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也曾如浮萍 ...


  •   近日寒气犹盛,受了寒的士卒不在少数,凌城常常受命前去诊治,故而事实上并不能每一场训练都去参加。
      这一日训练结束,杜思仲说有重要的事情和江之兰商量,晚饭打算就在校场用了,让萧紫一不必等他。萧紫一一如既往先去了药坊,她心里惦记着凌城精心调养之下还在恢复中的小七。
      推开药坊木门时,凌城还没回来。萧紫一取出火折子点亮凌城药坊隔间外的灯,径直走到了放置着鸽笼的几案旁边。
      掀开青色布幔,小七在竹笼里从左跳到右,又从右跳到左,纯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一双小小的眼睛红宝石般骨碌碌转动着,熠熠生辉。
      凌城说小七挺聪明的,似乎还受过训练,打算等它伤好之后就交给萧紫一喂养,等小七认下萧紫一,笼子便可去掉了。也是为了避免小七认自己为主,上过药之后凌城还像萧紫一最初发现小七时一样,暂时为它遮上了布幔。
      见萧紫一看自己,小七也歪着脑袋调皮地盯着她看了起来。“你看什么呢,小调皮?”萧紫一手指在幼鸽头顶上轻轻一点,宠溺地笑了笑。
      看笼子中所剩谷粒不多,萧紫一在角落的竹筐那儿找到存放的谷粒,双手捧着又放了一些进去,还往水槽中加了些水。
      “小七还在恢复期,不能喂太多的。”凌城从外面走了进来,萧紫一放下布幔回转了身。
      “还有这种说法呀?”萧紫一倒是一副闻所未闻的样子。
      “看在小七在你交给我后一日一日好起来的事实上,你就信我吧。”凌城无奈。
      萧紫一走向屋子一角还燃着的炉子旁边,从悬着的茶壶里倒了碗茶水递给凌城:“那是,你可是我的大功臣,你的道理,我必须得信。”
      凌城接过茶碗捧在手里暖着,没好气地摇了摇头:“‘功臣’的名头就算了。你把它交给我,它可就是我的病人,我要是没能让它恢复,那不是砸自家招牌吗?”
      “对了,这几天你一直在忙,那边的情况到底怎样了?”萧紫一面带忧虑。
      “不用担心,本就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这次同时受寒的将士多了些而已。所缺药物前几日总算送到,要不了多久,这一波伤风也就过去了。”凌城道。
      “还好还好。”萧紫一悄悄松了口气,“这下义父的眉头也可以不用老是皱着了,还是你厉害,凌城,好像无论什么事情到你那里总找得到解决的办法。”
      凌城从茶碗上抬起头看向萧紫一,她舒展开的眉眼间满是小女孩的认可和羡慕。凌城不动声色地上扬了一下嘴角,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难得的开心,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她那一声也并非云淡风轻的赞扬。
      “对了,竹哨我差不多已经跟营中训鸽的老兵都学会了,也弄清楚了哪种音色代表哪种命令,那等小七完全康复之后我若放它出来,它是不是就可以自己回到营地来呢?”看向鸽笼时,萧紫一有些好奇。
      “唔,应该是吧,小七可比小幺聪明。”凌城不声不响地放下茶碗,在几案旁边坐了下来,目光也渐渐落在了盖着青色布幔的鸟笼上。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从校场回到中军营房里,杜思仲接过护卫递过来的下午才到的书信。信封上那一笔清瘦圆润相沟通又毫无破绽的字体也只有昔日同进同出的挚友如今的郎中令——樊钟才写得出。
      杜思仲心下一颤,这些年他一直在查紫一的身世,因为十二年前就说过无论如何会帮她找回父母。几个月前自己曾写信拜托樊钟帮忙查证,一直没有消息,想来这次是有点眉目了。杜思仲拇指与食指用力,取出里面的几页书信。
      “纯修兄青鉴:月前所托之事,弟未敢忘……”
      樊钟在信中说,萧文英查无此人,十二年前本朝朝堂之上晋阳城内也并无此人为官的记录。只是信中提到一个杜思仲并不陌生却知道再也无从查起的名字——萧云关。
      十二年前,晋阳城东南几百里外的襄城太守正是此人。
      那一年,丞相骆远遵于朝堂之内运筹帷幄,以一人之力平定安朝内乱。杜思仲奉命攻入襄城时,太守萧云关已不知所踪,整个萧府并无半个人影。
      骆远遵的命令是平定襄城起义军,将太守萧云关全族押送京都。那时候杜思仲没想明白这个命令背后到底有什么自己不能知道的缘由,因为当时起义军遍地都是,尽全力而城破的太守不至于要受到灭族的惩罚。
      将太守不知所踪的消息写信报告给骆远遵时,杜思仲做好了因失职而被惩戒的准备。然而几天后骆远遵的回信只是赞他平定起义军有功,说萧云关之事错不在他,以后自有人处理。于是在那之后,再无下文。
      樊钟称当年萧云关膝下仅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至于有没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却是查不到了。杜思仲只觉心口堵着些什么,翻来覆去搅得他难受至极。

      十二年前杜思仲将已经平定的襄城交给朝廷派来的新任太守,奉命带兵协防晋阳城。杜思仲记得自己到达晋阳城的那一天是腊月十三,那时候雪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四五天,清扫出来的积雪在青石的街道两边堆得半人高。
      那天杜思仲在驻地将领的安排下将自己带去的人安置于营地,便带了两名随行人员去查看晋阳城的城防。
      从另一条街上转过弯便是铜镜街。杜思仲一眼望去,人人都在室内取暖的寒冬腊月天,加上战事刚过,街上空荡荡的,几乎没半个人影儿。
      铜镜街尽头一处人去屋空的堆着积雪的檐下,一张低矮的卦桌后面坐着一个手拄卦幡的算命先生。那人一身灰色长衫破得不成样子,袖着手,长及胸前的花白胡须因了这雪和严寒,黏黏湿湿的,杂乱不堪,可下巴一点一点地居然还在打着瞌睡。
      斜对面不远处,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儿正斜靠着一扇黑漆的破旧斑驳的门板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她身上淡紫色的衣衫似乎已被这连日的雪浸透,衣角还随意地沾着些泥污,小小的身影愈发显得单薄。
      看到那个缩成一团的淡紫色身影时,杜思仲心头蓦地一颤,经久沉默的丝丝疼痛涌现,他有些措手不及。仗打成这样,眼前的场面他见过太多太多,可那一刻他再也迈不动脚步。
      他记得的,逼着自己放在心底可是他记得的。
      永昭十四年腊月女儿凝兮忽患急症,日夜咳嗽不止。凝兮服药半月后,受樊钟私下所托前去府上诊治的王太医看过之后摇了摇头,告诉他说没治了,称如果“天南星”沈梧生有迹可循的话还说不定,可十年前就再也没人见过他了。妻子江葿在女儿榻前日日掉泪,杜思仲却什么都做不了。
      腊月二十二那一天的傍晚,窗外的雪纷纷扬扬,妻子怀中的小凝兮手里拿一方淡紫色的帕子抖得不成样子,却固执地想擦去母亲脸上的泪,她用被咳嗽切割得断断续续的声音说:“母亲别难过,兮儿很快就能不咳了……”
      杜思仲一辈子都忘不了女儿临走之前惨白惨白的脸色。他忙于军务,没时间看着她认字,没时间在她用稚嫩的声音喊着爹爹的时候陪在她身边,没时间看着她学会走路……她来这世界上四年,他仅仅来得及给她取名凝兮,凝兮……

      杜思仲知道,自己救下当时高烧不退因多日不曾进食而命在旦夕的的小女孩,多半是因为她那一身淡紫色的衣衫。
      那一日王石帮她换下干净衣服找大夫诊治时,从她的袖子里掉落了一枚纯白澄澈的玉佩。杜思仲记得,除了玉饰特有的纹理,上面单单刻着一个“萧”字。
      女孩儿在杜思仲的注视之下醒来,一双水波微漾的眼稍稍打量了一番便不再看。长长的睫毛盖着眼睛,杜思忠不知道她是醒着还是继续睡了。
      “你姓萧?”杜思仲尽量把声音放得柔和。
      “嗯。”
      “你是晋阳城的人?你父母呢?”
      “娘和弟弟先走,我和爹爹走失了,我在那条街上等爹爹来接我。你是谁?”
      “我姓杜,他们叫我将军。”
      “哦。”
      “你叫什么?你爹爹和你娘叫什么?说不定我可以帮你找到他们。”
      “我叫萧紫一,你把我送回那条街上就好,爹爹自己会回来找我的。”女孩皱了皱眉。
      “萧云关你认识吗?”杜思仲带了些试探。
      “不认识。”女孩明显一怔,继而回答道。
      “你是不是在那里等了很久?”杜思仲当时只当女孩是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感到意外。
      “五天,后来我就不记得了,这是第六天吗?”女孩一脸的认真。
      “不,是第七天,你已经睡了两天了。”杜思仲帮她掖了掖被角,“你病得很重。”
      女孩竟然争扎着要起身:“将军你可不可以派人把我送回去,我要等爹爹。”
      杜思仲无奈,只好安慰她说:“你放心,我已经派人在铜镜街盯着了,你好好养病,有人找你的话我的属下会带他过来的。”
      “铜镜街是哪儿?”女孩问。
      杜思仲倒是一愣:“就是你待的那条街啊,你不记得了?”
      “哦。”女孩只是这么应了一声。
      “你爹爹的名字可以告诉我吗?这样也方便我帮你找。”杜思仲温柔地看着她。
      “萧文英。”女孩儿说。

      杜思仲记得十二年前救下萧紫一时,她说父亲叫萧文英。
      杜思仲也记得,病好之后的萧紫一每天下午都会去铜镜街。不管外面多冷,她一定要到天黑透了才肯回营地。直到第二年三月二十七,杜思仲接到朝廷速回京都洛城的命令,整整一百一十三天。
      离开前的那一天杜思仲说:“紫一,我明天要回京都,那里也是我的家,你跟我走吗?”
      萧紫一只是沉默。
      杜思仲又说:“紫一,以后叫我义父吧。我会把你当女儿,像你的爹爹一样,你也可以把我当爹爹。”
      萧紫一红了眼眶,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却终是点了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