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中秋夜 ...
-
题记:那一夜的烟花映在他们的脑海他们的心灵他们的记忆中,美轮美奂,精彩纷呈。
军训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大家经常一起打球比赛,期间十一班胜多输少,毕竟有个体育特长的体育老师作为副班主任。时间过得飞快,军训汇演结束了。作为有优秀班主任的十二班拿到了汇演第一名。两个班的同学渐渐的开始了较量,这次的军训阶段各班总体一胜一负,勉强打成平手。
四位正副班主任面对同学们高涨的情绪,心里很受鼓舞。决定,以后十一班、十二班要经常一起比赛,无论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相互督促,一起进步!为此,四位老师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群,群名叫德艺双馨。
军训之后正好赶上中秋放假,大家也只能用手机□□联系了。
中秋夜,皓月当空!魏然还沉浸在刚当老师的兴奋之中。可又找不到人诉说,这该如何是好。幸亏,有□□群。魏然率先发言。
然:嫦娥独守明月。
没想到平日读书不多的魏然竟然借嫦娥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
阿妹看到之后,顿生佩服之情,“有李白‘我寄愁思与明月’的范,我这个有诗歌特长的老师也来秀一下。”
妹:相思毫不停歇。
张阳看到阿妹的话,想起前几天在操场边那美好的情景,内心甜如蜜。‘相思’?莫非……
阳:后羿望天兴叹。
任雪是个爱热闹的人儿,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她呢?差点错过最后一句。
雪:遥盼何时相约?
魏然一看相约俩字就兴奋起来,准备相约中秋夜!就是一个听了风就想下雨的人。
估计如果阿妹看到魏然兴奋着跑跳的样子,刚刚心里夸他的意思必定荡然无存。人家一句“盼相约”,他就坐不住了,一点也不矜持。
魏然发出邀请。
“今晚约,老地方。”
老地方?群里一阵骚动,张阳和阿妹心知肚明,只有任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地方?莫非是交警驴—交警队对面的老地方驴肉汤馆?大晚上的,吃驴肉能消化么?”也难怪,七年前校庆的烟花观赏会,任雪没有一起欣赏。
2001年秋天,学校五十周年庆典,好不热闹。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们莒南一中迎来了五十周年庆典……”任校长站在讲台上激扬陈词,那时候他的头发还茂密些,这几年估计工作劳累、疲于应酬,再加上没有保养好,脱发越来越严重。
校庆的晚上,校园里燃放烟花。魏然家住在附近,看着这这美丽的烟花,跑去同住一个小区的阿妹家,喊她一起去学校看烟花。
阿妹也被这难得一遇的烟花吸引,而且校庆期间,学校放假,也没有什么作业,自然很放松,也就和魏然一起去学校看烟花了。
他们来到学校,可是学校里有教学楼和高大的杨树的阻隔,却越发看不到全景。无奈,阿妹正要打退堂鼓,准备回家。
“我知道一个绝佳的地方,保你能看见最美的烟花。”魏然信誓旦旦的说。
阿妹将信将疑的跟着魏然来到了育贤楼,爬到四楼。阿妹似乎明白了。因为烟花是在操场燃放的,而育贤楼离操场最近,透过四楼北面的窗户自然可以看到烟花。
可是,烟花升到空中很高,要把脑袋探出窗户,还得仰视,看不了几分钟脖子就酸疼。
“这样子看是挺好,可是有点累。”阿妹说。
“我说的地方不是这里,你等着瞧吧。”
魏然领着阿妹继续往上走,可是,育贤楼就四层啊。莫非……
走到天井下面,阿妹有些害怕。
“不上去了吧,这样太危险了。”阿妹说。
“没事,保证安全。”
魏然先上去了,阿妹壮着胆子爬着。
快到井口的时候,阿妹伸出头来。秋天的微风,没有夏天的燥热,拂过她的头发,吹过她的脸颊,那样的惬意。
魏然把阿妹拉了上去。
站在楼顶看烟花,一朵朵,就在眼前绽放,无比美丽。仿佛置身花海,绚烂。烟花绽放的光亮映红他们的脸、手、衣服……阿妹看着烟花,美丽的烟花如同张阳老师迷人的微笑,阿妹幻想着。魏然看着阿妹,仿佛站在地平线上一起看流星雨一样,但是魏然无暇欣赏“流星雨”,因为他眼中只有阿妹幸福的微笑。
其实,在魏然领着阿妹进校门口的时候,就被值班的班主任张阳远远的看见了。“这不是魏然和阿妹么?他俩……不会谈恋爱了吧?”张阳心里一颤“谈恋爱影响学业!”
张阳跟着他们来到育贤楼,看见他们上了四楼,最后竟然爬上了楼顶。
张阳拿着手电筒慢慢的爬天井的梯子。
楼顶上,魏然看着阿妹入了神,不由自主的靠近、靠近。
魏然双手搭在阿妹的肩上,微闭着眼睛,深情地看着阿妹泛红的嘴唇,低头吻下去……
阿妹被魏然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
她本能的将要用手去挡……可是!
还没来得及挡呢?一道强光从两个人的脸中间穿了过去,把两个人的大红脸照的发白,两个人都睁不开眼睛。
“你俩干啥呢?”
“啊~啊~嗯~嗯”两个人支支吾吾半天。
张阳关掉手电筒。
“老板~~~”张阳快速搜索着借口。阿妹已经深深的低下了羞愧的头,不好意思再看张阳。
说话间,张阳爬上楼顶。
“我们在这里看烟花呢,你也是来欣赏烟花的?”魏然想借机岔开话题。
“看烟花?通过对方的眼睛看烟花的?!”
“老师,你误会了。”阿妹开口说道“刚才看烟花的时候,烟花的粉尘被风吹到我的眼睛里了,魏然帮我吹眼睛的。”
张阳看着阿妹,心想“阿妹平时是个老实孩子,学习也好,应该不会骗我的。”
“哦,这样啊,是老师不对,误会你俩了。可是你俩大晚上的跑到这里看烟花太危险了。”
“嗯,不会有下次了。那,老板,我们现在就下去~?”魏然询问道。
张阳本是害怕他俩早恋影响学业,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既然没有这事,张阳也就放心了。
“既然都来了,又有如此美景,允许你们欣赏完再下去吧。”张阳老师说。
他们三个人就一起欣赏起烟花。
站久了,都觉得有点累。他们就躺在楼顶上。楼顶是沥青做的防水,白天太阳的炙烤下,夜晚还是很温暖,躺在上面,浑身被温暖着,很舒服。
他们三个人躺下来,张阳躺在中间,烟花就在他们头顶绽放,那一夜的烟花映在他们的脑海他们的心灵他们的记忆中,美轮美奂,精彩纷呈。
魏然躺在那里激动着,他感觉到阿妹拒绝的动作。
阿妹一直把魏然当哥哥,没想到魏然竟然……阿妹心里默默的喜欢上了张阳。她用余光看着身边这个优秀的男人,心里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这个楼顶就是所谓的老地方。
任雪忙问张阳,老地方在哪里。张阳跟他说,校门口集合,一起去。
魏然迅速穿好衣服,到了阿妹楼下,不一会儿,阿妹也下来了。他俩一起走到了学校门口。
然后见张阳、任雪还没有来。在手机□□上说了句:嫦娥邀我俩陪她,先行一步!
魏然和阿妹先一步来到楼顶。
皎洁的月光下,他俩坐在温暖的楼面上。魏然转向阿妹“我想把七年前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
阿妹心里明白七年前的那个初吻,没有吻成的初吻。可是,她对魏然真的没有男女之情。
“对不起,魏然,我一直把你当哥哥。”
魏然伤心的看着阿妹,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你心里就只有他么?”
阿妹低头不语。
“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我还是不如他?!”魏然低声的咆哮着。
“对不起。”
“你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心甘情愿。”
说完两个人都望着圆圆的月亮。
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
阿妹又在□□上写到:佳人赏月倚高楼。
魏然告白失败,自然想借酒消愁。
然:还差一瓶二锅头。
张阳和任雪赶到校门口,没有看见魏然和阿妹。张阳正准备打电话给他们俩,掏出手机看到□□留言,尤其看到魏然“大才子”写的经典,不禁笑了起来。
阳:才子无酒何以醉?
写完就跟任雪说“你先在这里等会,我去去就回。”
任雪又被张阳的话搞得莫名其妙。肯定是□□群里有什么事情。
任雪打开手机,看到了他们富有诗意的对话,张阳肯定去买酒去了,呵呵。
雪:今宵与君解千愁。
中秋夜,店家都早早关门回家团圆去了,张阳转了大半天才找到一处,买了一瓶白酒两瓶啤酒,还有瓜子月饼小吃纸杯等物品。提着大大的塑料袋和白雪一起去了“老地方”。
四个人在育贤楼上吃了起来。皎洁的月光下,张阳、任雪、阿妹有说有笑,只有魏然一反常态,只管喝酒,仿佛有心事。
张阳老师提议:“大家在□□群里的留言都非常的有诗意,今夜何不做个游戏。每人一句,看谁写的经典。”
任雪和阿妹还没来得及公开表示支持这个想法。魏然竟然活跃起来“我同意!!!”
其实魏然想再一次打败眼前这个帅气的情敌,纵然用他不擅长的方式!
说罢,一片云彩恰巧遮住了月光,任雪先来。
雪:夜朦胧月朦胧我看嫦娥亦朦胧。
阿妹听完,看着张阳自信的眼神,越发显得迷人。阿妹心里想着张阳。正好那片云彩转眼就已经飘走,月亮依旧皎洁。
妹:月明亮心明亮你我未来更明亮。
作为优秀的语文老师,这点文章还是能应付的。
阳:国团圆家团圆普天之下皆团圆。
任雪和阿妹都被张阳老师的文采所折服。
思考了半天,魏然借着微醉的酒意,终于出口了。
然:菜喷香酒喷香吃个月饼喷喷香。
本来大家对魏然语言的与众不同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听完之后还是被魏然的话弄得啼笑皆非。
“有意思,有意思,这局魏然最棒。”大家纷纷表示。
“这次我先来,看你们如何应对。”魏然开口说道。
然:痴情醉,醉痴情。我若不痴情,何来痴情醉。
魏然想借此句表达他对阿妹的痴情,而被拒绝后买醉。都说魏然是个大大咧咧的体育老师,但是也有弱软的地方,他对阿妹的心意就是如此。
七年前的那个夜晚,阿妹就知道了魏然的心意。可是,阿妹的心里已经有了张阳,即使大学四年,两个人毫无联系,阿妹还是始终想着张阳。张阳是阿妹的初恋,都说初恋最珍贵。阿妹看看半醉的魏然,觉得心疼,也无奈。再看看张阳,为什么就不能忘记当年张阳把自己的情书烧了的事情呢?如果选择原谅,或许还能重新开始,阿妹陷入了沉思。
妹:相思苦,苦相思。我若不相思,何来相思苦。
任雪看着魏然和阿妹,模模糊糊的感觉他俩应该有故事,而且看阿妹看张阳的眼神,任雪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韵味。但是,任雪却没法放弃她对张阳的爱恋。
雪:放手难,难放手。我若早放手,何谈放手难。
张阳默不作声,其实,阿妹的心思他早就明白。任雪的心意他也明白。七年前他对阿妹——这个清秀的女孩渐渐的产生了超越师生的莫名的感情,星星的火苗一直跳动着,至今没有熄灭。而面对任雪的好,张阳虽然尽量避之,但终究没办法拒绝。他怕伤害任雪,就像当年伤害阿妹一样。
现在阿妹回来了,他已经做好了选择,既然已经和阿妹站在了同一个层次,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张阳觉得这种气氛太沉重,想着借机换个话题。
阳:读书好,好读书。若是好读书,自然读书好。
原来张阳借用了当年语文课本里面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道课后题。
渐渐的,谈话的氛围变成了回忆的味道。回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那美好的三年,犹如今夜的月光一样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