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药庐 ...

  •   永和十七年,宣州。
      张家的茶水铺子虽然说是个茶水铺子,但因为恰好是南来北往入城的必经之路,店里准备的吃食酒水倒也一应俱全,以方便在此歇脚的客人。
      之前张家两口子若是忙不过来,还能叫自己的儿子过来帮忙。只是这几日,茶水铺子的常客却不见那踏实能干的张小子了,有熟悉的客人看张氏夫妇忙不过来来的样子,便奇怪问道:“怎么就你们两个在忙,你家小子去哪里野了?”
      张大叔给一旁桌上添了茶水,听见这话喜笑颜开:“我儿子可不是野去了,那城西医官的赵大夫见他老实,又肯卖力气,前几天就招了他做学徒去了!”
      那客人听了惊讶了一番,又为张氏夫妇觉得欣喜,又问了几句才作罢。
      那位客人是城里出来踏青的,平日里走到这总要歇歇脚喝些茶才回去的。没事坐在这里说上些奇闻异事,倒是给一旁的客人添些乐子。
      “说到医馆,诸位可曾听说过药庐?”那客人饮了一口茶水,看众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才缓缓说道:“这药庐,可不是卖药的,也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茶摊上有听得感兴趣的,便催促着说道:“你快说是什么人?”
      张大叔见诸位客人听得认真,本也想站在一旁等那位说这接下来的故事。却听见殿外有马儿蹄声,便忙走了出去迎客。
      他站在店铺门口,恰好见一位公子从马上翻身而下。那位公子虽然身着素服,也没有什么装饰,但看上去清新俊逸,品貌非凡,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人,便将人迎了进去,带到一处稍微安谧之处,又端了店中的好茶上来。
      那位公子甚是有礼,对张大叔道了声谢后,才又要了几样吃食。
      张大叔笑着应了了,转身却有些纳闷,这位小公子看着也算是器宇轩昂,怎么口味像是孩童一般,看他匆忙赶路竟然不要些饱肚的,只点了些点心。他这乡野小店,也没什么精致的只有些绿豆糕之类的,也不知那客人是怎么想的。虽然有些想不通,不过毕竟是客人的要求,张大叔也不再纠结,只管去准备了。
      那位公子坐在店中,虽然四处张望了一番,他身材虽然算不上高大,却自有一种灵动之气,只见他听见之前的客人讲到“药庐中人,个个医术超群之时”,黑白分明的眼珠微微一动,已经带了笑意。
      那位客人继续高声讲道:“人吃五谷杂粮,定生百病,既会生病,便离不开医者。只是人有正邪之分,医也有好坏之论,当年医圣张仲景便召集杏林之士,传医术,授医德。因为授业之处乃是一处草庐,这药庐之名,便从此而来。”
      也不知道当初是谁的主意,竟然连医圣的名号都用上了,药庐的那些老家伙果然个个都是成精的狐狸啊……那小公子面上露出一丝怪笑来,不过很快又恢复正常,竖起耳朵听那客人继续讲到:
      “当年前朝皇帝当政暴虐,西南地区瘟疫肆虐,就是这药庐之人不顾生死安危,前往西南,协助地方官员安置病人,研究病情,最终拯救了一方百姓……这药庐经历百年,早已经发展壮大,现在杏林中有威望的医者,莫不出其中啊!”
      这段历史倒是听顾大哥他们讲过……小公子捏了一块糕点塞进嘴里,又听见一个听客笑道:“张大叔,这说来你们家和医圣大人还是本家,说不定你家小子也能进了那个什么药庐,当个悬壶济世的名医呢!”
      张大叔听见这话,忙摇了摇头笑着忙去了。
      众人正嬉笑之际,却又听那人群中传来一声叹息:“说到瘟疫,也不知宣城东山那处疫情如何了……”
      众人一听,朝那发声之处看去,之间一个身穿青灰色锦袍的人正长吁着,又认出来的忙上去行礼:“原来是何知县何大人!”
      那人正是宣州属辖兰溪县知县何岱山,兰溪县距离此处只有二十几里路,同宣州城倒也算紧密,平日里往来的多了,有相识的人并不奇怪。
      何岱山也不摆什么官架子,挥挥手让众人坐下,又看向那位客人:“这位先生,对这药庐似乎十分了解,不知可否代为引见一番啊?”
      那位客人抚须微微一笑,并不言语。
      众人虽知晓何岱山为人亲善,但毕竟是官,见他和那人似乎有所商议,也都不做声。
      何岱山站起身子走到那人桌前坐下,两人互相拱手,又敬了彼此一杯清茶,才又说起刚才的话题。
      茶水铺子里的声音又缓缓升了起来,那小公子麻烦张大叔包好桌上剩下的糕点,又往那何岱山那处望了一眼。
      走出门的那一刻,那位公子心里惊叹了一声:看不出这小小的茶水铺子,居然也会有这么多大人物啊……不过那东山县的疫情,他拧眉思索了一阵,正要跨上马去,却突然见一旁一架马车缓缓经过。
      那路虽然是主干道,但因为铺子门口停放了过往客人的车辇马匹,也因此道路并不宽敞。
      他便站定了,等那马车过去
      却见那车之上的小厮对着车内轻轻问了一句什么,车内又传来一个女子婉转的声音:“既然快到了,就不作停留了,主子说趁着天色早些到宣州城内吧。”
      “是。”那小厮倒是干脆利落,听了这声音便继续驾着那马车。
      那公子本以为这马车是要停下,正要牵马离开,却未想这马车又动了一些。他人倒是没事,马却受了惊,一声长嘶。
      那公子忙拉住马,这马车的主人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他还有要事在身,并不想跟这人牵扯。
      只是那小厮倒是冷喝一声:“当心些,惊了我们主子这罪你可当不起!”
      那公子本来并不在意,听见这人冷喝,抬眸看他一眼,带着一丝挑衅:“你家主子受惊我当不起,我这汗血宝马要是受了惊,你也照样当不起!”
      大约是马车的人听见了这动静,里面突然传来一声“放肆。”那声音并不十分低沉,却又不似一般女子那般清亮,只是言语虽然平静如波,却叫人感觉到一丝无形的威压。
      那位小公子一愣,却见那小厮忙对着马车上叩礼,才反应过来这两个字是说得那小厮。
      他翻身上马,从那马车边走去。
      经过车窗之时,他侧首看向那处,却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静坐其中,那人的模样,并看不清楚。
      等到离了那马车,他才回过心神,奔向那宣州城。
      一定是自己想多了,那人应该是在皇城之中,站在那冰冷的高位之上,看着这芸芸众生挣扎,也包括她。
      那位公子,正是已经离开建安三年的奚朝。
      三年的时间,她早已经不是当年难过就会流眼泪的小孩子了。当年她从皇宫出来,所有人都认为这对她而言,是一件万幸的事情。只有她想不通,为什么那个人可以和她在院中嬉笑漫步,下一个转身却只留给她一纸诏书,叫她远远地离开她再不得相见。
      孙老见她那般模样,在解药呈上去的那天,就带着她离开了建安城,到了一锦州,也就是当年药庐的旧地,将她托付给了顾桐舟。
      她便跟着顾桐舟做了游医,这几年走过的地方多了,她的心思也渐渐沉静了下来。对于当年之事,也已经释怀。
      只不过释怀的,仅是当年殿下遣她出宫一事,有些东西却像是被深埋心底,暗暗滋生,只是从未见过阳光。
      ……
      宣州知府谢崇义早早就接到了诏令,在府衙门口踱步踱了半个时辰,却还是没能等来那位大人物,正焦急之间,却见一匹骏马自东边疾驰而来,到府衙门口才放缓了步子停了下来,自马上下来一个素衣少年,见他站在门口,也不见外,拱了手便喊道:“敢问大叔,这里可是宣州府衙?”
      谢崇义微微愣了一下,觉得这位……是在不像是那位大人物啊。只是他心中忐忑,又不敢太确定,只得也拱了手说道:“正是宣州府衙,不知这位……公子,这位公子是?”
      那人正是奚朝,她微微一笑说道:“我是从锦州来的,来此找一位叫做顾桐舟的先生,不知他可在此处?”
      谢崇义眼睛一亮:“原来是顾大夫的同门,快请进……”又想起他在此本来的目的,才顿了步子,叫一旁的衙役过来领奚朝进去。
      奚朝这才知道站在门口的这位便是宣州知府,忙行了礼说道:“原来是谢大人,方才失礼了。只是不知谢大人为何站在这门口?”当然不是为了迎接她这个无名之卒吧。
      谢崇义微微一笑:“本官今日有贵客光临,因而在此候着。”说罢,又对衙役使了眼色。
      奚朝自然看出这位谢大人想必是由要是在身,也不再打搅,拱手谢过便跟了衙役进去。不过能叫堂堂知府大人在门外守候的贵客,想来身份一定很高吧。
      奚朝摇摇头,不再想那些无关的事情,还是快些见到顾大哥,问问他东山疫情之事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药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