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以后换我惯养你 ...
-
遇上林凌之前,也就是高中之前吧,姚一一直是想搞点大事情的,但也止于想想而已。其实姚一乖得不得了,虽然骨子里不肯安分,却无奈脑后反骨生的软了些。一直孜孜不倦做的最离经叛道的事,也不过就是和所谓的不学好的坏学生称兄道弟打的火热。
是的,姚一成绩很好,班级第一,学习委员,学校表彰大会上发过言的人物。但这些是姚一最不愿提起的东西。自己不愿提,也不愿别人提,觉得羞耻,觉得难堪,觉得会被孤立瞧不起。对了,姚一的母亲是他们学校副校长。
这一层关系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就被姚一的班主任“不小心”公诸全班了。班主任的本意在于提醒姚一不能自恃母亲的身份而如何如何,落到姚一耳朵里意思也就明了了——这是在警醒他必须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但是别人听了理解成几个意思,又会怎么看他待他,姚一着实没个底。
姚父对这个儿子生的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哪有什么因为成绩好而被瞧不起的道理。可姚一又反驳说那因为成绩不好而被瞧不起就是道理了吗?这一句倒是铿锵有力,姚父只能将训斥的话按下不提,只能告诉他以诚待人不愁交不到朋友。
但是姚一还是很郁闷,看着在那节班会课之后自己□□里新加同学好友留的印象标签——“学霸”、“男神”、“天之骄子”、“三好学生”。他很不喜欢,很不喜欢那些他根本不在乎不想要的高光。他想要的,是靠着意气,交一众兄弟。
后来姚一搂着林凌说:“咳,青春期叛逆嘛。那个时候看了几本武侠,就以为自己也能仗剑天涯。和后来上大学时候,读几本热血帖就觉得自己该去收拾山河一样。”一样的年轻、冲动,幼稚、真实,一样的中二。
姚一并没有打算考砸几场考试来让别人对他改观。本质上姚一还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只是很多年之后他发现不过是因为他除了学习什么都做不好而已。也是那个时候他才发现,其实学习他也早已做不好了。
姚一的小把戏真的很幼稚,但却很有成效。犯一些无伤大雅但着实会惹恼老师的错,然后被赶到教室外罚站。在那些将罚站站出花样的所谓坏学生看好戏般的揶揄下,潇洒一笑,表示家常便饭,何必大惊小怪。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就是共过苦的革命情谊了。
刚好班主任管理本级本就要找个鸡杀个猴看,没想到自己送上门来个现成的、绝佳的、求杀的猴——你看,成绩好,年级第一又如何,关系硬,妈妈是副校长又如何,还不是一样要遵守校纪班规,犯了错还不是一样的要被罚?姚一都如此,又有谁不服?
三天一批评,五天一罚站,十天一检讨,最终终换的年级里公认的“老大”陆可运有点玩味但实打实的承认:“姚哥”。姚一其实心里开心的不行,但面子上还端着,和陆可运击了掌又捶了肩,算是认下兄弟了。
到回了家便再也憋不住了,书包都没放下就冲到厨房抱了一下姚母:“妈,今天陆可运叫我哥了。陆可运啊,叫我姚哥!”说完就松了手,呵呵傻笑一通,又风风火火冲进书房找姚父。姚母看着锅里刚被儿子突然抱过来吓到多放的一大勺盐,决定今天一定要叫那臭小子一个人解决掉这一锅。
姚一最幸运的地方就在于他生在了一个十分开明的家庭。他的小心思、在学校里的那些小动作,姚母其实一清二楚。一方面姚母会时不时找姚一的班主任聊聊他——虽然姚一并不知道;另一方面,姚一也会主动和他们讲——这是姚家的餐桌习惯,大家讲一讲一天单位、学校里的趣闻趣事——这也是为什么姚父姚母能清楚的知道诸如陆可运等人的存在。
但是姚母从没以任何方式给姚一施过压,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学校的老师。即便是姚一班主任的那些处罚,姚母也是一早就要求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不必特殊对待。
对于姚一毫不遮掩的努力结交“坏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姚父姚母并不觉得不妥。姚母本就一直不认同将学生唯分数分优劣。而且,比起永远带着好学生的头衔,最终得了一幅自视清高、目中无人的臭脾气,姚父姚母觉得,还不如去和皮实的孩子在小打小闹里学点真假善恶的东西。
而许多家长担心的“近墨者黑”,姚父则认为最好的方式不是一辈子保护孩子远离,而应该是一边陪伴引导着靠近,一边帮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自己去认识,去判断,在他迷惑的时候、看不透的时候,为他指点一二,在他可能误入迷途的时候,拉他一把。
只要姚一愿意与他们沟通,愿意和他们分享感受,自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来找他们求助而不是想着如何瞒过他们,姚父姚母觉得,他们愿意支持姚一去尝试一切他好奇的、喜欢的、想做的事情。
一次林凌跟着姚一回家陪姚父姚母过节,三天假一眨眼过去。回程的路上,林凌对姚一说:“我终于知道你是怎么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了。”这个对陌生人都很真诚,对朋友更是照顾,对一花一草整个世界都很温柔的样子。
因为他长在一个最会惯养人的家庭,因为他有一对最会惯养他的父母。
姚一开着车,嘴角微翘。林凌没说出来但是他明白,他也很感激自己的父母。这么些年他从一开始待人处事就为人赞赏的礼仪习惯,是他父母为他融进骨子里的,化去了最开始的叛逆,只剩温润。
姚一握了握林凌的左手:“以后换我惯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