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平淡日常 ...

  •   又一日,天已大亮,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男子脸上。他的脸上已有了血色,看起来好了许多。

      外面有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很好!”一女子的声音传来,“你们都读的很好,可先休息半刻钟。”

      “杭姐姐!杭姐姐……”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与先前整齐的读书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嘘!”赵苏杭把食指放在唇边,小声道:“你们桓哥哥正在里面睡觉,你们小声点。”

      “桓哥哥怎么还没好啊?”一个女孩子也捏着嗓子说话,“这都五日了,我们每日在此读书,也不见桓哥哥出来同我们一起玩。”

      赵苏杭摸摸她的头,温柔笑着:“桓哥哥身体不适,小琴乖,等桓哥哥好了,定会出来陪你们玩的。”

      小姑娘嘟着嘴,显然不太高兴。

      “桓哥哥出来了!”忽听一个稚嫩的童音响起,赵苏杭也回头看,见男子面带笑意立在门前。

      “能走了?”赵苏杭牵着小琴的手走过去,又搬了一张软榻,扶着男子坐好,这才又道:“今日天气不错,可以出来晒晒太阳。”

      “赵姑娘不必如此麻烦。”男子叹道,“凌某已好了许多,怎敢再劳烦姑娘搀扶?”

      赵苏杭笑笑没说话,她也不喜多说什么无用的客套话,重伤在身就是重伤在身,不知逞什么强。

      “桓哥哥。”一群孩子围着他,一个小男孩儿好奇地问:“听杭姐姐说你功夫可好了,等你身体好了能教我功夫吗?”

      “还有我还有我!”一群男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

      看着一张张红润的笑脸焕发着光彩,凌桓脸上的笑意也逐渐扩大。他伸手摸摸面前男孩子的头,保证道:“等桓哥哥好了,定教你们习武。”

      “太好了太好了!”一群男孩子欢呼着,“那桓哥哥一定要快点好起来。”

      “好!”凌桓笑着点头。

      “好了!”赵苏杭笑嗔,“你们再吵,耽误了你们桓哥哥休息,看还有谁教你们习武。”说着拍了一下其中一个小男孩儿的头,“小楠还不快去领着弟弟妹妹们读书!”

      男孩子摸摸头,笑了笑,又唤其他孩子回到座位上读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看着孩子们都认真地读书,凌桓问:“有许多字他们应还不识得吧,你怎么教他们的?”
      “我在教他们认字之前教了拼音。”赵苏杭笑着回答。
      “拼音?”凌桓目露不解,“何为拼音?”
      “在我来的地方,拼音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可以标注一个字该怎么念。”赵苏杭也不隐瞒。

      “赵姑娘来自哪里?”他倒真的好奇了,为何这个女子与常人不同?
      “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赵苏杭淡淡道。其实她现在也没什么想家的想法。于她来说,只要过得自在,身在何处都无所谓。

      凌桓见她不愿多说,也不好再问。与她一起吹着和煦的春风,听着朗朗的读书声,竟也有说不说来的惬意。

      “赵姑娘一直在此处教孩子们读书吗?”不知想到什么,他又问。

      赵苏杭摇摇头,道:“我来得比你早不了几日。”

      “我见你与村民都相处的极好,是以便以为你在此处已经许久了。”凌桓道。

      “我只是闲着无聊,又见农忙时,这些孩子没人管,便把他们聚集起来教他们认几个字。”赵苏杭笑道,“你也知这种地方请不起什么教书先生,是以,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如此,我便与村民们相熟起来了。”

      凌桓了然地点点头,又听她道:“这里民风淳朴,没有多少勾心斗角,偶有争吵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过后还是会笑呵呵地相处。他们不排斥我这个外人已是万幸,我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好。”

      “也不知萧二公子收到信没有。”凌桓听了她的话,沉默许久,再次开口。

      “这你无需担心。”赵苏杭知道他一直记挂此事,给他吃一颗定心丸。

      “不知姑娘如何与萧二公子相识的?”
      “试探我?”赵苏杭挑眉,淡笑着看他。

      不想她竟如此敏锐,凌桓低低一叹:“我与姑娘素昧平生,姑娘如此帮我,难免让人怀疑。”

      “只是看你比较顺眼罢了!”赵苏杭随意道。
      “什么?”凌桓一呆。

      赵苏杭斜睨他一眼,起身走到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拍了拍手,孩子们停下来看她。她面带笑意道:“好了,想你们也读累了,把字帖拿出来练字吧。”

      孩子们都听话地放下手里的书,又从一个小小的布袋里拿出字帖,开始练字。

      “字帖是你送他们的?”见她又转回来,凌桓问。
      赵苏杭点点头。

      “赵姑娘是做什么的?”他又问,怎会如此大方?虽说一本字帖没有多少钱,可这里有十几个孩子,人手一本也不算个小数目。

      “坐吃山空喽!”赵苏杭摊摊手,满不在意道,“只是略有几分家产罢了。”

      凌桓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从送出那封信开始,赵苏杭再也没去想过周齐究竟会不会开战这件事。在苏杭的记忆里,战事发生要在一年之后了。

      凉州知州府,齐悦匆匆从外面回来,直奔书房。
      “查的如何了?”萧钰问。
      “回公子。”齐悦先行了礼,这才继续道:“少夫人信中所说果然不错。肃州确有调动兵马的迹象。”肃州正是齐国与大周凉州相邻的之地。

      “查出是何人在与他们传信了吗?”他又问。

      “不曾。”齐悦摇头,“自从收到少夫人的信,齐悦便派人一直监视着凉州城上下,可未曾发现有何不寻常之处。”

      萧钰微抿了一口茶,淡淡道:“许是知道被人发觉,暂时断了联络。再多派些人盯着,务必查出此人是谁。”

      “是!”齐悦心下一凛,立马应声。

      萧钰放下茶盏,看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他想到接到元帝要他赴任凉州时的情景。

      那日他与子琰一同被秘密召到御书房,元帝手中拿着一封信,额头倾尽暴露,显然被气的不轻。他与子琰看了那封信也是震惊不已。竟有人与齐国密谋要攻打凉州,且元帝都不知这封信是如何出现在他书案上的,竟比他们所有人的探子都要早知道消息。

      他来凉州正是为了查出究竟是何人竟敢与齐国勾结,没想到这人竟是五皇子。看来当初考虑到五皇子娶了含月公主而避开他,还真是明智之举。不知元帝得知此消息后,该是如何的震怒。

      只是凉州躲在暗处的人是谁?齐国的细作是谁?五皇子的人又是谁?

      “还不曾找到宋姑娘吗??”萧钰又突然开口。
      “不曾。”齐悦摇了摇头,又问:“楚鹤他……”
      “你要为他求情吗?”萧钰淡淡瞟他一眼。

      “属下不敢!”齐悦立马闭嘴。心中却为楚鹤叹了口气,他怎能如此大意,在护送宋水婳回京都的路上,宋水婳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且还收到一封要他拿一千两黄金赎人的信。公子不罚他罚谁!

      天气渐渐转暖,赵苏杭在小山村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虽说有时候会有些无聊,却总比待在深宅内院里强。

      尽管赵苏杭再三保证她能把信送到萧二公子手上,且萧二公子也定会相信,可他并未完全放心。直到一个多月后,依旧没有听到周齐两国要开战的风声,他自己也出去打探过消息,并未发现异常,这才放心下来。

      “再说一遍!七乘九是多少?”听着赵苏杭声色俱厉地提问一个孩童,凌桓嘴角微微勾起。
      “六十三……”男孩儿犹犹豫豫的声音传来,他嘴角弧度加大,若无意外,接下来应是一句“大点声,我没听见。”

      果然,赵苏杭一句“大点声,我没听见”让他脸上绽出彻底的笑。

      这样的事每日都在发生,他早已见怪不怪。赵苏杭在此处教孩子们识字以及算术,村民对他们都很友善,经常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带来。或者谁家杀了猪、宰了羊,都会送些新鲜的肉,还有土鸡蛋……而他……

      “桓哥哥快来!”听到整齐的的唤声,凌桓回过神来。抬头看看天,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大半个时辰。他露出一个愉悦的笑,从躺椅上起身。迎面走来的赵苏杭,手里拿着两把剑,其中一把递给他,又似模似样地躬身行了一礼:“师傅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平淡日常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