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黍离之悲 ...
-
靖康二年,九月,战火烧灼过的旧都——开封,荒凉的城池里,冷寂的老宅院落,还残留着昔年雕梁画栋的影子,只是物是人非罢了。
一个白发老妪拄杖而来,轻唤几声“离哥儿,离哥儿。嬷嬷寻了些吃食来。快吃些罢。”
一个灰扑扑的小人儿,从院角扣探出身子,小脸紧绷,“丘婆婆,辽人刚刚寻查过这里,咱们下一处去哪里?”
“离哥儿,要肯依老奴的。便南下吧。近闻有皇子在临安行宫称了帝,登了基。只怕是肯收些旧时之人的。总好过,哥儿一个人孤伶伶一个,在这辽人横行的地儿要好的多呀!”
“不,离儿不走。他们为了活命,舍了祖宗基业,可娘亲没有。娘亲一生孤行孑立,身后不应无人守志。“男孩眼中是不移的坚定。
“我的好哥儿,小姐在时,却是讲过的。哥儿虽冠了那家的姓氏,却到底是算不得那家的人了,何苦呢?”老嬷嬷顿了顿拐杖。
“丘婆婆也不是那家人,何苦让鹏举哥哥去投军。”男孩目光锐利。
“离哥儿,小姐是祖训师命不可违,又受了那家大恩,嬷嬷侍奉小姐多年,自然是要帮衬着的。举儿他正是好年纪,男儿志在四方,嬷嬷管不了他了,也就由着他自己去抉择,生死无怨尤。可是离哥儿还小,不该卷进这些个上代的恩怨是非,同这国仇家恨里来啊“老妇人苦笑不已。
“嬷嬷,别说了。离儿自是懂的。但临安,离儿是不会去的。一去江南,只怕再无缘这故国了。嬷嬷快走吧。日后也别再为我操心了。我去永昭陵,拜祭拜祭老皇爷。如果运气好,可能一辈子待在那里了。鹏举哥哥如果有朝一日能带大军打回汴梁,离儿会回来看婆婆的。”男孩挥手,飞奔而去。
小小的身影,那轻灵的身形,却是失传百年的轻功,即使功力尚弱,却也初具气势。
“燕子三朝水。小姐,哥儿,不曾辜负您的期望啊。”嬷嬷泪流满面。
北兵入侵,众多皇陵也遭到了洗劫,但这和儿原上的永昭陵,却是难得的逃过一劫。永昭陵里葬的是大宋的第四位帝王,仁宗皇帝,他在位时的国泰民安,如今已成一场空梦,连老人都不再提起,那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的安逸了。被唤做离儿的男孩,离了开封,只身而来,只为拜谒,这座百余年前的陵冢。
守陵的军士早已不见踪影,只余得三两个村落,荒草颓垣。
男孩踏入,素纱泛黄的祀殿,高悬着的帝王画像,威严之气不减。小小的人儿,伏地三叩首。
“仁宗皇爷,赋离乃翎康公主之后,如今,大宋蒙劫,两位官家被北兵掠去,开封半毁。皇爷,若是天上有知,请赐予这疾苦人间,多些英勇战将,尽早收复失地,重安社稷吧。”
“咕咚咕咚——”后殿里传来了,不小的声响。男孩儿点了香烛,小心翼翼的,向声音来处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