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延边朝阳机场是1985年正式改为军民合用机场,90年代的中国也少有人坐飞机。他到延边朝阳机场的时候,机场里人不多。是姑奶奶二儿子家的正皓堂哥来接的人,两人虽然没见过面,但是见到林祎的时候,正皓就拍拍他的肩膀,用带着浓重朝鲜语腔的中文跟他说:“回家吧,奶奶他们都在等你。”
林祎大哭过一次以后,已经调试好心态了,毕竟要见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无论多么伤感,也不能影响到老人家。
延边到现在还有一些朝鲜族老人家不太会说中文,林祎家在延边算是不错的,祖父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受过教育的。林祎只会听一些朝鲜语,说也只是一些词,拼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姑奶奶家毕竟是朝鲜家族,家里平时中文用的比较少。
就算告诉自己要控制情绪,一到姑奶奶家,看到姑奶奶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带着一家子站在门口迎接,特别是将手中祖父母和父母的遗物交给她的时候,白发老人含着泪接过,满是褶皱,不再饱满的双手抚摸着东西,念着:“回来啦,回家了。”林祎也红着眼眶。
姑奶奶走过来,一手抱着东西,一手抱着林祎,老太太一米五的个子,硬是将林祎护在怀里,拍拍他的头:“不怕啊,姑奶奶在这里。”林祎抵着她的肩膀,久久没有抬头,众人看到他整个人都在颤抖。
姑奶奶告诉他,祖父名下还有两套房子,一套在附近,另一套离这边两小时车程,但是在比较偏的地方,一报地方,跟林祎意向的医院倒是蛮近的。
姑奶奶舍不得,有些委屈的说:“怎么不住这,住得近好照顾。”
林祎过来也打听过延边的医疗状况,市区还好,比较偏远的地方,医疗资源短缺很多,加上近些年,脱北者进入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医疗乱和差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国内政府对脱北者也觉得吃力了,大力捕捉脱北者,遣送回朝鲜。
脱北者在中国没有身份,又随时处于被抓捕的状态,大医院基本不敢收,只有一些黑诊所和偏远一点的小医院会接收,林祎想往偏远一点的小医院去看看,他感觉在那里,能做的事更多。
委婉的拒绝了姑奶奶,吃过晚饭后,正皓堂哥帮他把行李搬上车,准备送他去那套房子。
姑奶奶一路送出门,叮嘱他那边比较乱,一个人要小心,夜晚门户要紧闭,有什么问题马上过来,林祎笑着听她说,频频点头称记住了,她拉着他的手说:“要多过来看看我。”
正皓堂哥把林祎送过去,本想帮林祎一直收拾东西,被林祎拒绝了,天色也晚,来回得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太晚了正皓堂哥回去也不方便。
正皓堂哥坐在车里跟他说:“我明天找人来帮你装个电话吧。”90年代的中国,电话还属于奢侈品,特别是在延边地区。但是林祎是上海长大的,从小家里环境好,电话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也就没拒绝,反正有个电话也方便。
正皓表哥走后,林祎在房子里房子外,走走看看,兜了一圈,发现这里还真是与世隔绝啊,虽然是个小村庄,但是每一户跟其他人家都有一段距离。
房子上下三层,到第三层没再盖,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保养的很好,并不是纯朝鲜风格的,是汉式的建筑,就是矮墙围起的院子,有朝鲜风格。
这一带,他的这个房子算是比较好的,就是看起来有些年代感了。这个小村庄人不多,后头就是山,这也是林祎姑奶奶他们极力反对他到这边住的原因,图们江南岸是朝鲜咸镜北道,北岸就是延边,脱北者从图们江穿越中朝边境,他们这里地处偏僻,又是山树密集,是脱北者躲避追捕的好地方,这里经常半夜能听到警察抓捕的声音,晚上所有人家都紧闭门户。
林祎绕了一圈后发现,那些人家会偷偷的从窗口伸出头来看他,有好奇也有疑惑,他对他们笑了笑,以示打招呼,有些胆子大的也友好的对他笑了笑。
离他最近的一户人家,一个老太太在窗口对他说了句什么话,林祎没听清楚,那人见林祎好像听不懂朝鲜语,也就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林祎就听出了个,‘关门’,‘不要出来’。他反应了一下,大概知道老太太的意思,也猜出是个什么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