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南浔水暖,孟春时节遇故人 ...

  •   秋天的台风从台湾方向绕去了冲绳方向,于是我和薇薇才得以拥有一次一路天晴的台北旅行。台北的街上桂花飘落一地,车窗外总是飘过大片的云。

      相识近六年,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共同旅行。她从悉尼坐十几个小时的夜航飞机远道而来,我提前一晚下班后飞抵台北的深夜,收拾好租的小公寓,把冰箱里塞满水果和牛奶。在清晨被她毫不犹豫打来的电话叫醒,睡眼惺忪却没忘记笑着跑到楼下接她“回家”,又把带过来的小半箱子礼物送给她。

      这几年,我拥有了独自去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也懂得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因此越发没那么有兴趣与别人一同旅行。但这个范畴里,闺密除外。

      能成为闺密,总是有相同喜好与时间酝酿的默契,于是一路上,我们经过一间又一间书店,然后在打卡心仪已久的咖啡馆时比对当地的咖啡文化,走累了就干脆去按摩,兴致不太高的时候就找地方喝茶发呆。旅行中的每一天看似满满当当,却都有舒服的节奏,这样彼此相伴看过的风景,是友情中共同创造的回忆。

      旅行接近尾声时,我们从台北租车前往九份。我预订的双层小房子在山畔,抵达时正巧大雨来袭。我们俩耐不住闷,宁可淋得一身湿也要跑去老街吃芋圆、喝茶,深夜躲进房子的地下那层打小霸王游戏机,听铁皮房顶被雨水砸出轰鸣的声响,全然当成是独特的旅行乐趣。

      早晨时,窗外终于放晴,我迫不及待跑到她的卧室推醒她,昨晚打过招呼的两只小野猫早已在露台“喵喵”叫着等我们拿罐头出来。薇薇慢悠悠地煎着鸡蛋和吐司,我泡了散发巧克力香气的巴西手冲一起拿到露台上吃。

      就在我们的左侧,是一片毫无遮挡的海洋,映衬在透彻的天空下。翻滚的海浪将咸咸的潮湿空气一波又一波推向我们,阳光肆无忌惮地洒下来,我们坐在一起,聊起很多往事,想起许多“当年”。

      很多细碎的话语散落在海岸的阳光下,可后来我告诉薇薇,这个早晨所拥有的温暖,大概等我到了六十岁还是会不断地回忆。

      若说生命中足以被冠以“闺密”一名的人,大多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验证的。于是映衬上这个身份的人从来不会多,却也从来不必多。

      去年薇薇和她老公回北京旅行,我一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在胡同深处吃烤肉、找隐秘的小酒馆喝威士忌,然后再一起去看马术比赛、逛新开的书店。临走时我约定生日过后便飞去悉尼看她,并在她走后的第三天迅速订好了机票。

      十二小时的飞行,我比预计时间提前落地,在机场转来转去,然后突然看到一个朝我飞奔而来的身影,笑着冲过来拥抱住我。机场人来人往,一不小心便向全世界秀了一把友谊。

      我在她家住了几天,真正体验了一把“吃她的住她的”。我说:“这绝对是一场走进薇薇生活的旅行。”

      那些我们不在一起的时间里,她用一段段语音和一张张照片跟我分享着她的生活。我知道春秋两季悉尼街头会盛开大片的蓝楹花,到处都是紫色的花海;我也知道澳大利亚的咖啡太过出名,而那些当地流行的牌子都随着日常的对话登上我的旅行打卡清单。她跑过步的小海滩,带宝宝逛动物园时拍给我看的露营区,很多家“等你来了一定带你去吃”的小餐馆,在这次旅行中都一一得到印证。

      她奢华地租下一整艘单体帆船带我出海逛悉尼,带我把过去在微信里分享过的咖啡馆一家一家打卡。有天晚上我们去附近的海滩吃带奶油味的日本生蚝,然后用胶片机拍了很多张照片。她带宝宝先回去,我一个人经过人满为患的海明威酒吧,溜溜达达在海滩上散步。往回走的路上,我经过一个看得见海和对岸灯火的路口,遇见一条摆放在街道上的小船,捡了两朵鸡蛋花,和一对骑摩托车的情侣打了招呼。

      再往前走就是她家的小院子,以及那个我曾往这个地址寄送了很多张明信片的小邮筒。

      那一刻,我站在白色的围墙外,月光明亮。我突然想起许多年前的夏天,我去那家公司面试,她陪同当时的主管一起接待我。日光透过落地窗灌满整间会议室,我们相视而笑。

      那时我们都不知道后来会成为这么要好的朋友,可如今她却对她老公说:“那天,我和小暖也算是‘确认过眼神’的。”

      那时,我们的座位隔着半个办公室,于是偶尔一起泡挂耳咖啡,偶尔在开会的间隙聊上几句。

      在东京度过童年却在上海成长的她和我有许多兴趣上的互补,她和我分享日本文学的出版动态,去上海出差时带我去巷弄里的红酒吧享受秋风,我则向她推荐北京胡同里的新店,偶尔结束加班的夜里约着一起去吃地道的餐厅。

      共事几年后,她决定离开北京,回上海生活。她离职的第二天,我再到公司时,发现办公桌上贴了一张她画的笑脸,一如她爽朗贴心的性格。我发了微信和她约定有机会再见,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便笺纸夹在那年的手账里,直到现在。

      后来,我断断续续听说她去了外企工作,男朋友向她求了婚。很快她便举行了婚礼,生了宝宝,并决定在悉尼定居。只是我们随着距离越发遥远,聊天的话题反而不断地增加,一来一往,一字一句,都慢慢累积成一种遥远却笃实的亲密。

      每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我也是跌跌撞撞后才弄懂一些所谓职场的规则,稀里糊涂地收获了一点自信和勇敢。

      每当有读者在微博私信里向我问到与同事、同学的相处之道,我总是会告诉他们:学校或者是工作场合,真的不是让你拿来交朋友的。大家因为进入一种身份而产生了交集,彼此都拥有不喜欢对方的权利。合则来,不合则散,是成年人最先应该学会的基本社交礼仪。

      只是,无论是校园或职场,你活得越自在自由,越真诚温暖,越不经意间会吸引到同行的人,这时候留下来的,才更值得珍惜。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薇薇,这个我在工作中收获的朋友,是那几年最大的幸运。

      友情对我来说,或许是疲惫生活里的一处光亮。我们不必捆绑在一起度过余生,却知道灰暗时自会被照亮;我们也不需要急于为彼此下定论,而是懂得把情感交由时间,直到对方被铭刻在生命的旅程中。

      在《世界不及你好》这本书的前言里,我曾写起过薇薇。她和许多人都是这个太美太好的世界送给我的礼物,偷偷治愈满心的玻璃碴,替我拔掉长满花园的刺,扫除门前的雪,然后用轻轻柔柔的爱给我注入力量。

      因为拥有着这样的朋友,我加倍想成就一个不断进步与蜕变的自己。离开悉尼时,我曾和薇薇许诺:“我会更加努力去加快实现国外旅居的心愿,就从悉尼开始吧。2019年北京的夏天,我会飞到悉尼住下来。”她回复得很快,说:“总算能让我实现悉尼有闺密陪我的愿望了,我有大把的咖啡馆等着带你去呢。”

      我们又回到了分开旅行、分开生活的状态,我继续上班、加班、写稿、工作,然后存着假期飞去一个又一个国家旅行,继续往那个小邮筒寄明信片。而她依然和我分享书单与咖啡,偶尔回东京陪家人,用照片和我共享夏天的烟火与冬天的雪。

      我纵然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和困扰,也扮演着不一样的身份。大多数时候能做好一个母亲、妻子、员工,已经是分身乏术了,可我无法认同。在兼顾这些身份的时候,抢先愿意放弃的是“做自己”。

      但我身边的这个姑娘,周转于这些身份之间,依然是一个闺密,也是一个女孩。她依然如年少的旅伴那样和我旅行、阅读、散步、聊天,既没有因为做妈妈很辛苦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因为做妻子很不容易而切断年少时的梦想。在身份的切换之间,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我总是很高兴,一年又一年过去,她依然是她,仍有少女的影子。

      若说爱情需要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友情又何尝不是。

      或许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彼此都努力将自己的心修炼成一座丰盛的游乐场,才让友情成为一张入场券,得以共享这个丰富的世界。

      她和我一样喜欢咖啡,于是常常寄漂洋过海的快递给我,塞下澳大利亚当红的面膜和送给我父母的保养品,用那种“不为什么,只是想让你开心一下”的态度和我分享着她的生活。她热爱海洋,喜欢到处潜水、游泳,也学了捕鱼。然后在某个夏天,她独自飞去汤加自由潜,在偌大的抹香鲸母子身畔游过,伴随着世界上最早迎接日出的晨曦,发来长长的微信告诉我对视的那一刻所感受到的震撼与感动。

      她喜欢动物,也乐于了解动物知识,趁着我来的时候,专程陪我到悉尼动物园看考拉和长颈鹿,然后给我讲鸭嘴兽这种印在澳大利亚20分硬币反面图案的小动物有着怎样令人惊奇的生命。她拥有丰盛的知识储备,却毫不自负,只是温和而认真地与我分享习得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对我说:“小暖,我们晚点走吧,我想带你仔细看看它们。”

      那天的鸭嘴兽极其给面子,活泼地游来游去,展示着各种生活风貌。但那一刻,我无比庆幸身边拥有这样的朋友,读过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懂独处也追求营养,在信息和时间的洪流里有筛选与决断的能量。或许正因为见过山川河流,看过辽阔与悠远,于是不贪心也不仅仅盯着当下,不随波逐流也不犀利尖锐。

      她从不吝啬对我的肯定,却也从不隐藏真实的建议和审视。我身陷错误的情感中,她以淡然的态度指出我的问题,句句戳到心里,却也看着我把碎玻璃碴勉强拼好,用轻轻柔柔的陪伴修补一直以来的胆怯和自卑。

      是这样的闺密让我越发相信生命不该仅限于此,人生还有另一些开阔的样子,也越发想不断地提升和进步,拥有与之匹配的能量和光芒。

      曾经和朋友聊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情感的建立都是源于快乐。聊天很快乐,见面很快乐,怎么都快乐。可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也就从表面的美好过度到了内心的真实。他说:“无论爱情、友情,三分爱人,七分爱己,别放肆去爱,也别放肆去伤害。留分寸,才得永恒。”

      我当然也曾有过在心里为好朋友进行排名的年纪,也在年少无知时以为“我对你好,你就要将我视为最重要的朋友”,但越长大越明白,计较付出与回报,是利益般的情感交换。真正良性且持久的友情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与捆绑,只凭彼此的投契来吸引。

      那年我没来得及参加薇薇在巴厘岛举行的婚礼,我许多需要人陪的时刻她也并不在身边。可在时间的洗礼下,彼此会变成没有血缘的家人。好的友情是如鱼得水,是来去自如,是旗鼓相当,是分享与分担,是共同前进与成长,是你来我拥抱,你走我能懂,是放心和安心。

      回头去看,我和薇薇在时间的分割线里有很多场分离。她离职,搬离北京,结婚,定居悉尼,可谓天南海北,千山万水。我们早就过了需要事无巨细地分享、几天不见就浑身难受的年纪。我们也绝不可能相互猜忌,彼此揣度,甚至根本想象不出能有什么事来切断大家的联系。但这才是我能想到的最正向且干净的友情,不黏腻也不虚伪,就像我最喜欢的春天,清爽明朗,微风拂面,一想到就会忍不住笑得眯起眼睛。

      台北旅行结束时,她提前一晚离开,我送她上出租车,之后一个人去逛书店。她快到机场时,发来一张台北101遥远的图片,问我:“才半个小时你就在远远的地方了,看得到我在和你挥手吗?”我离开悉尼的那个傍晚,她和她老公把我送到公寓的路口,我们拥抱后分别。我过了马路后回头看,他们手牵着手走进盛夏的街头公园,身影渐渐消失不见。我发了条微信给她,谢谢她这几天的照顾。而她很快回了信息过来,说:“你说要回去听着怪怪的,虽然没几天,可总觉得你就在身边。”

      一次又一次,我们并不知道下一次相聚的日期,却无比确信我们总在一起,谁也不曾离开。

      纵使依然有无数分道扬镳在前头,也自有清风朗月,定能在不久之后一起坐下来,继续欢歌对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