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王同学的心事(一) ...
-
王同学的心事(一)
自从跟张同学非常恰好地考上同一所大学后,王同学目光所及之处就总会出现张同学的身影。
在教室门口能和刚上完课的张同学擦肩而过;在图书馆能看见他偷偷跟室友传小纸条;去食堂吃个饭也能听到他和朋友的笑闹声。
如果按每天相遇一次为基准,那么张同学在王同学这里的出勤率绝对能拿满分,比他在各科老师那里的到课频率还要高上不少。
对于身处异乡的王同学来说,能够时不时地遇上熟悉的朋友当然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所以每当遇见张同学时,他都会异常主动地打招呼,这种有别于他一向内敛性格的表现,总引来室友的注目。
次数多了,不免就会调侃他几句,毕竟能在偌大一个校园,每天都遇到一次,还在那么大的人流量中,每次都精准地找到那个人,简直就跟装了雷达感应系统一样,而张同学就是那个被标记的红点。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张同学并没有把王同学作为标记的那个红点,甚至好几次都没能听到王同学打招呼的声音。
被室友调侃,王同学没有任何不自在,笑笑就过了,之后依旧故我。可是好几次打招呼都被张同学忽视掉,就让王同学不太高兴了。
这种不高兴不显山不露水,只不过是王同学不经意地调整了下自己的作息时间而已,后果就是王同学在食堂图书馆等地遇见张同学的几率大大减少了,只有在换教室时才会偶尔遇见。
然而王同学并没有因此感到平衡多少,他转头看着再一次没能注意到他直接走远的张同学,感到更郁闷了。
偏偏每次张同学看到他的时候对他的小小心思没有丝毫反应,依然一副见到朋友很轻松的样子,把自己的室友丢在一旁,跟他一起边走边聊天。态度相当之好,让他有气也没处发,生生憋得肝疼。
王同学最近的消沉情绪张同学当然也有所察觉,但他觉得王同学可能是初次远离家乡亲人独自生活,有些不适应,所以每当见到王同学时,张同学总是更加热情地给他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还积极地给王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试图让王同学尽快适应环境,融入群体。
然而张同学敏感地感觉到,王同学好像更加消沉了?
于是张同学开始在周末约王同学出去自驾游,自驾游么,就是驾驶着自行车到处游玩,能让王同学散散心总是好的。
王同学跟着张同学出去玩了几回,可能真是因为美景怡人的缘故,心情确实是舒畅了许多,自觉自己之前有点矫情,人家张同学明明这么关心他,自己怎么能够因为他几次没有回应,就耍小性子呢?这么一想,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起来。
王同学高兴了,张同学也就放心了,但每周仍旧保留了和王同学一起出去游玩的习惯。王同学热衷于寻找各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吃,而张同学则热衷于到各处的博物馆参观,如此下来,一学期没到,他俩就把这座城市转了个七七八八,几乎算是“江湖百晓生”级别的人物了。
这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张同学班里的人就都知道了,时不时还有人专门跑去请他参谋参谋旅游路线,张同学也就顺便帮了几次忙。正好这次他们班组织郊游,张同学就被赶鸭子上架了,美其名曰荣誉导游。
荣誉不荣誉的张同学不知道,但他原本其实是不打算参加这次班级活动的,还早早地跟王同学约好这周去爬山。
可是张同学平时虽然有些懒散,但架不住他面善,莫名其妙人缘好,受了不少他人帮助,于是室友一起哄,女同学一撒娇,再加上平时的同学情谊,张同学完全无法拒绝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赶巧班级最终决定要去的地方就是张同学和王同学要去的那座山,张同学就跟王同学提了一嘴,说要多带几个人一起爬山。王同学没有不同意的理由,便含含糊糊地答应了。
结果等到了那天一会和,才发现这哪里是几个人,分明是几十个人!
偏生张同学冲他挤眉弄眼,示意自己应付不过来那么多人,好兄弟要有难同当,王同学也只好压下了心底的郁闷,时不时也帮他介绍几句景点。剩下时间就默不作声地看着张同学,看他一开始略带局促地组织语言,看他现在大方、流利地给同学讲解,看他朝着自己微笑,看他身边几个女孩子微微泛红的脸庞。
哼,还挺招女孩子喜欢的么。
呵,这哪里像是需要人帮忙的样子。
选择性地忽略了张同学一开始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于是等到张同学好不容易应付完一天的导游工作,准备跟王同学发发牢骚时,才发现王同学已经阴沉地开始种蘑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