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 4、学生作梗,阻力重重 ...
4、学生作梗,阻力重重
我和凤儿的感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几乎天天有事没事豆往凤儿的门诊里跑,门诊里看不到她,就往她的卫生院跑。不管她在不在,乐意不乐意,一点不乎别人背后怎么说。
恋爱中的男人就是这么“疯”的,毫无顾忌,勇往直前!投入,全身心的投入,爱且恋着,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我不能有一天见不到凤儿!否则,我怕我真的会疯掉!而我不能发疯,至少在当下。
门诊里,看她给病人抓药,看她给病人扎针;卫生院,陪她洗衣服,帮她共同捣腾卧室,整理衣服;在厨房,她烧饭时,我替她烧火,为她洗菜;给她提水,帮她打扫卫生……浑身像是灌进蜜一样,甜蜜蜜、美滋滋的,生活过得阳光而灿烂。我甚至开始试着写诗,写生活,写爱情;开始对着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学唱时下流行的爱情歌曲。
爱情让我着了魔,迷失了心智,忘了自己!前世今生,我是谁?今生今世,我像谁?脑子里,除了凤儿,啥也不是。
生活的琐事,情感的执着,对爱的渴望。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遂心,如诗如画。
真可谓看山,山是诗;看人,人如画矣!
我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激情满怀地抒写着青春里最亮丽的诗章,踏着生命中最悦耳的旋律,跳着我和凤儿浪漫爱情的圆舞曲,朝迎旭日东升,开始一天诗意生活;晚送夕阳西下,重温烂漫情怀。
或许是我跑得太勤了,或许是我们的感情进展太快了吧,金童玉女般的爱情故事尚在酝酿发酵,还在发芽生根的成长阶段,稚嫩得很,正需要用心经营,细心呵护之际,疯言疯语却在小镇里被暗暗地传开来,传到凤儿姑丈的耳里,传到她姑姑的小店里,这引起凤儿姑姑的高度警惕,而我却浑然不知。
谁知道,一双双闪绿莹莹眼正悄悄地瞄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双双摧残爱情的魔手也在不声不响地伸出,企图把稚嫩的爱掐死在幼苗阶段!
爱,疯过了头,我一门心思地只想着见到凤儿,陪着凤儿,一心一意地只想着如何爱她,却完全忽视了周围环境对爱情的制约,完全不懂得她周围的人对她感情婚姻的制约作用。这为我后来爱情悲剧的演绎埋下极其浓重的隐患。
年近而立之年的我,却不明白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是啊,爱情,太理智了,就没有太真的感情;太不理智了,再真再纯的感情,也往往是一声叹息!幼稚而又张狂的我,恰恰把握不准理智和不理智之间的分寸尺度。
悲剧的演绎,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我忽视了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人——凤儿的姑姑,和那个坐在我的班上,每天聆听我讲课的我的学生诗雨。
其实,我的学生已经十六七岁,虽然还是坐在初三的教室里,叫她如何听得进老师的谆谆教诲呢?她的成熟,她的思维方式,怎么可能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对她的老师尊敬有加,唯命是从呢?
我太年轻,太幼稚,太可笑!
或是无知吧。
我是个来自贫困山区的穷孩子,基于我父亲因为少不更事,没有完成学业的遗憾,也基于我父亲对我们兄弟读书教育上深刻的认识,我对同样来自农村的穷孩子便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果他们不用心读书,我就会特别的生气,甚至在班会课上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乃至于发火,偶尔还会挟带句把农村粗俗却是很普遍的口头禅:
“短命的,不读书,你想干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显然,我也是“中毒”不浅啊!那时,我和我父亲一样执著,恪守“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金科玉律!我甚至幻想着通过我的努力、用心,拼搏和严格的管教去改变一批农家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脱去“农”装,走出大山,走进乡镇,走进城市。
很美妙的梦想!
既然这样,罚站那些调皮不听话的孩子,也就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了,虽属不文明的体罚,但在农村,却也是很常见的事。
“百年人家无非行善,千秋功业还是读书。”
在我看来,读书创业,行善积德,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石所在,是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振兴和持久强大的根本所在。所谓“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说的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吗?
这样想着,正处在少女青春萌动的勃发期,不爱读书,思维超前的诗雨也就怎么也无法逃脱被我批评的厄运。
于是李老师“脾气不好,爱骂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为诗雨和她母亲——凤儿姑姑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了。这样,我还能指望我的学生诗雨在她的母亲面前替我美言吗?还能指望凤儿姑姑成为我和凤儿爱情的催化剂吗?
难,难上难,难比登天!
我忽而想起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普通的士兵执着地追求一个高贵的公主,公主被纠缠得很烦,就随口说一句气话: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你爱我吗?那好,从今晚开始,你就每天晚上到我的窗外,给我站岗,连续一百个晚上。
痴情的士兵,果然连续站九十九个晚上,风雨无阻,毫无怨言。公主被感动了,准备在第一百个晚上的时候,答应士兵的求婚请求。
可是,第一百个晚上,士兵没有出现在公主的窗前。很多人不解地问士兵,九十九天都坚持了,为什么最后一天放弃?不觉得可惜吗?
士兵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前面的九十九天,代表我对她痴情而深沉的爱,最后一天,则代表我的尊严。
爱情很重要,但尊严更重要!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士兵,但我不是因维护我的尊严而放弃凤儿,而是来自家庭压力和其他的其他原因导致凤儿最终选择放弃我,另择他人——在我们谈得最为火热,最是如胶似漆之时,在我面前莫名其妙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我也为她后来的人生悲剧写下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士兵一样,倔强的我,也是个认准了的事,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这就直接导致我后来的岁月中,心门紧闭,容不得任何一个女人打开我心扉,走进我的心田,从而演绎了我孤单的生活,孤独的人生。
都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其实没那么简单。恋爱、婚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多多少少受到外界的制约,外人很随意的几句话,可以催化你的爱情,成就你的婚姻,也足以毁灭你的爱情,剿灭你的婚姻。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说的就是这意思。因为凤儿姑姑的存在,凤儿表妹的存在,凤儿的父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在我的身边安插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时时收集着监视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别人有意,我无心,我还能有好果子吃吗?又怎么会不倒霉呢?这样的恋爱如何一帆风顺?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万万不可大意失荆州哦!
尽管凤儿曾多次暗示我:放下身段,和她姑姑搞好关系,和她表妹诗雨搞好关系。遗憾的是,血气方刚又偏偏幼稚无知的我,不晓得凤儿的良苦用心,有意无意地把她的话当作耳边风,依旧我行我素。
虽然,我也曾经试图努力改变我在凤儿姑姑母女心目中的形象:上街时,也时常往凤儿姑姑的小店里走一走,逛一逛,打声招呼什么的,偶尔也买些零零散散的生活必需品。对我的那位学生也一样,特意安排一个生活委员的班干部让她当着,培养她入团。
然而,遗憾得很,小恩小惠,终究是徒劳无益。
想想也理解,谁乐意拿自己表姐一生的幸福做赌注?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还是人么?
于是,离站不久的爱情列车很快就改变了原有的轨道,悲剧的序幕也被徐徐地拉开,我和凤儿的感情从此开始了磕磕碰碰,唧唧歪歪的序曲。
凤儿,和我一样处在极度痛苦和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们彼此欣赏,彼此相爱,心心相惜,另一方面来自她母亲的强大压力,也时常在折磨着她,撕咬着她。这让她常常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凤儿消瘦了,憔悴了,常常以忧悒的眼光看着我,是祈求理解?还是企盼我给予她力量?我知道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灰色阴影。
尽管这样,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有事没事就往凤儿的诊所跑,往卫生院里跑,去看她身着枣红色的衣服,看她一颤一颤的羊角辫,看她给病人抓药,看她给病人扎针,有时也看她吃饭——我喜欢她枣红色的温柔!看我痴情傻傻的样子,她的两颊“唰”地就会红成一朵艳丽的桃花,绽放着少女羞涩的温情。接着,她仍旧是“嘿嘿”一笑,习惯性地伸伸舌头,含情脉脉地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这对我极具诱惑力,很让我痴迷,兴奋。
虽然,我知道她在掩饰什么?
有时,她会冷不防地爆出一句:李老师,我们是不太可能的!她说这话时,脸色突然凝重起来,语气也很低沉,紧跟着就是一声轻微的叹息!
这,哪里是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呢?是善良的暗示,是无奈的提醒。我感觉到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可以安慰她,给她希望,给他信心,给她以力量。我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懦弱和无能啊!
避开她的视线,低头无语,我感觉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心跳也在急速地加快,“噗噗”的声,连我自己都可以很清晰地听到。
看到我一副凄苦、惆怅又无奈的样子,凤儿在叹气之余,便会给我兑了一杯浓浓的蜜水,然后温情地说:
“别生气,我和你开玩笑呢,你也当真?”
她说话的声音气若游丝,底气不足,她不敢正面看我,而是常常是边做事边说,有时,干脆低着头,尽量回避我的眼睛。
我知道,凤儿不是在开玩笑。爱情不应该开这样的玩笑,她如同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婴儿,稚嫩得很,需要的是细心的呵护,永远的,一生的呵护!
但我宁可相信她说的话是在开玩笑,我脆弱而稚嫩的心实在是经不起因失去凤儿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啊!
爱,几乎逼疯了我!
喝着她给我兑的蜜水,我的心甜滋滋,暖呼呼的。所有的痛苦和不愉快顿时被她简简单单的“开玩笑”三个字冲洗得干干净净的,如同眼前辽阔的天空,碧蓝碧蓝的,远处,那淡淡的几缕云翳,恰似淡淡的点缀,淡淡的修饰。
我,又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展望着,憧憬着明天甜蜜的生活!
相爱的路上,连自己教的学生也成为强大的绊脚石。可悲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4、学生作梗,阻力重重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