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中秋宴 ...
-
半个月后。天禧二年中秋节。御花园里歌舞升平。
“启禀父皇,儿臣特从民间带回一个杂剧班子,有出《永团圆》演的甚是不错,今日正值中秋佳节,儿臣觉得倒是十分映衬。不如就将这曲目作为儿臣的献礼吧。”李祐挥一挥手,管弦声便停了下来,皇帝看着年幼便意气风发的太子,心里不免有些欣慰。微笑地看着李祐。
这时坐在皇上左侧的皇后起身作了个万福,道:“皇上,臣妾记得年初的时候,益儿在臣妾那里唱了一下那《永团圆》,词曲皆为上品,臣妾甚是欣喜,太子找的戏班子必然更得章法,今日皇上也听听这团圆之音。”
皇上听完笑的更是爽朗了。
“祐儿有心了。赐。”
“谢陛下。”李祐行礼后退下,脸上十分得意。
“益儿呢,今天这种日子,我怎么没看到他。”皇上转头看向皇后。
皇后一愣,随即恢复了面色“回皇上,您还不懂益儿吗,早在半月之前就送了了信回来,说是会亲自给皇上送中秋礼物呢,只不过礼物比较特殊,到了时辰才能献上呢。皇上您可稍安勿躁啊。”
皇上听了,略微点头,算是应允。
今宵月好来同看。月未落,人还散。把手留连帘儿畔。含羞和恨转娇盼。恁花映春风面。
相思也不用宽金钏。也不用,多情似玉燕。问取婵娟学长远。不必青光夜夜见。但莫负、团圆愿。
一曲唱罢。
夜空被照的通明,宛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色彩斑斓的好似彩绸般绚丽多彩。众人纷纷站起,仰头目不转睛的看着这“神迹”。
这是,一声通报将皇上拉回现实“升王到~”
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人,随较众人年幼,却有着说不出来的刚毅,形容秀美,仿佛极韵的远山,漆黑的眸子,却穿着一袭杏仁白长袍,温润如玉,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出众。他走到皇上面前,伸手撩起衣襟,跪下一系列动作做的行云流水。
“儿臣来迟,请陛下赎罪。”
“哦,益儿何罪之有?”老皇帝笑着看向跪着的儿子。
“今日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团圆一堂,儿臣却要父母等待儿臣,此罪该罚。”
皇后听言,忙向在皇上旁做了个万福“启禀皇上,是臣妾不让益儿告诉皇上的,臣妾也该罚。”
皇上一甩袖子,坐回龙椅,“哈哈哈哈····益儿,快扶你母后起来。你呀你,如此大张旗鼓的送朕献礼,朕如何要罚你,该赏你才是!”
升王扶着皇后坐下,站在台阶下,看向皇上。
“赏你什么好呢?封号升王已过去两年,不如,赐你个名字吧,益儿以后改名为赵祯如何?”
“儿臣谢陛下赐名。”
“谢陛下为祯儿赐名,只不过,陛下,臣妾私心,想为祯儿多求个恩典。”一旁的皇后突然开口说道。
“说来听听。”
“陛下,祯儿再过几年就要及冠了,臣妾私心想为祯儿先定下一门亲事。”
皇上听了,摇摇头,“祯儿还小,朕觉得····”
“皇上,”一直默默坐着的宸妃,突然走上前,做了个万福,说道“皇上,臣妾倒是觉得皇后这提议不错,升王虽年少,但早已是人中龙凤,京城内外不知多少豪族大臣的女儿巴巴的惦记着升王妃的位置,不如早点定下来,也省了这些人动心思。而且,升王年少有为,经常外出游历,有了升王妃才能让升王多多留在京城,也好陪伴皇上皇后左右啊。”
此时赵祯任跪着,低着头,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如此说来,倒也有理。”皇帝略一沉思,转头问皇后“你可有中意的人选?”
皇后微微一笑,答到“前几日臣妾去母后宫中,恰巧碰上曹将军的嫡女曹馨,倒是端庄大方,温柔得体···”
“甚好,准了。传朕旨意,赐曹馨于升王,为侧王妃。王妃之位还是等到祯儿及冠再说吧。”
赵祯闻言,跪拜谢恩,似乎这一切与他无关,要娶那个陌生女人的人不是自己。
另一边的太子仅听完皇后的话,便脸色大变,看向自己的母亲,而静妃只是看着他,摇了摇头,似乎在说天意不可违。太子按耐不住忿忿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