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格兰芬多,热爱方永垂不朽  ...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新上映了
 
 像一个大型的校友会。20 年了,各自的院训念起来,还像宣誓一样热血:“我们英勇无畏,我们奋不顾身,我们是格兰芬多!”“我们强大冷静,我们优雅自持,我们从不后悔,我们是斯莱特林!”……
 
 事实证明,对魔法的热血,从不会冷的。2000 年,哈利波特的书引入国内,卖的比新华字典还多。
 当时最大的 90 后才读小学。有人看不懂英文,拿着翻译器翻完了结局。还有个女孩,从小非逼着她妈给她买个猫头鹰。它是专门送信的:
 很多人 11 岁生日过得也不安稳。晚上不肯睡,等着猫头鹰来送信。要知道,错过那晚,你就只能当个麻瓜了。谁愿意当麻瓜呢?主题曲《海德薇变奏曲》下面有上万条评论,点进去看都有点心酸。
 Hedwig'sThemeJohnWilliams-HarryPotterandtheSorcerer'sStone(OriginalMotionPictureSoundtrack)
 我的猫头鹰迷路了、被海关拦了、被伏地魔扣押了……
 就是不相信自己是个被遗忘的麻瓜。
 如今,我们早就过了 11 岁,但想当巫师的心从没死过——一次次去撞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看到个扫帚就要骑。
 还做了个会发光的魔杖,自己来场魔法大战。
 
 对电影里的三个主角也是念念不忘,他们的流量堪比顶级idol。
 哈利7 月刚过 40 岁生日,全世界都轰动了,光他的同款生日蛋糕就数不过来。
 
 赫敏变成了锦鲤女孩。一到考试季就有女孩换她做头像,吸吸学霸的灵气。
 罗恩成了吃播界扛把子,单吃个鸡腿,就能上好几次热搜。
 20 年了,他们真的就像同学一样,和我们一起长大。
 最近有个新词,叫“哈利波特一代”,说的就是我们。真幸运啊,被我们碰上了。霍格沃茨属于哈利波特,也永远属于我们。
 
 我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这个故事:
 3个魔法学校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下,打败了黑魔头。
 很燃吧。按理说,这3个小孩也应该按很燃的英雄去配置。事实却恰恰相反。先看天选之子哈利波特,近视眼,每次打完架,都要捡眼镜。作者罗琳叫他被选中的人,又是被诅咒的人。我翻译下,他就是个实惨的富二代。爸妈被伏地魔杀了,留给他一笔财产,还留了一个疤。他的一生都在被伏地魔追杀。从小寄养在姨妈家,苦死了,吃不饱饭,还被揪着头发打。
 罗恩,穷人家的第 6 个孩子。在家被哥哥压着,在学校被哈利压着,挺憋屈的。
 一出场,就被另一个富二代马尔福笑穷酸。成绩也不行,不知道被学霸赫敏损过多少回。
 
 赫敏,班里最聪明的女同学。连老师都夸,就没她学不会的魔法。
 但也是班上最讨嫌的女同学。喜欢昂着头说话,笑罗恩咒语不正宗。这三个小孩,单拎哪一个去打伏地魔,都有点不靠谱。而且他们一开始还不团结。赫敏讲话不客气,损得罗恩不爽。罗恩背地和哈利吐槽,她这种人哪有朋友。气得赫敏去厕所哭。
 
 但就像所有革命友谊的建立一样,必须得经历一次团战。赫敏落单了,遇到了巨怪,罗恩和哈利冒着违纪的风险去救。他们才一年级,也不会魔法,就拿着魔杖戳怪物的鼻子。还打赢了。
 
 事后,大家相视一笑:
 “朋友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他们第一场团战。也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朋友是多么珍贵。
 
 很多人都羡慕过这个铁三角的友情。
 小时候看,以为他们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朋友。20 年后重看才发现,这是他们做出的选择。三个人里哈利出身最好,头上那个疤就像上层社会的通行证。校长偏爱他,同学崇拜他。富二代马尔福也想拉拢,他主动向哈利伸出了手,“你不会想和这种货色交朋友的。”
 这是暗示罗恩出身不好,爸爸没权利。
 但 11 岁的哈利做的选择,至今还让人觉得棒。他拒绝了马尔福,选了罗恩,“我还分得清好坏,谢了。”
 赫敏出身就更惨了。比罗恩还差,爸妈都是麻瓜。一直在被校园霸凌,绰号就是“泥巴种”。
 但哈利和罗恩从没看低过赫敏。甚至离了赫敏,面对伏地魔,他俩两天都活不了。
 整个系列里,最燃的就是他们的团战。第一部的最后一场,哈利要去守护魔法石,要穿过一个危险的巫师棋。走错一步,就是全盘皆输。你一定要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的。哈利是相,做最后杀死敌人的那个人。
 
 赫敏是车,保护相。
 
 罗恩上马做骑士,为相开路。
 
 相信你也记住了赫敏的这句话:“哈利,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是友谊和勇气。”后来他们遇到了更多的危险。哈利勇敢,但经常头脑一热,要独自赴战。但事实证明,他必须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才能赢。
 
 这也是作者罗琳的用意:
 
 没有人能独自成为英雄。
 
 你必须不断信赖你的朋友。
 
 哈利波特的电影拍了 10 年,讲了他们 11 岁到 40 岁的人生。如果你把这 10 年连起来看,会发现一个挺残忍的事实:开头的 logo 越来越暗。这意味着,你越长大,面对的世界就越残酷。它提醒你,成长就是要经历不可避免的失去。从哈利波特 14 岁开始,电影每更新一部,就有一个人死去——哈利的猫头鹰、哈利的校长、哈利的朋友们……最让人心碎的一幕,是他的教父小天狼星之死。哈利是个孤儿,最渴望有个家。好在有了小天狼星,给他出游的申请书签字,还许诺他要一起生活。
 可结局太遗憾了。很多人不相信,哭着写信给罗琳,骂她心太狠。罗琳说抱歉,但现实就是这样。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成长这么残忍:它会收走你的童真,你的庇护,还有你最爱的人。但我们也从中学会了如何面对:你可能不知道,小天狼星有个特殊的寓意,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恒星。他指着哈利的胸口,告诉他不必害怕:“爱我们的人,必定永不离弃。”霍格沃茨最后一战时,哈利发现了最痛苦的秘密——杀死伏地魔,必须要先杀死自己。看到这里很多人哭得更惨了,这是什么设定?但这恰恰是勇气生长的时刻:你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逃避?
 
 哈利赴战了。毫无意外,被打趴了,但他没败。
 我还记得他曾经对伏地魔的一句嘲讽:
 
 “你才软弱,
 你永远不会懂得爱和友谊,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霍格沃茨之战是他的最后一场考验,他赢了。这一年他 17 岁,是魔法世界里成年的年纪。他可以从霍格沃茨毕业了。
 
 顺着这 10 年看,你会发现不仅是哈利波特成年了,电影里的演员们也是。
 
 演哈利的丹尼尔,从小运动不协调,在学校不受欢迎。这 10 年,他说自己长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人。挺满意的。
 演赫敏的艾玛,沿袭了赫敏的学霸人生。她说,这 10 年,千金不换。
 其实我们也是,千金不换。
 
 你可能不知道,罗琳本来打算用哈利波特的伤疤 ( Scar )做结尾。
 
 但最后,她不忍落笔,改成了 all is well。
 20 年了,一切都好。
 这也是哈利波特带给我们的庇护。
 
 我的同事兜兜在手腕上纹了个咒语,lumos ,意思是萤光闪烁。小时候她在外婆家,像哈利一样,不受重视。遇到外婆发脾气,她就会躲进又小又黑的房间,轻念一遍 lumos ,
 立马能逃到那个充满朋友的魔法世界。我还听说过这样一幕:邓布利多去世时,代表魔法世界的庇护消失了。学生们举起魔杖,念出咒语。
 而电影院里,人们打开手机的灯,也轻念 lumos 。灯光聚集起来,很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有一个抑郁症的女孩,自杀过 8 次。最后一次,她写信给罗琳,请罗琳手写了一个咒语,Expecto Patronum(呼神护卫)。
 这是一个守护咒。她纹在了身上,这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还有个女孩早就毕业了。小时候想做最牛的动漫师,没实现。
 
 每次加班到深夜,疲惫得想放弃时,她就会重看一次哈利波特,然后大喊一句:
 
 “我是个女巫,我注定不凡。”
 
 就还能继续往下走。
 
 20 年了,猫头鹰成了很多人最放不下的一件事。
 
 有人写信给罗琳,贴着国际邮票,确认自己的身份。有人已经生了孩子,还是不甘心,让孩子继续等。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你没错过霍格沃茨。
 
 你的那只猫头鹰,早就来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