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义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悲剧英雄,平安时代末期(中国南宋时期)的武将,从22岁开始征战生涯,到30岁自尽,未有败绩,被日本人奉为战神。义经的一生很悲情,他出生的时候正值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杀,自幼过着如阶下囚一样的生活,为了逃避出家,13岁时从京都逃亡奥州(现在的北海道),得到雄踞北方的藤原秀衡庇护,直到22岁,义经的哥哥源赖朝起兵讨伐平家,义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其实他的征战生涯并不长,有名的战役只有三次,但是在源氏打败平家的战争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源平之争结束之后,可能由于义经本人不善政治,与哥哥源赖朝发生了摩擦,受到赖朝的猜忌,最终又与赖朝决裂,逃亡奥州。最后因为藤原秀衡去逝,其子藤原泰衡软弱无能,在源赖朝的一再威胁下,派人围攻义经,义经最终自尽。总的来说,义经的故事是个很符合日本物哀美学的传奇,命运坎坷,短暂的辉煌过后,便壮烈的死去。日本人向来把武士比作樱花,义经的生命轨迹则十分符合樱花的气质。在平安时代,日本所谓的武士道并没有形成的时候,义经身上透出武士的牺牲精神,很可能成为了他为后世武士推崇的原因。
我的小说只是自己主观的想象了一些关于义经的片段,把他的正妻作为了故事的主角。事实上,在日本流传的义经传奇中,真正大名鼎鼎的是义经的爱妾白拍子(穿男装表演和歌的女艺人)静,也是一个相当有勇气的女人,义经在从京都逃亡的时候,抛下了其他的姬妾,只带了正妻和静,但是在途中因为要翻越雪山,带着静不方便就让静回到京都,但是静还是被抓到镰仓拷问她义经的下落,静始终没有说。静还为义经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是儿子生下来就被杀了。静是当时很有名的白拍子,源赖朝要她为镰仓的官员表演,静答应了,在镰仓政要面前,很有勇气的唱起对义经的思念,赖朝的正妻北条政子很欣赏静的勇气,就劝服赖朝将静放回了京都,据说后来听说义经的死讯之后,静就出家为尼了。
也许我的眼光是奇特的,看完义经的生平之后,我极其感兴趣的不是义经和静,而是义经和正妻。义经的正妻是镰仓很有地位的家臣,河越重赖的女儿,名字不详,有的地方称为乡姬,有的地方称为京姬,萌是大河剧里的名字。她同义经的结合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甚至是赖朝派到义经身边监视他的工具,但是从她最后跟着义经逃亡来看,她并没有为镰仓所用而是真心的跟随了义经,她的父亲河越重赖也因此受到赖朝的猜忌被杀。最后她与义经带着女儿一同赴死,很是让我震撼,其实在那个时候她和女儿完全可以选择出家避祸。虽不清楚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还是义经的选择,我都觉得义经或是萌(姑且叫她萌吧),都是相当刚毅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由此也引申出我脑子里关于封建时代男人对于妻和妾的感情标准,义经在自身难保的时候抛下了他认为无关紧要的女人,只带了妻子和静,中途又因为客观原因留下了静,终是不肯留下妻子。就算最初跟妻子结合是因为政治,但终究是结发妻子,所谓结发夫妻就应该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相信萌也是个很出色的女子,她的命运一半在受到别人的操控,一半是自己勇敢的选择,终究是个寻求自我的人,不愿意收到权势的摆布,背叛了家族,选择了自己的路。
准备写小说的时候,会在脑子里构想萌的形象,一下子就想到了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家授奖发言稿里说,紫藤最能象征平安朝时期的女性,优雅妩媚。紫藤花生命力很强,开在春天3、4月,香气很像茉莉,藤叶相交有种柔韧的美丽,因此就用了紫藤来作为文章的意象。把萌想象成紫藤一样的女人,优雅妩媚又不失坚强。
义经和萌,像是白居易所写的“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花开花落的时光并不长,但是给人美丽的印象,人们会为它伤怀,却总不会忘记,等到来年还会花开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