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扳指  ...
            
                 
                
                    - 
                          扳指在古代叫韘(音射),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诗经"卫风》“芄兰”篇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说明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韘,可见韘在那时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器物。
 
 当时普通人所用的韘都是用皮革制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才偶有发现。
 
 随着清朝政权的巩固,征战的减少,八旗子弟对骑射的娴熟掌握日趋丧失,但佩戴扳指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扳指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但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皮革、犀角、驼骨等扩大至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贵材料,价格也扶摇直上。
 
 乾隆皇帝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君主,文能琴棋书画,武可骑马射箭,可谓样样精熟。在平时的骑射活动中,乾隆皇帝所使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用角类或牙类材料制作,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大阅图》和《威弧射鹿图》等绘画作品中得到证明,显示出他对这种微小物件持续而长久的关注。
 
 自清乾隆、嘉庆以来,由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扳指实用性逐渐丧失,演化为一种饰物,制作愈发精益求精,材质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珊瑚、玛瑙、水晶等宝玉石类,也有金、银、铜、铁等贵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