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逆流而上,人生就要走花路  ...
            
                 
                
                    - 
                          前两天,朋友告诉我她裸辞了。
 
 听到“裸辞”两字的时候,我心里暗生佩服。
 
 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没有房贷也有需要季付的房租,贸然裸辞,有种断了自己后路的感觉。
 
 都说换工作要骑驴找马,可实际上没有那么巧的事。
 
 即便有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朋友还是跪倒在学历门槛前,找不到新工作。
 “二本毕业,听起来还是低人一等,跟985211比,工作经验算不了什么。”
 
 朋友总是忍不住吐槽这件事,却又只能接受这件事。
 
 在她看来,二本学历遭受歧视是正常的,只是太过度了。
 难道二本(及以下)毕业的人,一辈子都得承受他人的偏见吗?
 
 这让我想到《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里那个叫做丁辉的男生,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丁辉的第一学历是普通的二本,毕业工作后又裸辞,通过跨专业考研成功进入华东政法大学,成为一名法学研究生。
 
 华东政法大学是什么地位呢?五院四系之一,是很多法学生的梦想殿堂。
 有人说,看了丁辉的简历,才知道他“没有一个月的人生是浪费的”。
 作为2010年的江苏考生,丁辉的高考成绩并不优异,也因此进入了本省的常熟理工学院,在那度过了大学四年。
 大学毕业后,丁辉做了销售,不到两年成为销售经理。
 
 如果他的人生就以此过下去,大概也算是顺风顺水。
 
 然而,女朋友并不对丁辉的现状满意。
 
 “当时的女朋友觉得我不够努力,也不够优秀”
 
 为了证明给女朋友看,丁辉决定在平静的生活里闯出一条花路。
 
 “因为考研不考数学,律师社会地位高,女朋友觉得我没出息,所以我29岁辞职”
 在节目的面试环节中,丁辉以此为理由回答自己为什么裸辞考研。
 这不是漂亮话,甚至踩了很多面试的雷。
 印象里,想成为律师应该是个崇高的目标,要与理想和正义挂钩,丁辉的发言似乎太过现实。
 如果说决心改变是因为女朋友,那么成为律师真的只是因为律师身份光鲜亮丽吗?
 当我翻到丁辉2016年3月的微博,才发现其实他只是不屑于将口号挂在嘴边。
 他说,励志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哪怕绵薄之力也要为这个社会的公平公正做出自己的努力。
 而此时,他还在做销售的工作。
 
 2016年5月,丁辉开始了在职备考的日子,一边工作一边零零碎碎地复习。
 
 司法考试之难,怕是不用去参加也能想象得到。
 
 丁辉原计划是通过法考后直接做律师,但到了八月,他意识到仅凭当下的学习,是肯定不能通过法考的。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为考研,利用之前学到的为考研搭建知识框架。
 
 在职考研的那段时光,是忙碌的。丁辉每次去别的城市出差,都要拖着一行李箱的书,以至于拖坏了一个行李箱。
 
 到了十月,丁辉选择了辞职,全身心地投入考研当中,每天从九点学习到凌晨三点。
 他说,那段时间他喜欢关上窗帘开着台灯看书,所以有时候分不清外面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
 疯狂的备考,致使丁辉得了颈椎病和腰肌劳损。
 好在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最后丁辉以391的高分顺利考取华政法硕。
 那一年,北大复试线380,复旦360。
 这听起来,可能只会让旁人觉得他足够努力。
 而在考研的第一天晚上,丁辉发了一条很焦虑的微博。
 
 他说自己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睡意熬过了考试第一天。
 我们无法了解到从五月开始,到考研前期,丁辉究竟抗住了多少压力,但换个角度想,被女朋友看不起、裸辞、工作两年后跨专业考研,这些词汇交织在一起,就足以让人感到焦虑了。
 即使人生已经完成了一大步跳跃,丁辉也没有放松。
 
 读研期间,他获得了三次校内奖学金,拿到了2017年的国家奖学金,还获得了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这有多难呢?单是华政内部,已是高手云集,放眼整个上海,名校耸立,竞争非常激烈。
 
 研究生毕业后,丁辉进入了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顶级律所之一),成为一名律师助理。
 
 而锦天城正好是《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的实习地。
 二本毕业+裸辞+双非跨考名校+国奖+上海优秀毕业生+锦天城履历
 我想,在普通人眼里,这绝对算得上是很励志的故事。
 但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里,这样的经历反倒致使丁辉成为遭受偏见最多的那个人。
 
 是这个社会不喜欢励志故事了吗?
 倒也没那么绝对,只是“二本出身”,放大来说是个阶级问题。
 节目第二季的实习地是君合律师事务所,人称两万元俱乐部,地位要比锦天城高一些。
 为了能获得这次实习的机会,丁辉再次辞职以一个全新的状态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节目中有四位带教律师,个个学历都能算得上的打工人家族的天花板,经手的也都是百亿起步的项目,自然是无法理解二本生裸辞考研的决心。
 
 “你这样人生很辛苦的,把别人也搞得很辛苦。”
 
 带教律师将丁辉的经历称之为背水一战,不屑于他努力的痕迹,却又轻视他的野心。
 在他们眼里,丁辉似乎不该企图高攀到一个不属于他的阶级。
 
 而丁辉的竞争对手,其他实习生们,要么本硕都是一流院校,要么还有海外留学背景,简历金光闪闪,锋芒毕露。
 如果把带教律师们称作是精英分子,丁辉的二本起点注定了他只能是草根阶级,是“普通人逆袭”的代表。
 
 丁辉逆袭成功了吗?还没有。
 
 第一次面试,丁辉因为二本出身和非法本跨考以及大龄裸辞等因素,排名垫底。
 正式实习的第一个项目,给咨询离婚的客户写回信,丁辉再次垫底。
 
 丁辉是真的没有实力吗?当然不是。
 丁辉按时交了作品,整个文本都很流畅,考虑全面,专业能力得到了带教律师的认可。
 
 观察室里的明星嘉宾在猜测谁会成为第一名的时候,选择了丁辉。
 因为撒贝宁和另一位观察律师也认为丁辉的文本是很不错的。
 
 问题出在哪?丁辉把君合写成了君和。
 放到工作中,这确实是不容小觑的错误,但早在任务发布前,带教律师说交上来的作品“改得越少越好”。
 
 从这一评判标准来说,丁辉是最符合的,其他实习生不是行文混乱就是写得不够周到,来自斯坦福名校的王骁甚至使用了尚未生效的《民法典》。
 然而,文本毫无实用性的王骁得了第四,丁辉倒数第一。
 
 看透这一切的撒贝宁戏谑,“君合的律师自尊心那么强的吗?”
 也许,强的不止是那份自尊心,还有来自精英阶级的严苛要求。
 草根意味着什么?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也没有资源。
 
 丁辉还因为在署名时习惯性地写上了某某律师团队,被带教律师揣测是想要拉拢他们,抱大腿。
 从草根到精英,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一个丁辉就能打破隔阂的。
 我始终认为带教律师对丁辉是不公平的。
 要论第一学历的话,实习生瞿泽林也是二本毕业的,但他开着豪车去上班;要论经验的话,王骁本硕7年都在国内,只是去了斯坦福8个月,使用尚未生效的国内法典,却拿到了第四名。
 
 丁辉错在哪?大概不止是写错君合,不止他那一年的律师助理经验,还有他普通到渺小的背景。
 
 反观我们现实,二本毕业似乎就被顶上了“混日子”的名号,去找工作面试,也很少会被投以欣赏的目光。
 
 二本毕业的人真的没有出路吗?
 
 当我看到撒贝宁在节目里为丁辉加油的时候,似乎又看到了一些希望。
 
 “北大还行”的撒贝宁其实早已是精英阶层的人物。
 但别人笑话丁辉背水一战时,只有他高举丁辉的照片,扬言支持“背水辉”。
 撒贝宁说:“我觉得他不是不给自己留后路。”
 
 因为撒贝宁知道,丁辉裸辞,干干净净地从另一个事务所到更好的事务所,并不代表如果君合不要他,他这辈子就完了。
 相反,他只是想去试更好的,如果不行,还有别的律所,总有比之前强的。
 所谓的背水一战,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信心驱使信念。
 
 也许野心刺目,但那是他的路。
 二本毕业并不丢脸,丁辉也从不掩饰。
 他在微博评论下鼓励自己的校友,骄傲地说母校是皇家理工,感恩母校。
 
 他说:“常熟理工学院对我而言就像是普通家庭的老父亲,它能给我的也许比不上有钱人家的父亲,但是它能给到我的已经是它所拥有的的最好的。”
 
 二本毕业,并没有为谁的人生判上死刑。
 
 丁辉其实就是这个这个社会里的很多人的缩影,本科不够优秀,可以顺流而下过平淡的生活,也可以逆流而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普通人的逆袭,难道就是从草根攀爬至精英阶层吗?
 撒贝宁的“去精英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成功叫做成为精英。
 
 正如丁辉所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区。
 只要你努力,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丁辉已经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逆袭,往前走,依旧是花路。
 
 二本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另一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