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话到沧桑语始工 ...

  •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说的正是南唐后主李煜。我看到很多网友说他是昏君,甚至有人说他为美人而死,某月光心里真是纠结得要命!为什么不查阅一下历史再来评价他呢?

      说实话,李煜是某月光最喜欢词人,他的所有词,尤其是后期的18首经典之作,月光可以倒背如流。尽管未完全脱离花间词派的风格,但亦是云间词派的创始者了,更是为后来的豪放词派打下了伏笔。

      也许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皇帝,因为他本无帝王之心,他所向往的只是闲云野鹤的惬意生活。然而世事无常,别无选择的他无奈被逼上了国主的宝座。可是,他绝对不是昏君!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煜生有奇表(重瞳,此为其字“重光”的由来),天资聪颖,颇具才华。因他天性柔善,不愿介入嫡亲宗族的政治纷争,便避罹于书籍、艺术、爱情之中。而正是由于他这种天性使然的倾注,方使他能够“精究六经,旁综百氏”,“通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崇信佛法”。尤在诗词歌赋方面,更是呕尽心血,虽多为缱绻幽凄之境,然婉约中尽显大气!将人性中的情感、情绪、情爱发挥到淋漓尽致,不愧为一代且世代相传的宗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描述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一个能作出如此温婉这词、曼妙之律的人,怎会昏庸弩钝?!

      众所周知,南唐中主李瑾在位时,数次攻打周边邻国,甚至北方大国后梁,却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无功折返。而他的几个儿子更是为了争储互相算计、倾轧。南唐多文人,重文轻武。诸多因素导致了南唐国力的迅速衰竭。而中主六子,也就是李煜,却躲进山中寺院,潜心修文、作词、音律、书画,刻意远离宫中的权力斗争。尽管后来亦被卷入争位斗争,却实属无奈、身不由己。

      李瑾传位时,南唐已为北宋附属国,帝号改为国主,依附赵氏,当时众子皆因权力倾轧等原因而亡,仅有李煜一人,遂其继任国主。在他在位的15年中,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国家渐渐恢复生机。但北宋一统天下乃历史之趋势,在此期间先后攻下了几乎所有的小国,南唐则是最后一个灭亡的。李煜费尽心机,与赵宋斗智,甚至使计说服了赵匡胤同意自己将中主李瑾以皇帝的身份下葬、用谋将灭亡危机转嫁后汉(尽管自己最后也难免步其后尘,但在当时也是不得已之举)……不要忘了,由于李瑾的好战,南唐在南方几乎没有盟国,甚至与邻国之间还存在敌对关系,要在如此乱世中生存,何等艰难!

      尽管李煜唯贤纳士,勤政为国,但南唐腐朽没落的气息已经深入骨髓,这预示了死亡的定局。加上其间北宋的离间计让南唐失去了最骁勇的武将(抱歉,时间久了,我记不清名字,但私以为这是李煜所做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决定。),亡国之音近在耳畔。

      然而,在宋兵攻到金陵城下之后,久攻不破。李煜率领所剩无几的兵力及全城百姓坚守金陵城长达一年之久,直到弹尽粮绝,甚至连一点食盐都没有了。后,原本打算自尽与国同亡的李煜又以投降入汴京为条件,交换了赵匡胤绝不屠城的承诺,以一己之身救下全城百姓的性命。

      试问,一个昏庸无道的昏君,怎能执政风雨飘摇的破败之国十五年?怎能坚守城池一年之久?

      我喜欢李煜,不只是因为他的词家盛名,更是为他身为文人却一肩挑起一国之责的坚韧和傲骨,尽管那并不是他想要的,但却丝毫没有退避!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映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霑衣!”(《浣溪沙》)每次读到他的词,想像那抹空灵身影遗世独立于苍穹皓月下遥望江南的飘渺风姿,便有潸然泪下的冲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话到沧桑语始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