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任务 ...

  •   进了学生会是要干活的,而我是个努力干活的小干事。

      理由很简单,我得留下,因为我没加其他的什么组织。要是这里留不下来,以后就没有素拓加分了。说我功利也好恶俗也罢,我当时的确是这么想的。至于为什么不加其他组织嘛,咳咳,倒不是没有加,只是……瞧我那份大肆标榜高考作文分数的简历就知道了。(脸红.jpg)

      我也隐隐约约觉得我能留下来,我就这么根独苗苗,学长你还不打算罩着我吗?至少副部长也是可以的吧,反正两个职位素拓一样,说不定还闲,吼吼。

      不过遥哥这个副部长可不闲,佳佳姐是部长,只是计算机女实在课程太多,还要负责谈对象。所以那些个事情都由遥哥部署,佳佳姐后来露脸都少了,到大一结束散伙饭的时候竟然有几个妹子还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遥哥并不是个水货,虽然他特别喜欢往游泳馆跑。但即便往水里跳之前也不忘给我发个短信:“少年,有个任务啊……”那时我就在隔壁的健身房,听到手机震我就特别紧张:“哪个挨千刀的又找我?”

      我想我这个小小的强迫症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听到手机震就很不安,就忍不住要开来看看回复,甚至没什么事也要看看手机生怕遗漏了什么。后来开了微信群这种毛病就更严重了,我常常得一条条翻上去,就担心领悟错了上头的意思。生活真是艰难无比。

      第一次给我派任务是10月4号,假期还没过一半。他是早上8点过1分发的,好像算准这时候我该起床似地。可惜我没有,12点多才用惺忪的睡眼看到上头的消息(后来我才知道他也睡到11点多,设的定时,真是败给他了)。他说,分管我们宣传部的副主席需要到“学协”去做个季度工作汇报,稿子是要我们准备的,7号前做好。

      我的天,这种事情怎么叫我做?我一个新人我哪里知道你们之前干了什么?好在他给我发了个邮件,可点开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只有两份的材料:一个是我们宣传部的,另一个是“学协”这季度的报告“初稿”(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打引号)。

      魂淡啊,上季度的报告顶半毛钱用?我只好问他要素材。他的短信是这样回的:“可以上人人、微博、T大新闻网找。。。。。。”

      后面的那些个句号我是原封不动摘下来的,我能深深感觉到他的无奈。

      我也很无奈,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可是事实证明我是个奇葩,因为到我大二时从来没有人问我或者另外个部长这种问题,他们都是知道的。。。。。。

      这东西跟搜法条差不多,整理整理,归类归类,我当晚就交稿了。我就是如此神速的美男子,我想学长会给我的高效点赞的。

      没想到他更神速,半夜一点给我发封邮件,额1点17分,应该是写完即发,邮件正文写着:“不错~这是终稿,供你参考。”

      我看到“~”的时候觉得很开心,这真是个好符号。不过点开之后发现已然面目全非,用批注模式改得黄锃锃的,大致是这么改的:

      1、我从前是按照活动范围分的类,宣传部内部,和其他部门的,和学生会以外组织的,和其他学校的,从小到大我觉得挺科学。他改成了按照时间轴的: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如何,在军训期间如何,在迎新时候如何,在教师评选活动中如何等等。我觉得这个比较庸俗。

      2、我原稿是只谈优点不谈缺点,这种东西往死了夸就对了。他竟然还写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不过我也没有多问,领导拍板了我还能说啥?反正上面又不会署我的名字。我甚至还很阴险地把邮件留着,以便将来“问责”时我能保护自己(其实这真是法律工匠们最最愚蠢的想法了,没有人会来问你责,他要惩戒你根本不必要问什么责,也不会问责;也谢天谢地,这样今天这些材料才成为我写回忆录的源泉。)

      3、对于几个和其他部门合办的活动,我本着光耀部门的原则都给列上了,他却有意划掉几个,仿佛我们没干过这事的样子。可有些合办的却又大书特书,拔高得不得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隐隐预约觉得,可能是某种联盟或者敌对吧?

      我的第一次任务就这么结束了。我也不知这究竟算好还是不好,我只安慰自己,学长好歹给我发了个“~”呢,总不至于太糟吧。后来到第二学期我们更熟悉的时候他才开始发飙:“不明所以,一塌糊涂!”

      吃完饭后我再来聊聊究竟是怎么个“不明所以,一塌糊涂”的吧。

      本来培养接班人是要挑个机灵的,许多事情只要吩咐他做,或者带着他做一次他就懂了。偏偏我是个中二少年,即便他带着我做了一遍,给我改了一遍,我还是看不出什么道理,反而觉得他可能害我。到第二学期他再让我写报告的时候,我还是“死不悔改”地按着我原来的方式写,终于他受不了了,决定跟我挑明。

      那时候具体的话和语气已经记不大清,不过大体的意思和方向我是始终挂在心里的。

      【1】邮件发来两份材料的作用?

      其实所谓“参考”就是让你抄,当然不是抄具体内容,而是抄文章结构。以前按着哪些方面分的现在最保险的也是按着那几个方面分,只要上头的领导不变,上个季度能过的这个季度也基本能过。

      那你怎么知道领导不变呢?所以要看这个季度“学协”的“初稿”。所谓“初稿”并不是真的初稿,而基本就是通稿、终稿(至少结构是)。这个稿子之所以在会前发出来给大家看,就是为了让大家顺着他那种时间轴的结构完成各自部门的报告。因为“学协”开会的时候校长和委员会的那些人都会来围观,所以不是仅仅做给自己看的。

      那些缺点也是“学协”稿件里面附上的,是由更大的领导拍板的。领导说咱们这个组织有错误,你怎么能说你们部门是清流呢?这是不合常理的。但是你要是说得过得头,超出了那些个界限,也是没有道理的。

      【2】我们宣传部能够做什么?

      有了结构,文字上也要润色好,这就考较什么高考作文卖弄文采的功夫了。而且这报告不仅要看得清晰,而且读起来要朗朗上口,所以长句什么的还是少用,最好语音上能抑扬顿挫更好。

      更高明的,是在结构的框架内掩饰结构本身。比如说,你不能照抄通稿开头的“中心句”,这显得我们很low(后来大三到我去开会的时候我才发现某些部门确实很low,真的照搬照抄)。

      同样的道理,缺点、优点你也不能照搬照抄。通稿给出来的评价是大而全的,你首先要落实到自己具体的工作情况里面去,结合着说。但是切记不能超出原来的框架。总之,就是得变着法说,但不能说得变了。这到后来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我还是用的同样方法,查重什么的不在话下。

      【3】什么才是关键?

      做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怎么说的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说白了这会议就是个仪式,做给校长他们看的,真实情况怎么样其实大家早就心知肚明。这种心知肚明不仅仅是校长他们和“学协”他们知道事情本来办得怎么样,还包括“学协”以为的校长他们知道了多少,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学协”对他们领导心思的揣摩之上,建立在这个揣摩上的就是“学协”的通稿。

      同样的,宣传部也在揣摩“学协”领导们知道了多少,这个就是我们部门的稿件。有些我们以为他们不知道的,也不必让他们的知道的,我们就不说了;或者我们希望他知道的,我就多说点。(当然这个只是我们主观以为,他们到底知道不知道其实我们也没有绝对把握,要靠部长和副主席个人的判断力的。在我任内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无所不知啊,所以基本我是坦白供认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学生会的工作跟我们法律系高度一致的缘故。在法庭上也是如此。

      按着法庭程序走,按着以往判决的思路走,不就是我们的“按着旧稿、通稿走”么?
      解释法律却不能照搬法条,不就是上面的第二点,“变着法说却不能违法胡说”么?
      揣测法官的判断,从而引导他做出有利于我们的判决,不就说“猜度领导心思”么?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tvb的《宫心计》,我觉得这名字真好。只是攻心的战场未必就只在宫廷里,还弥漫在法庭上,在校园里,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由自在地活着,而是活在对他人的猜度之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任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