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柳暗花明遇真龙(上) ...
-
过了几天,忽然有消息传来:有个叫秦嘉的人在留县立一个叫景驹的人为楚王,自任为相。这秦嘉本是陈胜的部将,景驹是楚国名将景骐之后。得到这个消息,张良决定前去投奔,于是整顿人马,赶网留县。
眼看要抵达留县,这日正行之间,忽有探马来抱,前面出现一支队伍。张良叫众人停下,他带着随何前往查看。
果然,前面尘头大起,一队人马正向这里进发。但见红旗耀眼,为首的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位隆准美髯的高大汉子。
只听那对人马里有人为道:“对面可是楚军吗?”
张良想,我还以为你们是楚军呢?对随何吩咐了几句,随何问道:“你们是哪的人马?”
“我们是沛公刘邦的人马。”对面的人道。
“沛公?”随何道,“可是芒砀山斩蛇起义的沛公吗?”
“正是。”对面人道,“你们是谁?”
张良向前一带马,抱拳道:“原来是沛公到此,张良有礼。”
那隆准美髯的大汉拱了拱手,道:“可是博浪沙刺秦的张子房吗?”
“不敢,正是,”张良道。
“哎呀,久闻先生大名,如雷灌耳,皓月当空。”那汉子连忙下马,:刘季拜见先生。”边说边一揖到地。
“岂敢岂敢。”张良也下了马,二人执手为礼,就在路边坐下,开始谈话。
原来那汉子便是当初让黄石公算命的刘季,现在已改名刘邦了。
不知为何,二人虽是初此想见,却没有丝毫陌生感,象是相交多年的朋友,谈得十分投机。刘邦向张良叙述了起义的经过:他本事泗水亭的亭长,奉命送一批囚犯去咸阳服役,半路上有很多人逃走,见难以完成任务,他便把所有的人都放了,带着一伙人上山去落草。不久陈胜吴广起义,他也出兵响应,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取了沛县,号沛公。
后来刘邦拿下丰邑,命好友雍齿留守,自己转回沛县。可没想到雍齿竟趁机反叛,投了魏国。现在刘邦已无家可归了。
“那您想去哪里呢?”张良问。
“实不相瞒,”刘邦道,“我打算去投景驹。”
“真是太巧了,”张良兴奋地道,“我也正打算去逃奔景驹呢。”
于是张良将自己的这点人马并入刘邦军中。刘邦授张良厮将之职。一大一小两支队伍合兵一处,去投景驹。
景驹是楚国名将景祺之子,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凡事没有一点主见,只会听秦嘉的摆布。秦嘉见刘邦率人来投,十分高兴,又见他手下武将身材魁梧,文官峨冠博带,各个相貌不凡,十分嫉妒。此时陈胜新败,秦将章邯正向他们杀来,于是就派刘邦去战章邯。
对付风头正劲的秦军,刘邦心里没底,他问计于张良。
张良倒是成竹在胸,他微笑道:“俗话说‘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对于势大的秦军,我们不可与他们硬拼,只能浅尝辄止,这样在能保存实力。”
刘邦点头表示明白。他出兵攻打,但章邯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派了一员副将迎敌。刘邦牢记张良的话,与秦兵一接触,发觉情况不对就赶紧退兵,虽打了败仗但损失不大。
张良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遇到了明主。他屡次将所学讲给沛公,沛公都能听懂并能加以运用,而且能够举一反三。
丈张晾心想:“难道沛公是天生的聪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