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离去 ...

  •   “恕老夫直言,小姐这眼疾恐怕是娘胎里落下的……”年过半百的大夫捋了捋胡须,有些语重心长,“若说是后天所致说不定还能调养一二,可这……恕老夫无能为力了”

      说罢,将手从郑子歆的脉门上松了开来,将小几上放的银两又推了过去。

      “未能医好小姐,这银两老朽受之有愧,还请大人收回去罢”

      话音刚落,坐在下首的陈氏,她的母亲就已经红了眼眶,默默走过来将手覆上了她的手背,给予无声的安慰。

      郑子歆倒是没什么所谓的,但此刻也心中一暖,唇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缓缓回握住了陈氏的手。

      来到这里的时日虽尚短,但能感受到全家上下真心实意的体贴与呵护,与她所想的世家大族那些勾心斗角不同,父亲郑羲一生只娶了母亲一位妻子,两个小妾也是孝静帝所赐不得不收之,却从未踏足过半步,府里只有她和大哥两个孩子,大哥已经成年功名在身,只余了她年龄尚幼,又是个病怏怏的身子,还有胎里生的眼疾,如何不让全府上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不得不说天道轮回还是有几分道理吧,上辈子救人无数,这辈子才能得了这样的造化,重生在这样和睦美满的家庭里,如此想来她死的倒也不冤。

      她这眼疾自打出生就在求医问药如今十年过去了也没个结果,郑羲轻叹了一声,也知道不可操之过急,“先生是杏林圣手,远道而来十分辛苦,这些诊金聊表谢意,万望收下”

      “哪里哪里,老夫不过是一介草民罢了,哪里担的上杏林圣手的名号,若论起真正的杏林圣手,恐怕还大有人在”

      奉老已是东魏有名的名医了,能让他如此赞赞称奇的人恐怕并非浪得虚名,郑羲眸中一亮,来了兴致,“哦,如此说来,奉老还有别人推荐?”

      郑子歆抿了一口茶水又放下,琢磨了半晌才隐约想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张仲景若是在世,她这眼疾说不定能有几分转机。

      片刻后又哑然失笑,华佗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就已去世,如此已是东魏年间了。

      “不知大人可听说过建安三神医?”

      郑羲正色起来,“神医之名,天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华佗,张仲景,以及董奉董道长俱是当时名士,杏林回春的名医圣手,只可惜早已仙逝了……”

      “正是如此,老朽要说的并非是建安三神医,而是建安三神医的传人,东汉年间华佗名气最盛,可惜也仙逝的最早,张仲景次之,只留下了一部《伤寒杂病论》传世,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后人,唯有董奉董道长行事最为低调,又信奉玄学,长期打坐练气因此活的时间稍微长久些,也曾收过几个门徒,将一身医术倾囊相授,百十年过去也流传了下来”

      “说来也是我有机缘,巧合之下数十年前曾有幸蒙了董天师一位后人指点,这些年来医术才得以突飞猛进”

      说到此,郑羲眼中已溢出激动之色,竟顾不得许多一把握住了奉老的手,“还望奉老如实相告那位董天师后人的下落,若能治好小女,在下感激不尽,万贯家财,奇珍异宝,或是功名利禄,只要奉老说的出,我郑某定能做的到!”

      郑子歆有些动容,“父亲……”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这眼疾多半是神经系统的问题,若是搁在原来生活的地方,也就是上个手术台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手术大大小小她也做过无数台了,只可惜这里是药石贫瘠的古代,罢了,又何必让他们失望呢,就当留个念想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朽行医多年早已视钱财如粪土,却没未见过像国公如此礼贤下士的人物,只不过是留个口信罢了,哪里用得着国公如此,数十年前我曾在江西豫章偶遇那人,数十年过去也不知是否还在那里,国公若有心便去一寻吧”

      郑羲闻言,拧起了眉头,江西豫章并不在东魏境内,而是在与东魏隔江相望虎视眈眈的南梁境内,然而看了一眼女儿,他又下定了决心。

      “好,多谢奉老告知,阖府上下感激不尽,在下已为奉老准备了宽敞明亮的暖室,还望奉老在此逗留个数日,好让郑某略尽地主之谊”

      “夫君,你当真打算……”

      “我意已决,你无需再劝,京城的局势你也知道,我既已淌了这浑水便没有再抽身的余地,再过些时日怕是邺城也不太平了,送歆儿去南梁一为避祸,二为求医,等到开春你也去乡下的庄园避一避”

      他二人少年夫妻,秉烛夜谈间毫无避讳,陈氏知他是为了自己为了女儿好,却仍有些疑惑,“老爷,我郑家自从西汉年间起就是名门望族,历经东汉,曹魏,西晋多少战乱都过来了,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加鼎盛,怎么如今却要……”

      陈氏想到那个词便有些胆颤心惊,住了口,郑氏一门忠良,怎么如今……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良禽择木而栖,我郑家若是不能再进一步便是死无葬身之地,齐王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郑羲一语道破重点,怕妻子担心,轻轻揽过她的肩头,柔声道:“你放心,我自是做了万全准备的,绝不会陷你们于险地”

      趁着夜色一辆马车悄悄驶出了邺城,短暂的逃离了烽火却又陷入历史更深的漩涡里,彼时的郑子歆若是知道恐怕今生就再也不会回邺城了,如此也就没有以后的故事了。

      “嘎吱——”一声轻响,厚重的朱漆宫门被推开,殿内已经许久不曾有人问津,落满了灰尘,光线缭绕间尘埃飞扬,颇有些呛鼻,一队身穿赭蓝色宫装的宫人簇拥着当先一位俊秀挺拔的少年悄无声息地迈了进来。

      少年的轮廓虽还稚嫩,但脸上已经有了坚毅的神色,走到殿中央,面对那高高在上的龙椅跪了下来,外面喊杀声震天,宫门又悄无声息合拢了来,少年的声音铿锵有力,“臣请皇上上路!”

      不是不紧张的,这是他第一次杀人,虽没有拿刀剑,但也算杀人不见血,尤其这人还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子,如今却也沦为了阶下囚。

      案牍前的阴影里有人影动了动,随即发出几声尖锐的冷笑,“呵呵……好一个高澄……好一个高洋……好一个高家!狼子野心,枉以为一门忠良,朕真是看错你们了!”

      他破口大骂了几句又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片刻后才将目光凝至高孝瓘的身上,那眼神冰冷刺骨,犹如被毒蛇缠绕一般挥之不去。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进承乾殿,叫你叔叔高洋亲自来!”

      高澄已死,高洋虽已娶妻但并未生子,这少年说不定就是高澄那老儿的几个孩子之一。

      这殿里的温度似乎也冷的过了头,高孝瓘端着托盘的手微微一颤,又低声重复了一遍:“臣请皇上上路!”

      在这承乾殿里被幽禁了数月之久,元善见早已瘦的皮包骨头,眼窝深陷,不成人形,离的近了还能闻见身上刺鼻难闻的气味,就算此时不死也活不长了。

      “我若不从,你待如何?”他又冷笑了数声,嗓音粗粝难听,又是一连串不堪入耳的粗言秽语,状若癫狂,死死抓住了龙椅上高昂的龙头不肯撒手。

      高孝瓘深吸了一口气,稳了稳心神站了起来,“我虽年幼却也知这东魏的半壁江山都是我高家打下来的,兔死狗烹,你不配当这个皇帝,也不配见我二叔,去九泉之下替我高家上上下下二百七十九条人命赎罪吧!”

      随着丧钟响起来的是天际降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城头的魏字旗换了斗大的齐,还有远处城门口士兵的欢欣鼓舞,这应该是今冬最后一场雪了,今夜过后,就是新的朝代了,高孝瓘缓步迈出了大殿,手里拿着传国玉玺,听着身后歇斯底里的惨叫逐渐悄无声息,心想。

      公元550年高洋大军压境,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天保,建都邺,年仅二十一岁,为北齐显祖文宣帝,追谥亡兄为文襄皇帝,尊嫂元氏为皇太后。

      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不同的是他们的居所从齐王府搬到了皇宫,以往见到二叔要行长辈礼,如今要改口叫皇上,行君臣大礼,高洋虽有心免了这些规矩,奈何如今已是天子,君臣之别还是要分的。

      这一日高洋下了早朝未免有些烦闷,朝臣们都在启奏如今他膝下无子,应广纳后宫,为高家开枝散叶,早日立储,好保社稷无虞,可他哪里有那个闲工夫,西有西魏虎视眈眈,北有柔然契丹不时进犯,南有南梁隔江对峙,满脑子都是天下大事,更何况也不想辜负了发妻李祖娥。

      想到妻子高洋心底又柔软了几分,脚步一转,就迈往了坤宁宫。

      刚坐定了没多久,一杯热茶还没饮完,就听见宫人的禀告:“太后驾到——”

      李祖娥如今已是皇后了,虽然强自镇定,但仍有些担惊受怕的样子,高洋抚了抚她的手背,示意无碍,起身迎了出去,李祖娥也赶忙跟了上去。

      “见过太后,太后娘娘万福金安”还未等她行完礼就被人一把托了起来,元氏笑的一团和善,拉着她的手将人按在了下首坐下。

      “一家人何必多礼,来,何太医,给皇后娘娘瞧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言不合就要给人诊脉,谁也没料到这一出,高洋的脸上已露出了不快,而皇后更是尴尬,手放在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子进啊,今早朝堂上的事哀家都已听说了,你大哥去的早,长嫂如母,这些事也只能哀家替你操心了”元氏一边轻呷着茶水,鲜红涂了蔻丹的指甲在杯盖上发出刺耳的轻响,语重心长地道:“先给皇后查查身体看看有无大碍,若是不济事,咱们本就是一家人,你大哥的几个孩子也是你从小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什么样的人品性格你也都是清楚的,不如就过继了过去也算给你这一脉留个香火”

      高洋在心底连连冷笑了数声,好一个元氏,倒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当初齐王府妻离子散的时候依附于他重振旗鼓,大哥在世时并未立世子,死后就算卷土重来称帝也该是嫡子,只是当时情况未明,元氏又不愿背上谋朝篡位的骂名,也怕他像大哥一样操纵自己的孩子当个傀儡皇帝,日后难逃一死。

      如今他已登基称帝,根基渐稳,朝中却有人提出此事,拿他没有子嗣大做文章,元氏却又迫不及待跳出来为自己的孩子谋条后路,不得不让人怀疑此事是否是她在背后授意。

      “早年忙着跟大哥四处征战,冷落了祖娥,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想必有皇子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哪里用得着太后如此兴师动众大惊小怪了”高洋话里话外都在暗讽她多管闲事,元氏却并不生气,将手里的茶水放在了桌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且看太医如何说吧”

      见她如此镇定自若,高洋心里就是一咯噔,果然,太医松开替皇后把脉的手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止不住地叩头谢罪。

      “皇上,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恕罪……皇后天生体虚……阴阳不调……怕是……怕是不能生育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离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