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标配跟班 ...

  •   因是星期天,一周唯一的休息日,大家都把一周积攒下来,没时间做的事都放在了这一天干,洗衣服、打孩子、拉蜂窝煤等等琐事,都放在这一天,所以,有句“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来形容大家这一现象。
      吃过饭后,因为工厂最近在抓生产,没有休息日,陈建翎去上班了。陈楠楠在家带弟弟,而陈慕西就跟着妈妈王淑英,还有气场怪异的陈强东一块出门了。
      王淑英手里除了拿着防止弄脏衣服的围裙外,还紧握着一个本本,正是家里顶顶重要的东西——粮本儿,浅黄色硬皮儿,镶着红褐色漆边儿,在“许河市居民粮食供应证”黑体字标题上叠钤着“许河市粮食局供应专用章”的鲜红印章。
      而这个没有手掌大的小本本,不止管着一家人的口粮,也是粮票、油票和布票的发放凭证。
      陈慕西一家六口人,每年约领布票二十尺,只能集中使用。至于油票,每人每月三两,春节增至半斤。
      发放的程序也是相当麻烦,先由居民小组长挨家挨户将粮本儿收起来送到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统一报至粮店,经核实后将布票、油票逐级发回到居民手中。每到月初的时候,一摞摞的粮本儿抱来抱去,非常繁琐,但只要票儿到手,人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没走多大一会儿,母子三人就走到了人民路上的粮站,粮站的门面不大,里边充斥着一股浓浓的面粉味道,靠内侧的墙边总是堆放着袋装的成垛粮食,销售中的粮食则分门别类地盛装在立于地上敞着口的大木头箱子里,每只木头箱子的外侧有一个连为一体的漏斗,购粮者用面袋子在这里接粮食。
      粮站的售粮员不分男女都戴着白色的帽子和白色袖筒,他们的脸上、身上总像敷了一层薄粉,鼻孔、眼窝处也都是白白的。
      这次,陈慕西特意多看了几眼里边的三个售粮员,一个个的都跟大爷或者姑奶奶似的,一边干活,一边阴沉着脸显得十分不耐烦,好像顾客欠了他们几百块钱八辈子没有还一样。
      一直觉得陈慕西此行居心不良的陈强东,随时关注着陈慕西的举动呢,看到他眼珠子在几个柜台后的售粮员身上乱转,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心中有一丢丢陈慕西会发现的期盼,又有些隐秘心思宣于人口的别扭。
      “石头,你乱看什么呢?过来帮忙!”终于,陈强东受不了了,找了个不错的理由说道。
      这时候,妈妈王淑英已经在窗□□完款,正回转身观察着售粮员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将粮证和夹在硬纸板上的对账单呈上,生怕什么地方伺候得不周到,人家给自己缺了斤少了两。
      售粮员搭拉着眼皮,取下夹在耳根子后面的红蓝铅笔在粮证和对账单上一划拉,再把夹着对账单的硬纸板挂到头顶的铁丝上,顺手一推,“哗”地一声就滑回收款处,然后,用马口铁制成的撮子“嚓”地一声舀起粮食,恶狠狠地倒进也是马口铁质地的凹形称盘中,震得称的刻度尺哗啦地向上一跳。
      然后,王淑英还有陈强东眼睛都紧盯着售粮员的动作,站稳脚跟,微微曲腿,双手提住口袋牢牢地套在漏斗的出口处。售粮员将称盘中的粮食挖出来一些,再添上一点儿,反复几次之后,扭过称盘往漏斗里猛地一撅,没接住撒到地上的话,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粮站里供应的东西分为面粉及面粉制品、大米、粗杂粮和食用油几大类,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面粉分为精粉、特粉(富强粉)、标准粉、全面粉,食用油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香油,粮食制品主要是挂面,粗杂粮包括玉米面、大馇子、小馇子、高粱米、小豆、油麦、绿豆等。
      面粉和大米属于细粮,在每月粮食比例中,所占比例很小,改善生活或者过年过节时才会吃。而且很多粮食都是陈的,例如玉米面颜色灰白,熬粥时需要放碱。即使是这样的粮食,能吃饱就不错了。
      陈慕西兄妹四个是属于中小学生,每人每月十四公斤的粮食定额,陈建翎属于轻体力劳动者每月十八公斤粮食,工厂四级工的工资每月四十四块一毛钱,王淑英在副食品店上班,每月二十三块钱的工资,每月十五公斤粮食。
      一家人的粮食加一块似乎不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粮票也是作为流通货币一种使用的,所以,并不是全把粮食领了,会有一部分兑成粮票,在买其他东西的时候搭配钱用。
      更不要说家里有陈建翎这个顶梁柱每日辛苦,饭量自不必说,还有个陈强东这个半大小子,“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句话,可不是平白有的。
      不过,好在有妈妈王淑英的精打细算操持着,让全家老小维持在温饱线上,倒是没有问题的。
      “英子,和儿子一块来领粮啊?”刚松了口气的王淑英,就听到有人和自己说话。
      扭头一看,看到柜台后头又过来了一个高个子的女人,脸上带着一抹笑容,让她那有几分刻薄的长相,立刻柔和顺眼了几分。
      “是啊,这个月再不领粮食,家里可就要断顿了。”王淑英同样笑吟吟的答道。
      “瞧你说的,有你这么能干的人当家,你家要是断顿了,那我这不会过日子的早就喝西北风了。”
      两人互相谦虚的闲聊,却把陈强东惊的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
      陈慕西注意到了陈强东眼神不定的看看妈妈,再看看那个高个子售粮员,心里已经猜到大哥这异常的缘由。
      心里有些感慨,大大咧咧的大哥长大了呦!
      这时,粮站门口进来一个微胖的青年,一眼就看到了在一边站着显眼的陈慕西,笑眯眯的喊了一声,“二胖,你怎么来了?”
      为什么这么显眼?在这个人们普遍身材偏瘦的时代,陈慕西这个微胖人士,自然辨识度更高一些。
      听到这个称呼陈慕西的脸黑了黑,来人名叫杜宪,是爸爸陈建翎带的徒弟,脸盘圆圆,身材也是胖胖的,笑起来很和气的一个人。
      现在人们都吃的不好,生活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杜宪这模样,在大家眼中却是个一看就猜他家生活水平优渥的标志。
      因为这个,他娶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可惜,现实却是他家日子也没好多少,完全被他身材的表象迷惑了。
      而陈慕西同为微胖界一员,杜宪对陈慕西很有好感,他被人称呼为大胖,而他就喜欢亲切的称呼陈慕西为“胖二”或者是“二胖”,以示两人革、命友谊不一般。
      现在还不是后世那“以瘦为美”的时代,陈家因为有陈慕西这个小胖孩,出门的时候,邻居们常会羡慕的看着陈慕西那白生生的可爱小圆脸,羡慕的说上一句:“石头妈真会养孩子,看看石头,长的多好。”
      每当此时,同行的爸爸陈建翎或者妈妈王淑英,都会笑眯眯的谦虚两句,然后,再次出门还不忘要带上陈慕西一块。
      所以,鉴于陈慕西作为陈家形象代言人的身份,他成功的摆脱了老二不被关注的情况,成了父母出门的标配跟班。
      这些年演变下来,大家有时不喊陈慕西父母名字的时候,就喜欢亲切的称呼他们为石头妈、石头爸。
      而这一现象,逐年下来,却开始让王淑英懊恼不已,她觉得二儿子这身高,就是这小名起的有问题害的,几度想改来着,可石头这个小名已经被广大群众熟知,改了也没什么人叫,只得这么叫下去了。
      虽然如今这大环境下,大家都挺喜欢陈慕西这个白胖小孩,陈慕西如今确实是看起来很可爱,浓眉毛、双眼皮,皮肤白嫩。
      可是,深受“瘦既是美”这一观念荼毒的陈慕西,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一直这么矮胖下去,内心也一直深深的忧虑着。
      渐渐的,陈慕西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本人真的在意某一件事的话,旁人的看法再不同,终究只会让心里好受一些而已,心底却还是介意的。
      所以,此时听到喊自己“二胖”,陈慕西就不满极了,可人家是来帮自己家来弄粮食的,只得压下情绪,笑眯眯的说了一声:“小杜哥,你来了!”
      这时,王淑英也看到了杜宪的到来,一脸抱歉的说道:“小杜,你师傅又让你来了?真是的,总让你帮忙,真是太麻烦你了。”
      杜宪圆圆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道:“师母太客气了,麻烦什么,这都是捎带手的事。”
      说着看了看陈强东面前的装了多半袋子的布袋,走上前一步,道:“东东,这个我来背,你背二胖的那个吧,他那身高,还是别干这重活了,再压得不长个就麻烦了。”
      陈慕西刚刚升起的感动,就被爱说实话的杜宪接下来的话都搅合没了,而且,没招谁没惹谁的“身高问题”再次躺枪,陈慕西都恨不得化身咆哮帝,大吼一声:“我不长个子,能怨我吗?能怨吗?”
      说来,如果主观意念可以控制身高增长的话,陈慕西早就蹿高到房顶那么高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标配跟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