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议立楚王与韩成 ...
-
吃过早饭,各路诸侯在项梁的议事厅聚齐了。
项梁趾高气扬的坐在中间的位置上,项羽和栾易左右侍立。
见人差不多到齐了,项梁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诸位,我们起义是为了灭秦,张楚王陈胜是首倡者。我已得到确切消息,陈王确实已死,我们首要任务是尽快立一位楚王,好领导我们反秦。至于这位楚王的人选,就请大家推荐吧。”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喊道:“那还用说,我们拥立将军为王。”
项梁将眼光望向刘邦,道:“沛公意下如何?”
刘邦看了一眼张良,见他摇摇头,便道:“想必将军已有了合适人选,刘季一定为将军马首是瞻。”
好厉害的刘邦,简单几句话,就将项梁踢过来的球又踢了回去。
项梁见大家都无异议,便要当众宣布自立为王,正在这时,座中忽然站起一位老者,道:“将军不可,万万不可。”
“这是为何?”项梁惊奇地看着老者。
这老者名叫范增,居巢人,是项梁请来的军师。只听他道:“将军知道陈王为何败亡吗?便是因为他不立楚国后代而擅自称王。六国被灭,楚最无辜,怀王被诓到秦国,一去不归,所以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为今之计,必须访得楚王之后,立之为王,楚人才会心服。”
项梁觉得范增之言有理,又问道:”楚王还有后人吗?“
”有有,”范增答道,“现有王孙熊心,是昌平君之子,怀王之孙,可立为王。”
“那熊心现在何处?”
“老朽已将他带来,等候传见。”
“好,速速让他进来。”
范增下去,不多时领上一位少年。只见他虽穿了一身粗布衣裳,但皮肤洁白,眉清目秀,透出贵族之气。项梁询问了许多王族之事,知是楚王之孙不假,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立熊心为王,仍称怀王。
楚怀王大封功臣,封项梁为武信君,上柱国;宋义为卿子冠军,其余众将也有封赏。
张良始终不忘复国,这天,他特意找到项伯,让他带着去见项梁。
项梁当然不敢小瞧这位博浪沙刺秦的勇士,高兴地接见了他。
张良一见项梁,开门见山地道:“现在齐楚燕赵魏俱已复国,六国之中,惟有韩国未复,明公不如复立韩国以为接应,以免被别人抢先,就对您不利了。”
这番话显然引起项梁的兴趣,他问张良道:“韩国还有后人吗?”
“当然有。”张良道,“横阳君韩成还在,为人十分贤德,明公可立他为王。”
“那好,你就去立韩成为韩王吧。”
张良终于得到一纸诏令,可以去完成少年时的复国之志了,他既感到高兴又有些失落,具体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刘邦听说他要走,便在自己的帐中摆酒为他饯行。刘邦没请其他人作陪,只有他二人。他们的心情都很不好,喝了许多酒,刘邦有些醉了,张良变劝他不要再喝,他不听,张良不管那套,拽起刘邦就望外走。
清凉的晚风使刘邦清醒了些,他抓住张良的手,问道:“子房,你不走不行么?”
“是的,我必须走。”张良说的很平静,“您知道,复立韩国一直是我的志向,为了完成志向,我弟死不葬,不惜散尽家财用于行刺秦王。今天好不容易有此机会,我怎能放弃。”
“那我们何时再见呢?”
“我与沛公有缘,自有想见之日。”张良真诚的道,“天不早了,沛公回去歇息吧。”
“你也歇息把。”刘邦向张良摆摆手,转身向自己的营帐走去。
张良默默站着,看着刘邦远去的背影,感慨良多。
“张先生,好久不见。”
一声招呼响在耳边,张良扭头一看,说话的竟是黄烟儿,不由惊道:“姑娘怎会在这里?”
“你能来我就不能来吗?”黄烟儿反问道,“况且,我是栾二将军的师妹,当然可以在楚营中随便出入。”
“我倒忘了,姑娘是栾易的师妹。”张良转了话题,“请问令尊名讳是否是上黄下石?”
“你怎么知道?”
“很简单,在下也是他老人家的徒弟。”
“你,你,你是我师兄?”黄烟儿不信地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张良露出莫色测高深的微笑,一抱拳,“在下告辞。”转身消失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