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2011年的连横也曾在选文科选理科选艺术之间徘徊了很久。
高中竞争压力大,又是全市最好的高中,自然老师们都喜欢学习成绩好学理科又不学艺术的学生。然而连爸连妈很开明,女儿想去学什么就由着她的性子去。最后,连横报了文科兼艺术,一是喜欢表演,二是给自己少一些压力,毕竟如果艺术课通不过还有文科这条路可以选择,而文科正是她的强项。
即使这样,连横还是在期中考试挂了数学,总成绩达到了谷底。
晚自习跑圈再多遍,回到宿舍等了熄灯,黑暗侵袭,在同学面前包裹着的强笑外衣还是慢慢脱落了。
等到宿管查完房,水房里也没有刷牙洗脸的声音,宿舍里也没有手机按键的光亮和声音,连横把被子蒙上头,无声地开始抽泣起来。想想自己的压力比别人小,还是稳定不下来说服自己静下心来学习,连横觉得自己很愧疚。如果以后的自己真的成功做了一名演员,面对的也许就是舆论压力与人际关系,而现在的自己快要被学习这种小事情压垮,连横觉得自己的心理不够强大,也许自己做的梦到这就要停了。
憋得透不过气,连横闷了很久才把自己从被子里解放出来。阳台门外透着路灯的黄光,似乎有点刺眼,眼睛闭不上,只能呆呆的睁着看着天花板听着室友们轻轻的鼾声。连横从枕头下掏出手机打开微博,似乎想给自己长长的忏悔中插进一段神游天外的偷闲。愧意再次涌上来,但还是在微博中搜索了“失眠”,像是给自己的偷完找一个正当的借口。
于是她发现了那只灰色的鲸鱼的微博。
连横还是个青春期的女孩,喜欢有些才气的男孩,而网络这种面具更会为一些欣赏增加一些神秘感。于是她点进了那个头像,只是因为那一条微博与黑夜脆弱敏感下融合的好奇心。她曾以为,这个微博的主人是个喜欢调侃别人的人,这才发现这个博主的失眠似乎很严重,几乎每过几天的凌晨三四点他就会发一条微博,而这条微博下面有个可能是他朋友的评论“又失眠了你,明天还得工作呢,早点睡”。
原来这条“把睡觉看得太重,失眠少睡一晚也不会死”说的是他自己。
连横突然敏感起来,也觉得对方是个脆弱的人,便有些犹豫地戳开了聊天窗口。
“今天你睡着了吗?”,连横觉得可能是黑夜加上有些混沌的心情使她发了这条私聊,发完之后又开始后悔,尴尬的删除了这条聊天消息,又退出了微博。
没想到对方聊天记录又弹出来,才让连横的尴尬缓解了些:“谢谢关心,没有,我在躺着发呆。”
连横没想到对方会回复,“我也是”。
等了一段时间,对方没有回复,连横便退了微博,重新把手机塞回枕头里发呆,直到天亮。
那几日的连横早上脑子糊涂,学习效率也不高,被老师喊去办公室很多次,晚上还是习惯失眠到三四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去自习。
“最近你还会失眠吗?”又睡不着,连横给那条鲸鱼再次发了信息。
“嗯。”对方隔了几分钟简单回。
连横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对方的微博主页,又多了几条微博。
“大概成了圈里的规范劳模”。
“等了七个小时什么都没干回去了”。
“配合真难”。
“我需要被刺激”
......
连横又在一个晚上翻涌起情绪,莫名地为同一个陌生人感到委屈。无论对方做着什么职业,自己的压力只有学习,活的似乎比这个压抑的博主单纯了好多。再看他的头像,灰色的鲸鱼模模糊糊地飞在一片空地,不知是天空还是大海。连横的心柔软了一下,又好像给了自己一些动力。她又做了一个决定,“你也失眠我也失眠,需要我陪你说说话吗?”
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连横第一次有些期盼一个人未知的答案。
“好,如果你有空。”对方没有犹豫太久。
连横并不是想要获取隐私,她只是想多一个陌生人交换彼此的心事又不会感觉被侵入生活。于是那时候的每天晚上,如果两个人一问一答有结果,便会开始一天一个话题的讨论直到一方入睡。
连横和他讨论的越多,她睡的就越早,自从她开了那个头不到半个月她就已经可以在一点之前睡着,而对方也渐渐每晚说一个晚安。她很喜欢这种生活,和他的交流中她得到了一些学习的经验,也会从另一个角度看懂不同的文学,也会尝试听不同风格的歌曲,也会得到一个陌生人的人生感悟。
连横还是个青春期的女孩,对一个充满神秘感的陌生人交流对他来说有着异常的吸引力。当高三开学她决定好好学习,却因为手机放在家里有些烦躁时,她懵懵懂懂地明白了来源于一份看不见脸的好感给予的一点点动力。
连横告诉过他她明年会高考,自己这一年只有周末可以回家玩手机时,对方开玩笑说:“那我一个礼拜又会有两天失眠的”。连横很开心,觉得自己还是可以被依赖的,因为她发现自从半年前两人开始聊天后,对方的微博发的少了,晚于两点的更是没有。而且对方好像并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和微博上表现的这么高冷和忧郁,开无伤大雅的玩笑,这个陌生人的形象似乎鲜活了一点。
“等你高考完我们再聊,很高兴认识你这个朋友。”
“好,要记得等我啊~一定要记得我啊”其实连横是害怕的,因为她觉得就像之前的一些朋友冷了一段时间再次讲话都会尴尬地胡乱找话题然后继续无言,没有交流的情感最后都会无疾而终。
“好。”对方回的很快。透过手机屏幕,连横有了信心,对自己,她会考上想去的大学,对那个朋友,她相信半年之后他们还会继续他们的每晚一题。
退出微博之前,连横看到了他的一条更新:“高考加油”。尽管还有半年,她知道这条微博的意义,她会努力的,也有一小部分是为这个一起失眠的网友。
2013年的高考来的很快,连横考完就上了微博,改了版还是容易找到曾经的聊天记录条。“我考完了!”难以抑制的兴奋,连横承认这期间她想到过他,想他还会不会失眠,想他曾经教给她怎么多方面看待问题用到文科考试中,于是她拿到手机就先给他通报一声。
点开他的微博,这半年所有的动态都停在了那条高考加油。
等了几个月,都开学了,连横和他的聊天的最后一条内容孤零零地躺在对话框里再也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