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点滴(一) ...

  •   苏北从小到大没有多少照片,仅有的照片也只是在每个毕业季照的,集体照,和喜欢的老师的合照,和玩得好的合照,还有那个年代兴起的大头贴。
      翻开苏北自己的相册,入眼的第一张照片是苏北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照,照片保存得很好,并没有褶皱泛黄的痕迹,照片上苏北坐在第一排靠左的位置,学旁边老师那样,将手放在膝盖上,非常正式的盯着镜头,显得特别正经。苏北看到那个样子不禁笑了出来,好想念那个时候的生活,一切都无忧无虑的,完全不用思考计较那么多,只要自己开心就一切都好。照片里的人,有些现在还有联系,有些竟连名字都记不大清了,有的甚至觉得根本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但照片上的人都有个共同点,都很稚气,尽管有些故作老气,显得一本正经,比如苏北,但依旧稚气得很。看老照片都有个通病,就是总想回到照片里的那个年代,可那都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就只能停留在时间的长河,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苏北还记得那天。
      “下课后,不要出教室,待会儿要拍照。先每个人按座位秩序拍寸照,寸照拍完了。到操场按体育课秩序集合,前面三排同学带上凳子”。苏北班上唯一的老师在第二节课要下课的时候对班上的同学这么说。苏北班上有28个学生,这28个是从幼儿园到六年级一直是一起的。本来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58个学生,但由于苏北所在的学校硬件配置太差,师资力量又一直不行,所以有条件的大多都转学了,这种情况在乡下的学校很常见,教育资源不平等,城市学校处于饱和甚至超额状态,而乡下学校则面临关门的危机。苏北家当时是处于贫农,也就认为能读书就不错了,再者认为是金子不管在哪儿都是会发光的。苏北就在她那个村里的小学上了六年。苏北村里的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一个老师,所有的课程都由这个老师承担。而这些老师大多不是正规专业的,他们在老师的前面还多两个字――代课。代课老师大多由村里读过书,并且家中并没多重的农事的人充当。可就是这样的软件和硬件,苏北所在的学校还出过很多人才。
      2008年大地震的时候,苏北所在的学校本就是很老旧的房屋了,经过了那场地震,虽然人员没有伤亡,但学校房屋确是不能再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了。碰巧某位好心人捐款重修了学校。修建学校的那段时间,学生就按年级安置在不同的居民房里学习。苏北那时正好上六年级,学校考虑到马上就要升入中学了,就将六年级提前安置在了乡里的中学里。乡里的中学面积很小,像一个四合院,操场四周都是房屋。好在绿化不错,苏北拍毕业照的时候,校内的柳树正绿。
      苏北他们很快就将寸照拍完了,一想到要拍毕业照,学生都很激动,很快就下了楼,集好了合。苏北还记得那天早上刚下了雨,操场上有不少积水,但被雨水冲刷过的树叶格外绿,空气格外清新。按体育课的秩序集好合后,摄影师又做了些调整,苏北也就原在第二排站着改为在第一排在老师旁坐着,觉得要与老师动作保持一致,摄影师让笑的时候,硬是憋住了没笑,一本正经的板着一张脸留在毕业照里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点滴(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