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皮革作箭靶:你所不知道的皮革秘密! ...

  •   众所周知,孔子教授给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500多年前,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孔门弟子齐聚小广场。不要误会哈,他们并不会跳广场舞,而是比赛射箭来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比赛射箭的人自然也是喜忧参半了。
      孔子很适时地出来安慰一众弟子: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论语·八佾第三》第16则

      孔子说:“射箭时射不中靶子,是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相同,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啊。”

      孔子的温和儒雅不消多说,刚好今天的重点也不在他身上。
      重点是,可能很多看官在看到第一句“射不主皮”的时候,就有点懵圈了:射个箭怎么还牵扯到“皮”了呢?

      原来呀,这个“皮”是有很多释义的。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动植物表面的皮层组织——这是“皮”于现代汉语中最普遍的释义。

      追根朔源,我们仔细观察“皮”的金文字形:
      上面是个口,表示兽首;一竖表示兽身;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兽皮;右下表人手。
      所以“皮”的本义即为:用手剥兽皮(动词)。

      当动词转变为名词词性时,“皮”就指代“兽皮”了。我们现代常用“皮”组词作“皮革”,其实在古代,皮和革是有区别的,带毛的叫皮,去毛的叫革。

      看到这里,看官已经能想象古代人在面对皮和革时,眼睛发亮的样子了吧?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先秦,任凭谁对着皮革,那都是无法拒绝的,特别是大冬天,有一层防风保暖的兽皮,想想就感觉很温暖。

      确实有史料为证哟,一纯在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时,曾读到:先秦的衣服用料有三大常见品类——麻葛,丝织品和裘皮。
      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皮革的制作方法,《周礼天官司裘》中也有相关记载:“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当然啦,先秦的贵族们不局限于吃饱、喝好、穿暖。
      人家也不忘时刻学习锻炼,特别是六艺,那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
      所以,渐渐的,皮革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制作衣服,而已经延伸到了射箭场的靶子上。

      没错,您没有看错,是用皮革做箭靶!
      别被电视剧骗了,使用古代弓箭射箭时木制靶子较硬,皇子王爷根本不会使用这种次品,要用的也肯定是软硬适中又有弹力的皮靶子啦。
      说不定某些人已经掬好了一把泪:万恶的封建社会,这么珍贵的野生皮革,你说拿去做靶子就拿去做靶子了!你可知道这是多少个钱包、多少双皮鞋、多少只LV大包啊!
      天子翻个白眼:寡人有钱有权又有颜,说一不二就要皮箭靶,你吹呀!

      古代天子帝王处于食物链顶端,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区区一个皮靶子算什么,人家的皮靶子还有规格呢,从高到低依次为:虎皮、熊皮、豹皮和麋鹿皮。
      《周礼天官司裘》的记载就证明了这一点:“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聊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电视剧上,那种粗制滥造的圆形木头箭靶子,只是今人照现代箭靶的模样臆造出来的。
      而实际上,古代的箭靶和电视剧里的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古代高级箭靶都是皮制的,皮制箭靶还有个专属名字“侯”。
      再来就是刚才讲过的,皮靶子有好几种规格,比如,只有天子才能拥有的虎皮靶子,即虎侯。
      靶子中心,也不是电视剧上的红漆圆形,那个太低端了。据《周礼考工记梓人》记载:“张皮侯而栖鹄。”——皮靶子的中心是由天鹅皮毛鞣制而成的方皮布。
      而且,古人绘制的箭靶图很清晰,箭靶明明是方形的!
      电视剧怎么能整成圆形的了呢!所以说,狗血古装雷剧误人啊!

      所以说,想了解历史,古装剧可是万万不能作为资料去看的!
      (咱们想看电视剧可以直说,别找借口说为了了解历史哟!历史要被气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皮革作箭靶:你所不知道的皮革秘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