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天人格 ...
小说本来就是怡情的东西,我觉得为了保证质量,不至于自己的歪理邪说过于离谱,从尊重观众的角度来说应该有一个外放式的大纲,一方面监督自己不要随意写作,再者也方便别人阅读。
任何写作一定是基于人的理解本能,着眼于世界,再精致的设定也一定不如现实的世界完美。量化地去描述这个世界,才能更好被别人理解,否则就是去小说的意义了。设定一般是从简至繁的,根据人们头脑中既有的常识,增减一些特定假设,产生不同惊奇的体验与结果。作者根据读者受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分析因素调整写作方向及手法,预期的产品才会产生足够的预期价值。我并不是职业的作家,就只好从本能出发,在自己认为合理并可行的前提下,写出一些可以给自己看也可以给他人看的东西。由于网络写作其较随意,篇幅过长,难免会出现很多逻辑脱节以及自相矛盾的地方,既然没有传统写作的充裕时间,那么用哲学量化假象,从而折射到作品中将是最简洁而有效的。所谓天人格,就是指从自然规律转换到人文规律,其中环节的线索。总之,哲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牵引我们的目光到未来去,任何哲学理念终将在特定的因素中得到生活的体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世界,没有感情的人我们尚且不能容忍,何况没有血肉的文字?既然智慧令我们的人生便捷,那我们同样该给予每个故事光与热,让每一个故事里的角色开花结果,给予另一个世界的我们同样的爱与恨。
---------长眉的大纲---------天人格-------
长眉指女子,眼中长眉。
语言可以轻松,逻辑必须准确。
本书属于架空世界,除常规共识之外,不会有中外的历史故事,这是个只要可能,基本可行的世界。永别了,大清朝!
一、线索
平行三条线,时间、情节、人物
1.时间:此处时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恒定的作品时间,即绝对时间,因为独立于作品世界之外,作为线性轴坐标,基本与故事时间重合。另一种就是可变的故事时间,作品绝对则故事为假设,在故事中平行世界是可以实现的,所以除去故事中穿插描述的手法意外,故事时间可以与其他平行世界存在断层,故事世界中每个世界时间线唯一。在作者没有驾驭能力进行该情景写作时,作品时间与故事时间重合,平行世界可以间接描述,情节不会发生。
2.情节:情节轴坐标是一个生命如何理解此世界。为保证故事的连续性,此故事的骨架采用史实演义类小说---东周列国志,演义类好在故事完整。东周列国志尤其好在人物不太展开,情节可塑性大,有假象余地,一国、一地、一人均可作为重点,不像封神、三国情节延伸关联紧密,难以拆分不容驾驭。具体作品中情节均由后面谈到的世界假设构成,此处不具体介绍。且东周列国志可以写系列,作为练笔,可进可退,长可国战界战,短可夕阳下,相见恨晚儿女情长,善哉善哉~
3.人物:绝对主力公子,真实主力鸿。故事情节推动鸿不如公子,不过鸿才是万江入海的滴水之源。鸿裳鸿裳不服不光,和光同尘,地久天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九真一伪,九伪一真,伪以真同,真以伪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他乡是故乡。人物必然很多,其余皆为情节巧合及发展,正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不到哪有开花结果?鸿裳既不为齿,亦不为唇。
二、齐物
一共五个次第关系,哲学、量化参照、逻辑比对、转换潜因、表象结果。
1.哲学:终极的哲学,当然不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的世界里,无外乎六个字,“为什么,怎么办”。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归总到这六个字中,我是谁问的依然是为什么。在人们渴望结果的时候,同时就相应地选择了怎么办。为什么与怎么办就是相互循环的一个过程,我习惯于从为什么开始,然后确定怎么办。正所谓有无相生,不相往来,其理一也,盖不多述。
2.量化参照:人的感受不能直接传递,当普遍的标准被群体需要,数学就是最通用的语言。他人经验往往需要在量化的基础上,才能被自己感受确认。既然量化,那么参照的基点就是起始的定位,从参照的基点开始,才能无中生有。量化体系中我选择用生与成来区分,在这个故事的世界中生不细说,成物用五,公共记录采用普通的自然数学。
3.逻辑比对:在确定了量化基准之后,不同的体系之间如何衡重,这就产生了逻辑比对。例如现代与古代、科幻与玄幻、魔法与感情,都会用数学通过完整的计量模型及定式来得到比对的最终结果,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样的推导也是比较根本的手段。这就是说,在将来的故事情节中,一切发生与可能发生都会在一个计量单元里先行对比计算,不会是作者头脑一热,随手一枪。
4.转换潜因:这里可以用“测不准”原理来形容借指,不过潜因要更广义。总而言之,情节的发生往往表面上毫无关联,内在却紧凑相扣。所谓转换是指,在时空的范围内,一切的逻辑因素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且理论可控的最终结果,而实际发生却总会突出巧合与偶然。在故事中,一切的转换潜因都会是逆向,在结果之后反馈参与的因素,这就是假想情节的本质联系。
5.表象结果:两个字,情节。全部的情节,都是表象结果。在结果中,反映哲学观点。正所谓物极必反,哲学与表象结果往往是配对情况,我们在世界面前,直觉不失为一条捷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关心过程,而更重视结果的原因。
三、奇情
世界、史实、手段
1.世界:成物通数用五,采用中国古代五行概念,也就是4+1。故事世界有五个刻画方向,常规与通用、精神与因果、自然与潜能、分析与转换、表现与能量。以“大五人格”理论为例,外倾性对表现能量,神经性对分析转换,开放性对自然潜能,宜人性对常规通用,尽责性对精神因果,其余诸如此类。后继推算以五归三,三用二,二归零。故事中地球时间仍然会采用日月纪年,即一年十二月,月三十天等。若涉及其他星际或世界纪年,也会从该环境本身因素逆推假设的周期及规律。关于地球时间时运推算,仍然会以干支纪年为依据,即十天干、十二地支,会参考一定风俗或术数、中医等,心法及划元会以邵雍的皇极经世为模仿,因为观物是可以通用在任何假设中。(倍法及穷举)
2.史实:真实的故事远比假想的精彩。在故事中,主要采用东周列国志的元素,在套取相应的条件后,根据结果来充沛内容,这样才更有趣。
3.手段:目的、方式、结果。写作无非是对自己忠诚,若不是心中所想,又怎能落笔成文。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无尽的遐想去同现实冲突,在故事里,也许才能印证一些实验,或者可以勇敢地去执着那些自己不愿放弃的坚持。至于结果都会在方式中得到巧合的垂青,如果双眼带来的并非是世界,那我们心中的灵魂就一定在等待起飞。
四、纵横
时空与命运
1.时空:习惯上所有的平衡都是在判断开始,由对与错,继而什么是真实的,然后什么是永恒的,至于什么是存在的,这就是望山。当不再用曲解来看待“我思故我在”的时候,它就是山门。如果已经把“二律背反”的四个角度看到一个问题,继而独立跳过,那么康德就是门槛。假设前面的一切都在不知觉中度过,也许才有机会体会了“道德经”真正的价值。至少在读它的时候,就可以认同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也就会明白为什么小说的古地位不高。爱因斯坦不如牛顿,牛顿不如先秦,中国古代的确伟大。除非某种特征可以脱离体系而存在,那就认定这个特征比该体系更基础。光子于世界中可存,则其必然不是最小结构,若可存则绝对质量必然不为零,以“光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零”例,则说明光子悬浮,悬浮中需要场。实际上,若电子流可以冲击形成电磁波,则运动单电子也必然可以,同时说明无光电下,抛开时空基本场之外,在基本场之上,单元的类均匀水性场的确存在(未必仅仅是电磁场)。若场存在,则说明可以假设存在更基础的单元在组成我们的世界。在此特征推导下,排除有机体生命确认体系外,可以存在任何反物质体系的特征概况,这样来讲即便是我们头脑中的假象也必然是一种存在,而并非荒唐。由此可见,“大一统理论”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距离,就是爱因斯坦与牛顿的距离。实际上若亚里士多德理解“芝诺悖论”的材料及说法是有效的,那么说明亚里士并未清楚“芝诺悖论”中反映出的芝诺困惑。恰恰是芝诺困惑的例子说明了空间存在最小单元,而庄子之锤为什么不能无限,这也刚好证明在基本单元下,传递到我们所能作用的世界中,存在有限的次数。由此可见时空终将有限,对人则无限。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六度分隔”即小世界现象,反映了世界次序有限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也可能存在无序世界。如同历史一样,厚古薄今是正常的,在有限的生命中,生命的延长跟不上知识的积累,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尚且期待智慧,那么华夏后继的智者们就该在想清楚自己之后,再来回想我们的辉煌祖先。时空未必平行,不过对于人来讲,平行就已经够了,所谓平行就是,时间与空间空存。因为人类的彼此意志的交换,最通用的仍然是次序,所以被归总之后的时空,实际往往是次序问题,即数学。以两性关系为例,异性、同性、双性及无性,白话了就是说二下只能为四,三切瓜八说明二若在三向只有八,这就是为什么邵雍观物要用倍法及穷举,而他却是从易理入门。时空理论中相对论比较公认,但一切都是假设在力的基础上,所以当人在无法建立妥善的涵盖体系之前,都以可行为承认,并不在意真实与否,这因为人更关注结果。在人类文明还不足以将力、时间与空间相互量化级分割时,任意可实现的理论都真理。世界的基本元必然可以在自身作用下转换状态,且不可观察,所以人类世界的基本元只能是一种规律化的表象,任何可发现的微观粒子,都将是由有限基本元表现出的某种规律。只不过对于人类,基本元属于等同无限的虚无而已。这就是说人类的世界可测,“薛定谔的猫”刚好说明了普遍的误区,由于量级太高,所能被观察的必然是固定的,即便人无法感知。若历史无法改变,则“薛定谔的猫”反映的就刚好是上面基本元的特性,即“薛定谔的猫”可测,基本元不可测,然而这恰恰是两码事。人总归是要高估自身的文明,如同人一定不会知道岩石怎么讲故事一样,不去高估自身,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用自己去决定他人,因无知而傲慢。
———————所谓命运就是纵横中的另一个方向。
2.命运:命运的天平是幸福,命运存在,不过命是命,运是运而已。就好似谁也没办法用巴赫“走向主的神坛”的乐感去解释铁锹挖坑的杠杆原理一样,罗素也不能用命题或者数学解释埃庇米尼得斯的那句:“我的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杠杆原理的本质却可以解释任何器乐以及曲谱,同样埃庇米尼得斯的谎言的内涵反而能区分命题及数学的正误。复杂体系不能证明支撑自身的基础体系,任何体系的瓦解必然是从该体系的第一个真实假设被推翻开始。“我的这句话是假的。”利用的是人类关注结果的特性,即可行视为可信,可信即真实。数学是次序问题的高级产物,是现实中次序的严格实验,正是因为数学的体系需要满足结果可接受,且现实被抽象的前提下。从简单到复杂的情况就是,关注次序后才能合理现实抽象,抽象后才能假设数学,数学执行严格逻辑实验条件,逻辑证明命题,这就是体系决定结果。为什么要说明体系,通常的错误就是会用复杂的体系去研究基本框架体系,所以结论会有偏差,不过表象却未必,也许用复杂体系的某方面刚好能解释基本框架体系的一些特征。出现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因为基本体的特征总归要传递在突出表现的复杂体上,我们要避免的正是这点,所要利用的也正是这点。例如常常听到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是否有效且可信,实际上该定义有效可信的同时无效且不可信。在世界的角度看,有效且可信,落在人类社会则无效且不可信。如何利用世界的规律而不被人类社会的思维惯性所误导,这才是关键。按规律看来,人类社会属于复杂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就是上面所讲的复杂体会出现基本体自身的规律。要是想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应该从基本体开始,而不能在社会道德、宗教以及经验概观上推导。可行的且成功的经验,都源自于次序化的数学。人的命运会用幸福天平去倾斜,幸福以社会权重,却以个体终结。例如,从积极心理学上看,埃庇米尼得斯的谎言悖论就是正确的,从谎言悖论的本质来看,“我的这句话是假的。”是错误的。所谓幸福最实际的莫过于避祸而已,其意如道德经中“善摄生者”。世界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人生就是如此,人不能指望猴子打出莎士比亚全集。每个人的命假设是某种物体,而运就假设是无限长的流水线,机器是唯一的,所有投入其中的物品也是唯一的,最终的成品自然也唯一。关于命运,任何一句话都足够写出是十套资本论,正是心中千言而口中才无片语。
为什么与怎么办,我只是习惯,先从为什么,然后怎么办。这并非一个好习惯,不过比较适合我而已。如果将来在我的故事里有大家所不能理解的,希望上面我所表述的内容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开始,童蒙如我,蒙就是这开始的地方。
由于写作匆忙,难免会有点疏忽与遗漏,还希望谅解。我不太熟悉这个排版,只能排布成这个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天人格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