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品红楼一“笑”,读人生百态 ...

  •   重读《红楼梦》,再次为红楼一“笑”震撼。在全书众多的欢笑场合中,既有深度又有力度,堪称文学作品中形象性与典型性典范的,当属第四十回整个大段“笑”的描写: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说。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了,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略有鉴赏力的读者,读了这一段精彩描写,除欣赏人各异同的一“笑”之外,更会诱发读者自己的笑,但是,一笑掠过,闪现在脑海里的却是这一“笑”背后的心酸和悲凉……
      品红楼一“笑”,为什么会有如此震撼效果呢?我们作为红楼的一位普通读者,有这样三种理解:
      一、品红楼一“笑”,充分体验到了形象性描写所达到的高度。由于作者曹雪芹精心布局,生花妙笔,把每一个人的笑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达到了人各不同,笑态迥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地步,这必然会攫取人心,让每一位读者会随着人物的笑而笑。这就使得文学作品中形象性描写达到了相当高度。
      只有形象性这一步还不够,不能为写笑而写笑,必须把这些精彩描写融入内在的东西,使他赋予社会性,揭示社会本质,这才算得上成功的描写。红楼一“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她没有停留在描写这一层面上,而是把直接性的外在的生活形态描写,指向了间接性的内在的生活本质的揭示上,把一般性描写上升到了典型性描写的高度。
      二、读人生百态,充分体验到了典型性描写所达到的高度。作为爱红读者,在认真阅读时发现,在高贵的荣府贵族家庭中,这伙贵族主子们的笑,是建立在刘姥姥这个农妇甘心出丑的基础之上的,是她这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为了讨得贾母等主子们的一片欢心,死心塌地的情愿做众人之下的一个小丑,而受人嘲弄,认人摆布,最终求的一丁点好处。
      每当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地油然生出一种难以说出的内心悲凉和心酸,更难以笑得出来;进而发现,在荣国府这样的贵族家庭,连“笑”的等级都鉴得清晰地分晓,主仆有别,人生百态——主子可以开怀大笑,笑疼了肚子还要下人给“揉揉肚子”;然而奴才们的笑,就只能躲出去偷偷地笑,甚至还要忍住笑来伺候自己的高贵主子。这样的描写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心酸感和悲凉感,令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在这里,作者已经把高度的形象性描写悄悄地推波助澜,驶入高度的典型性描写轨道,使描写效果达到了极致——更是上了一层楼,达到了新的深度和新的高度。
      三、品红楼一“笑”,读人生百态,充分体验到了形象性描写和典型性描写所达到的新的深度和新的高度。形象性是重要的,没有形象性,典型性就会失去依托;而典型性则是对形象性的深挖和揭示。只有通过外在的直接的有限的形象的笑的描写,来暗示内在的间接地无限的典型的笑的意境,才可以更恰当地把对生活现象的描写与生活内在的揭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进而达到反映生活,获得揭示生活内在本质的新的深度和新的高度。
      因此,摘取《红楼梦》一叶,便可窥视其全貌,便可窥视其作品的深虑和精湛,这才是文学作品成功的标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品红楼一“笑”,读人生百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