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大二 ...
-
明月很喜欢图书馆。X大财大气粗,新图书馆建设的媲美五星级大酒店。整体的大理石建筑,五层楼高,横平竖直,飞檐走壁,简单大气。爬上几十级的阶梯后,入门是前台办理各种借书还书事宜,整个图书馆中空,光线明亮,中间二三十米宽的阶梯向上蔓延五层,左右两侧是图书和书桌前后延展百米。书架在中间延展,两侧书桌质感不错,沉稳大气,间距足够。X大的学生都很爱呆在图书馆,夏天空调开的冷死人,但是坐到向阳的一边那简直就是睡觉的绝佳好去处。一般没课的时候,舒舒会在她对面背着阳光看散文杂文小说,她就趴着从头睡到尾。等她醒了就起来绕湖边的路去食堂吃饭。
“你们知道吗?原紫玉要出国了,现在基本上课程都不大上了”秦玉瞪大眼睛,身体俯下来微压着桌子,笑笑地压低声音说到,说完眼睛溜了一圈她们,然后看着对面的明月。
“啊是吗”明月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好遥远啊。出国,跟去一个外星球差不多的概念。她上大学还是第一次出远门来着。原紫玉是她在系里看到第一个觉得是美女的人,非常美,高挑纤瘦白皙,利落地及肩短发,一双眼睛朦朦胧胧地如清晨起雾的湖水,碧蓝透彻,映着点点波光,再加上她性格温和恬淡,就如一副烟雨江南的水墨画。
“这么快,怪不得很少见到她,不过三班的人本身就跟我们其他三个班不一样,估计后面很多人都会陆续出国或者去国外交流”舒舒歪头,葡萄班黑紫的眼珠子非常漂亮。
“嗯,其实她是要去新加坡。你们知道吗,他们老家是山西,她爸爸是煤老板,从小在上海读书,听说去新加坡,是因为她喜欢一个大她十岁的男的,是驻新加坡的外交官,所以她来X大只是暂时的,一拿到offer就马上出国了”
闻言明月瞪大了眼睛,脑袋里浮现美女加一个风度翩翩漫画成年男子的形象,还觉得特搭。希望原紫玉去了新加坡,除了学业顺利外,也能够顺利追到她喜欢的人。
“挺好的”明月听听也就过了,下了一句结论。
“对了,文婧和许猛在一起了”
“啊,他不是?。。。。。。”文婧是会计系第一人,比如说系里面一半学生是F省的,剩下都是外省的。文婧是F省学生进来时的高考分数第一人,所以,他们那些F省超过一定分数进来的学生,学校都是一次性发放了每人6000元的奖励,而且一年下来,奖学金最高的都是被他们几个人承包了。舒舒是F省人,她听过文婧的学霸名声。许猛也是F省人,也是非常优秀,人很稳重踏实,妥妥的一枚有能力有学识的学霸。他更出名的是放弃去北大清华复旦类似的大学,为了一个高中苦追多年的大美女来的X大。此美女进了管理学院下面的企管系。可惜此举仍未打动大美女。结果一年后竟然听到许猛跟文婧在一起了。“不过他们也挺配的”
明月跟文婧许猛是一个班的,她想了下,哎“美女才女+帅哥才子的组合,强强联合”虽然许猛不能算是是标准定义的帅哥,但是圆脸光头,浓眉大眼,正气十足,跟笑容甜美身材因为爱好锻炼而阳光健朗的文婧站一起,也是配一脸。
明月被灌输了挺多八卦,觉得晚上回去,宿舍大家卧谈的时候,自己也算是可以提供一点料了。她们宿舍形成了卧谈的习惯,关灯后聊聊天,或者轮流唱歌,玩成语接龙什么的。只是明月属于对外界反应极慢的人,一般就是听她们说。连唱歌她都五音不全,唱着唱着室友就说她那边没音了,再一喊,原来唱着唱着都能睡着。
到哪里都不会缺各种有趣的八卦。比如说班里有两个同学像是连体婴儿一般,两人从高中就是一对,到了大学仍然是同班同学,基本上不跟大家玩,班级活动还是会参与,跟人交流沟通也是利落大方。明月非常佩服的是,光明磊落又优秀的人,对于心智的表达也是极其地直白,大家反倒都一起非常地明朗。比如说三班一个一米八的帅哥魏巍,喜欢一班非常优秀的女生齐兰,四班的明松也喜欢齐兰,两人先后在公开场合在大家的起哄中向齐兰告白,拿着玫瑰花的那种,而齐兰很大方地表示拒绝,之后大家都还是同学朋友,周围的人也并不因此觉得尴尬怪异。三班的陶欣和二班的朱莎莎喜欢魏巍,大家也都知道,但是都没有风言风语地说什么。企业管理课或者会计课大家做文案组队的时候,往往强强组合,也都可能是我喜欢你你不喜欢我的人组在一个队里,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文案。
大一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们考试八百米。考试时间挑的那个极其不合理,X市的夏天简直是太阳大的可以烤熟鸡蛋,大中午地跑完百米,明月觉得看什么都是虚影了,快到宿舍门口的时候,她接到一个电话,都没有看清楚是谁,她接起来,对面传来遥远的兴奋声音“我现在在漂流,你知道在哪里吗”
明月弱弱地回了句“抱歉我现在听不进去你说什么”她把手机挂掉,就爬上床睡了过去。
醒来后她也忘记了这件事情。
然后暑假就来临了。
大二整个上学期,她没有接到过阿正的电话。等到快寒假的时候,她想起大一上学期结束的那个寒假在家,阿正特地约他们大家出来见面,给她看手机里拍的路上的非常可爱的小孩子,还拼命想要给她拍照,明月一直挡着自己脸,不知道为什么。大一一年阿正每两周给她打一个两三个小时电话,很开心的絮叨他一两周又做了什么。比如一群男生去外地听演唱会,去爬山,去骑行,去漂流或者打群架什么的;还有他们去偷试卷,然后拍给她让她做出来给他们考试;阿正有一次传照片给她,是裸着上身秀肱二头肌,她看到笑疯了。而大二上学期都快结束了,她一次都没有接到阿正的电话了。明月突然想起那次八百米考试后接到的电话,对面的人说他在漂流,很兴奋的声音,是阿正吗?
这个时候正好要期末考试了,明月猛然想起这件事情,又被考试的准备打昏了头。数学是她的死结,她花了很多心思不停地做题背题。因为真的不能理解那些数理逻辑,她只好采用背基本题型的方式来应对考试,祈求算不出答案好歹过程能够拿分,这样低空飘过也比挂科好。奇异的是,终究她的线性代数考了87分,不过班里前面好几号人都是满分或者就扣了一两分。而中级财务会计她才考了69分,打击。考试期间她去学校外面一条沟的音响店逛了一圈,买了一张张国荣的CD,阿正喜欢张国荣CD。她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就知道阿正说喜欢这个明星的歌。
寒假在家,她跟好朋友们聚过好多次。莱莱帮在□□上问阿正要不要来聚会,阿正只是回了句没有回来过寒假,就没有音了。明月只觉得有些怪异,感觉冬日阳光晒在身上,风也只是微微,人却更有一种寒冷的感觉。也许大家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各种杂事吧,明月这么想着,也就不再去思虑。她把CD给了杨谦,他跟阿正是好朋友,杨谦说见到他就会给过去。这件事到此为止,那张CD是否到了阿正手里,明月没有问起过,杨谦也没有再提过,不知道是否没在意随手放着就忘记了。而明月没有事先跟阿正说要送他张国荣的CD。她记得那张CD三十多块钱,她那个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控制在两百元。
大二的下学期开始了。X大从来不会让学生在家过元宵。十五元宵,X大每年选在十一或者十二开学,妥妥的反人类节奏啊。不过也由此错开了铁路人流大高峰倒是。
下学期的课程开始繁重,且更加深入经济会计金融等专业性的东西。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统计(A)、经济法学、中级财务会计(二)、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决策实践模拟、财务会计案例分析、会计科研方法论等,除此外其他选修课程和公共课程都是比较简单。
等到实务的时候,其实很多课堂的理论并没有用处,但是简单扎实的理论功底却能让你更平白地理解这个世界。或许你可以自己尝试从原始的开始去推演经济的发展从而理解生产力、货币等等之间的关系,但是最终可能因为局限而无法深入达到一定层次和水平。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其实每个学校相同的专业都差不多,差别就在于上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很简单,意思就是人才的差异。好的老师+好的学生,是1+1大于2的结果吧。且不论父母家庭家族在社会属性上给孩子们烙印上的阶级差异,从高考分层进不同的大学开始,新一代的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分层就已经开始形成,虽然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一天,每一个人都会发现这种差异,当然会有例外,但是即使例外,你也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地意外。
姐姐在北京当家教久了,小时费上去,也有固定的家教对象,终于腾出一些时间参与课外活动,比如说老乡会。把人大一个学哲学的研究生老乡引荐给她加了□□。人大的会计跟X大的会计一南一北各领风骚。她在期末考试期间跟学长聊天,讲到会计什么的未来主要看实务。黄学长问她要不要实习?明月懵了一下就点头了。然后退掉原来的火车票,买了北上的。学长的朋友韩建业在渤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工作,是副总经理,学长教授的太太教的MBA班的学生。老教授是人大人文哲学院的副院长,太太则是金融系的教授,会给人大MBA班的人上课,或者去清华北大的MBA班客串讲师,黄学长是老教授的得意弟子,一圈人在教授家聚聚聊聊,就都熟悉了。
并不是马上就奔向了北京,明月还要期末考试。不知道是因为习惯了课程的节奏还是真的有学进去,这学期的学习和考试她都觉得得心应手。考试的分数也都基本是八九十分,案例分析的课还是满分。她记得案例分析课最后一道题是编制简单的现金流量表。
回头再看,她觉得遗憾的是第一学期的微观经济和第二学期的宏观经济学没有深入的理解,等到她自己多年以后再想去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经济整体运行规律,想要去把握判断节奏的时候,总是雾蒙蒙力不从心,而那时也没有了心思重新再看一遍。并不能说写到课本里的放到课堂上给他们学习的理论就是完全对的。但是这种鸿篇巨制,这种能够为社会主流认可接受的理论,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即使存在瑕疵,那也是大部分上面反映着我们所经历所感受到的事实。只是每个人都有局限,无法穷尽。
明月脑袋里回旋着现金流量编制的对不对,就赶着时间奔向火车站。X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已经开始有经济刺激的苗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到处都是基建工程。明月拉着行李奔上公交车的时候碰到了要回内蒙的李若,她要到北京中转再回内蒙。一车的人到了火车站那条主干道的时候,BRT线路的修建、前面车辆拥堵,她跟李若看了下时间完全来不及等了,下了车拖着行李一路飞奔过去,赶在五分钟前一秒的时间检票过了检票口,到了车上,不由得相视一笑,瘫倒在卧铺上。
迎接她们的,是接下来33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北京。迎接明月的,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从未接触过职场的人生第一次实习,以及一个繁华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