚏”
谢伟道:“可不是,医院说是过敏性的。开了些药吃了半天连个屁用也不顶”
亓氷笑道:“要不让我这个屁也不是的给你看看,我分析你应该是阳虚导致的鼻炎。这个需要调调体质才行,酒这个东西,性温,有活血活血的作用,所以你用上有一定效果”
李梦瑶道:“说的有道理。我的脊背痛就是亓大夫看好的,你让他给你看看,按摩几下就好了”
亓氷道:“谢伟哥这个病推拿按摩不管用,要吃中药调理”
谢伟道:“吃中药,用水煎上喝的那种?”
亓氷道:“对,没有现成的成药,必须煎”
李梦瑶道:“怕什么麻烦。想好病还怕麻烦!”
谢伟不再言语,李梦瑶从包内取出笔记本和笔递给亓氷。亓氷拿起笔在纸上写到:制附子9克 细辛6克 麻黄6克 地龙3克 蝉蜕3克
写完对谢伟道:“冷水泡半个小时,武火煎起后,文火再煎半个小时,每次两百毫升,一日两次,一日一剂。先说好我只是分析如此一试,不敢保证一定有效”
李梦瑶道:“我相信你,吃完饭就去抓,先抓几付吃”亓氷说三付,没有不适再抓。
谢伟指着开的药方道:“就这几味,量还这样小。我看老中医都是几十味的开,写的处方没地儿写了,再在签名底下挤上一溜才算完。而且每一味药至少也是15克,你这行吗?”
亓氷笑着解释道:“你没有听说过四两拨千斤吗?用药其实用的是药的引导作用,讲的是点穴式狙击治疗,用机关枪扫射也是一种办法,但往往主次不分,还容易加重肝肾负担,毕竟是药三分毒”
谢伟还要说什么,李梦瑶有些不耐烦:“大夫说什么,你就听就对了。哪里那么多为什么,给你讲等同于对牛弹琴。亓大夫不要理他”
李梦瑶转脸和雨桐畅谈起昔日在一起学习的日子,一脸的辛福和惬意。雨桐不禁也陷入了深深的美好回忆之中。亓氷在一旁,看看这个聊天呢,看看那个喝酒呢,谁也顾不上他,很是无聊。低头打开手机一看7:30,忙把电视调到央视一套看天气预报,这都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但只是听了听看了看云图,知道明天西北风3到5级,局部有阵雨。便把台换来换去,真好有一个台演的是清宫剧,正在聊天的女生们叫住不让换了,自己只能跟着看。
说话间,旁边邻桌的一位中年人,走了过来。看来人年龄50岁上下,大有闲云野鹤般古人气质。李梦瑶看见来人忙站起来迎上去道:“闫大夫,小柴胡。你是个大忙人,怎么今儿有空儿来这里逍遥来了。”
闫大夫哈哈拖了把椅子坐下:“这地方怎么只能你们年轻人来”
李梦瑶奸笑道:“关键你也不老呀!不会背着家人办什么事儿吧”
闫大夫道:“我倒想,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梦瑶道:“你们搞中医的不是挺会保养得,没给自己调调;给你介绍一下,谢伟你认的就不说了;这是我小妹;那个可得要隆重介绍一下,亓氷----医学院的高材生,学的是中医专业。现在在市里的XXX附院工作,你们内行叫大码头,对吧,亓氷”
亓氷连声道:“不敢不敢”
闫大夫站了起来:“真没想到李梦瑶朋友里还有我同行,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亓氷赶快站起来说话,谢伟雨桐跟着也站了起来。李梦瑶笑道:“行了,你们能不能坐下说话,一个个和古人似的酸不酸。是想累屎我了”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坐下。
闫大夫笑道:“既然是有同道中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各位可知道我为什么人送外号“小柴胡””
李梦瑶道:“我知道你开的药方里,付付有柴胡,所以病人才送你小柴胡”
闫大夫道:“你只说对了一半,亓医生你觉得呢”
亓氷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闫大夫看病喜欢用小柴胡汤剂,至于雅号应该是同行取得。毕竟老百姓不太懂中医,更不知道小柴胡汤头。知道,也只是知道成药里有个小柴胡”
闫大夫哈哈大笑:“你可知我为什么喜欢用此汤头”
亓氷道:“我瞎说呀!不知道和这有关系没有。我上学那会儿,代课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如果上了临床遇见病人,一时不好下药,可以用“小柴胡汤”加一堆帮助消化的药挡一挡。想来闫大夫看病这么多年,不可能和我们刚上临床的新手相提并论,一定是另有原因”
闫大夫道:“我没有上过学,更别提能像你们一样系统学习,都是乡下老中医师承。平时自己遇见病人多看些书,刚开始来了感冒病人,不怕你笑话就是一堆感冒的药全用上,不分什么寒热虚实,更不用说还进行什么辨证论治了。”
亓氷道:“国家不是每年对相关人员都有培训”
闫大夫道:“对呀!就是我参加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学习,才知道“伤寒论”,还有“小柴胡”。小柴胡汤为三焦枢杻之剂,少阳首方,外可治表,内可治脏,中可和半表半里。给我们讲课的老师说,但见一症即可用之。症状多了你们也不一定记得住,不用管它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还是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亓氷道:“我看你记得不错呀”
闫大夫道:“倒想不记,病人每天找你病,你白天看不好,晚上还不得翻书找”
李梦瑶道:“现在看来那个行业也是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你们搞医的”
闫大夫道:“可不是。对了亓氷我考考你”
亓氷心里道:这是怎么了,谁见了我都想考考。但脸上还是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闫大夫,您说”
闫大夫道:“你听说过刘绍武”
亓氷一脸懵懂,直摇头。
闫大夫笑着道:“你可知咱们中医流派有哪些”
亓氷道:“时方派和经方派吧”
闫大夫道:“中医历史上有八大流派: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论》,奠定了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学派。易水学派:金代医家张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内经》、《难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归纳用药,执简驭繁,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攻邪学派:金元大家张从正,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治愈)病”,主张治疗应以驱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补土学派:又称温补学派,金元大家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独重后天脾胃,创立“脾胃论”,长于温补之法。滋阴学派: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刘完素“火热论”的影响,又接受李杲“内伤论”的观点,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新论,治病多用滋阴降火之法。温补学派:明代薛已、张介宾、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诸医家重视命门水火的研究。探讨脏腑病机逐渐侧重于虚损病证,形成了善用温补的特点。汇通派时间:清末民初主旨:中西医结合代表作:《群经见智录》、《生理新语》、《脉学发微》、《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人物:王宏翰、朱沛文、唐容川、张锡纯。温病学派: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以明代吴又可为开创,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
亓氷听的是如痴如醉,仿佛又回到了学校聆听老师的教诲,不时插话回应道:“现代有咱们山西的李可属于补火派;南京的黄煌属于经方派”两个人谈的是不亦乐乎,另外三个人听的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只有在旁边哈哈的份。
闫大夫继续道:“至于你说的时方派和经方派,其实他们同属方证派,当然我说的前面这八大派也在其中。走方证派的人最多。方证派起源于日本,特点以方测证,以证定方。通过一个处方药物的组成,来推测证,然后又用证来确定方。方证派上手很快,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日本人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抛弃掉了《伤寒论》的理论,就告诉你具备哪些症状你就可以用哪个处方。确实是可以见到疗效,这是方证派的一个特点。至于五运六气的气化派,根在道医讲的是玄之又玄,简直是误人子弟;倒是咱们襄垣的“三部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