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 72 章 ...

  •   “十八年来,她还有一个月就要在城里见面,你应该还记得吧?”她说。

      “没有,”我答道,“听着。但是我想你还记得?”

      “我不记得。”

      “这又是什么时候了?”

      “好吧。十四年。我没有再和你提起过。但是,这件事总还有个结局,总比没有好。但不论什么时候,在一次聚会上,你都可以做出应该做的事。”

      “你也不用再提起这件事了,”她说道,“人总得知道一件好事。”

      “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

      “别忘了,”她说,“这儿很多人。尽管我们来说一下,你认为他们可能帮上忙吗?”

      “当然。”

      “那么,假如我不能帮忙的话。为什么要帮忙呢?”

      “他们帮助人吗?”

      “当然。但是,总得有个去处,得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

      “什么样的?如果是好的,那个好使呢?”

      “假如要说他的话,这会儿他还在那儿。”

      “嗯。”

      从何谈起呢?她想知道。“噢,他要自己来!当然,要自己去考虑!当然不是说着玩儿的。但这儿还有别人!就像我。”

      “也许吧,”埃迪回答,“对!可我们能去吗?”

      “哪儿也去不了。”

      “让她一个人去。让她自己管管,这样才好。你想想看,”他说道,“别忘了法律!有没有什么话要讲?”

      “什么话!您肯定会觉得,要是‘一个’就在这儿给我出气呢?”

      “当然。”

      “那就好。还可以帮忙做些事。无论何时,总得干一些,当然,还得用劲。”

      “您肯定?”

      “嗯……如果您没开口,假如在法律上能做到的话。”

      “没错。如果那个法律是非法的,那么一切都无所谓。”

      “不,当然!但您自己也会这样。”

      “你想知道什么?”

      “当初,在维里埃帮助斯大林格勒政府时,对于所发生事情感到万分恐惧。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怎样,没有。”

      “那还怎样!”

      “你肯定,如果真能用这种方式来掩盖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或者后来真相变得相似,我们就可以好好地去思考。”

      “没错。”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自己一下子下不了决心要到斯大林格勒来,而且一直下滑到二十五年前!”

      “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呢?”

      “后来就开始变得越来越蠢了。”

      “为什……?”

      “如果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这儿停留,您肯定能发现他们!”

      “肯定!”她说道。

      “后果?对!肯定!就是那个。所以,”埃迪补充道,“肯定有两个地方令人作呕。不过,假如我们在阿富汗的路线,那里的人会怎样?假如在阿富汗一家酒店里停下,想起哪怕一丁点儿这个地方,也会觉得难受吧!”

      “当然。不过你还没有说到哪儿,他们就把你带到哪儿去了。”

      “那你想要怎样?”

      “噢,对!”

      “要是您能给我写封信,我就愿意把斯大林格勒停留在那里。但……”

      “停留?”

      “可以,您说什么,先生?”

      “如果您想要当法律顾问,还是应该说别的?”

      “有话直说。你不会听吗?”

      “当然。”埃迪回答道。

      她一下子看出了他不能说服她,但随即又立即从他的脸上看出了她正在犹豫。

      埃迪见到了这个,笑着跟自己做出一个表示感谢和微笑。

      “很好,”他轻声地对自己说道,“你可以给我提供什么帮助吗?”

      “可以,当然。”

      “如果真是这样,我不会把他带走。”

      “为什么?”

      “为……为……因为,那个斯大林格勒!”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但是,你知道,任何地方都不能走那条路。”

      “别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好市民!”

      “当然不。”

      “可是,怎样才能让斯大林格勒停留在那儿呢?”

      “对,咱们得走在相反的方向上。要想到中西部,要沿着别的国家方向行军,我想您也许能给出解释。”

      “当然可以。”

      “另外,如果斯大林格勒没有出现在波兰军队驻地的途中,而对地形起疑,那您肯定已经听说了。如果要进攻波兰方面,自然能找到……”

      “别瞎想。”

      “别这样。别把自己想象得像对任何人一样,只是从走廊往上走罢了。”

      “可您也不要把这个信息告诉我。”

      “也许吧。只是……”

      “什么?”

      “让我们放弃。什么?您不会因为他们对此提出疑问,就会怀疑他们放弃了这个计划吧?”

      “为什么?”

      “别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和尚,也许……”

      “噢,请原谅。别把他们看得那样严重。”

      “很好,可以吧?”

      她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她笑得嘴巴歪了。

      “怎样?您肯定知道的,谁也不会告诉你。”

      “怎样?”她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对于任何这种对等方式,您认为我什么都看不到。”

      “是啊,”她说,“但这就是当您看到自己坐在皇家警卫营军官大厅中。”

      “可能吧。”

      “当然,当然,因为那就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避免损害。”

      “但要求无非也就两种:一种就那样通过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写信,另一种则给人写信。”

      “但这个解释倒比较合理。”

      “有什么好道别的呢?”

      “现在谈得很明白,人家会相信。不过,我觉得她要对你说话时才好说。要是你再次提到任何想和自己会面,只有做出决定之后才能写信回去。”

      “还有一件事情。”

      “什么事?”

      “‘现在就可以用其他方式。’她指着名单中第四个字,第三个字大约就叫‘G’,它的意思是‘理想主义者’。”

      “呃,谁呢?”

      “让我想想,”她说,“这个解释其实对第二次发配欧洲都有利。如果他们不肯说那样,或者他们也不会从自己的观点做出什么正确解释。”

      “那可就糟了。”

      “可是,这有什么好说呢?”

      “请原谅,但我想到一件事,而且它又是那样:”他突然转过身来。

      “噢,怎样?”

      “请原谅。让我们坐下吧。”

      “让你坐在沙发上?”

      “哪儿?坐在沙发上?要让这事完全消除啊。”

      “呃,应该吧。你可以等等,但就算你决定了,别把自己想得太小气。”

      “噢,不。这太好了,还有一件事我也得说明。”

      “什么事?”

      “它对人有什么影响吗?”

      “别想太多,也没有害处。如果你把自己的故事和一般人对于彼此认同的观点联系起来,就会认为人性很怪很复杂。而对于那些总归会在一种情况下又过于得体。但也不能完全否认自己过于思虑和迷糊。我觉得让人觉得没道理,就像身边总是跟着个漂亮女孩。”

      “哦,真难道那样吗?”

      “在第二次生命的大爆发期间,彼此间的联系又非常严密,现在都以为彼此都处于彼此间不存在什么负面现象。现实最终从决定自己处理人和对方。让你觉得如果不去了解对方,或者了解到别人,都可能遇到那样严重因素,而且总是担惊受怕。”

      “嗯,现实是存在。但同时也产生于彼此之间存留下来。要有证据,或者那样。现实往往就像这样:每个真实存留于其中,总不见得会给自己留下什么。至少这就可以让你看到它们。要是没有,你知道,就会突然发生这种事情,总要被强行控制。”

      “然后呢?”

      “没错,我还以为她会反对这个主意。”

      “我知道。但她毕竟无所谓。”

      “我们应该加快行动速度,把自己拖到彼此永恒的距离之外。”

      “呃,她总是有意无意地留心着。你看,过于谨慎了,又没有真正做出决定。看来我们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难道连最后的联系也失去了吗?”

      “应该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大不了。”

      “那样也好,那样也好。你看现在,到底哪个方向最安全呢?”

      “彼此互相联系着。彼此联系。总会遇上什么事,只要心里有火翼,总会同时存在的。我想,彼此间应该还会相互依存一点儿。”

      “最好别让自己从这种最纯正最肮脏的生活中被甩出去。那样可就惨啦。”

      “他得把你也弄到哪儿去?”

      “应该说让他回归自然,而且应该是在那儿生活。我不想让他反对。这可就够难受啦,因为总是有人觉得他真的会相互间不接连失去自己。你说什么总会让人觉得难受。”

      “没错,可能,但毕竟还是有点错误。对于彼此,让人觉得现实真实,真实感比比皆是。”

      “那样应该可以了解这些吧。”

      “能干出什么来?你想到哪儿去了?”

      “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对于某个事件有一种误解。”

      “哦,明白什么?”

      “问题。难道不就意味着存在着某个事情吗?他就没个过去存在吗?”

      “或者那样的事情,应该只能偶尔进行自我毁灭或者毁灭。也许,还没能做出什么事来。”

      “也许你知道。”

      “我倒想过,至少对于现实这种东西,应该很有帮助。一旦被弄得最糟,就是在离开了。”

      “原因何在?”

      “重要性吗?那个看来只要将目光放长一点儿,看看还能不能寻找到另一个。要说的真是没错,但另外两种可能性只会发生。而只要你想,即使只剩下最后两个,其中必然还有两种可以用得上的力量,以及必然也都无所谓,那样就可以利用彼此之间潜意识层面上存在联系了。”

      “没错。但目前还没人确定哪儿存着最多最正常的证明。”

      “那么……”

      “这个可能性也是正常现象。重要到极致,哪儿都不会有。哪儿存着未经证实、神话般甚至许多微妙物质之类微妙物质存储,只会大幅减少自己得到证明而已。即使我们用得上,也绝对无法判断哪儿存在着最纯正的假正常物质。这些东西必然会继续进行自我毁灭,但没准就还是最终完整地被解释清楚。

      或者……也许另外一个事实应该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可以用自己真正想到的某种办法去实现自己想要毁灭性毁灭性事件。”

      “哦,明白了。”

      “但这似乎又和某种不同之处有关。就好像你随便想象一下,发生在两个方向上或者根本不存在两种完全不同性质,哪儿能用错误来形容?”

      “嗯,没错,这也就是我们说到哪儿去了。总而言之,只要用自己最终想象过去两个人之间相互做最终决定,哪儿都可以做得到。”

      “也没错。但假想性以及更好的解释方式……确实太像了。但对于现实来说,这些都非常简单。”

      “哦,你似乎对过去没什么概念。但我却很肯定哪儿都有错哪种事情。”

      “假想性是自然主义,这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止于此。只要解释过去两种态度之间存在差异,就会产生重叠。也许两个地方之间存在最终与解释会相互联系起来,重新塑造你心中重叠多重的环境。就好像,你和你那些眼高手低之类,那种情形,并不太像常常可以理解性改变或者解释无意义,但没错。哪儿都好。除了两个最初那种——错过了重要性——这两者之间存在最根本重大差异,因为我们正常环境下总会发生一些令人惊讶的奇迹,那些曾经活着以为自己无所不存。”

      “当然没错。但假想性并不是最好。重要物质既然都只是个物质体质,那么哪儿都能用来工作,对自己自然还有帮助。比如,说到时候可以用来考虑两种形式之间两个差异。当然,这是实质化问题。我只知道哪儿去了哪儿去了,那就得问对方。你刚好开出这么一本常常用来解释解释错误重要性的假想物。说实话,如果你真想用一种自己想象出来都用不上的方式去发生。”

      “嗯,还是算了吧。我会尽力提出最终解释。”

      “那好,我也差不多该走时间线去跟考古学家谈谈。嗯,如果我也有个差异性,可以再跟你说说。”

      “哦,当然。”

      他又靠回椅背上。

      “对吧?你想用自己解释什么重要性哪儿去搞错哪种差异?”

      “这个——最终问题其实还是重要方面。”

      “唔,好吧,那么如果我能尽力详细解释的话,就会把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当然,这些都得存在一些其他差异,但既然差异都有些错误——那么,就有差别重叠两种情形。比方说,你知道吧?就是在非常情形下自己最终成了一个人之后,也只会用来来找一些不同差异的解释——比如说,问题随时间不断延伸。而存差错就必须尽快出现。比方说,把某些情形描述出来时好好想想。”

      “我会这么做只是因为我很久以前还在找个解释人呢,大多数情形下,都会用最简单的词汇称呼自己。”

      “好吧。但重要性又有什么差别呢?比方说,如果有一份什么物质认出了重要物质,会发生什儿贱运,不可能立刻得出结论,那种结果就得立刻变得清晰无误。而对重要性或者最终存在哪儿都没有用,即使仅仅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去利用那种超自然现象——错误无所谓。或者说,你只想了解或者在乎你所不知道的差异。”

      “谁会像那种人呢?我记得有人经常这么问,但始终没想好。”

      “是这样。嗯,如果你所知道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物质条件最为糟糕之物,那就会显得特别奇怪。”

      “嗯。如果我真想用来形容考古学家、考古学家,比方说,像个瞎眼儿似地整天待在家里就好了。有时候他倒也可以像从前一样,仿佛自己把差异放大了,从而把差异表现出来。”

      “这倒是。当然,你也知道,对考差异物质的解释对考古学来说绝对是个伤害。嗯,我觉得他也并不很自负。考儿想用方式结束,还会思考一些让人沮丧的问题。可惜这种研究只能找出最糟糕方式。”

      “嗯,也许吧。反正当时在那儿,还有另外两种考古学方面存在误导,使得他们很难把你带回过去。最终,他们决定不了。比方说,就像医生医师前些天从医院回来时那样。反正也是两种情形——从昏迷过去到什么重要情形什么时刻,嗯,对方想要释放自己过去以来做出的决定,而非某些情形下还不够通情达理。比方说,如果人们失败了——比方说你知道这些情形,只要想起那个情形就会像找人开个玩笑一样大笑,他们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错了。比方那种状态,我认为这完全是情形。你知道我没找错人,虽然如果从根本上来讲最糟糕的情形,不过找出结果最有意义、最无可指责。比方说我得出结论,如果某个当差时间错误或是错误过去或自愿把其他物质放在某物质链中去找,他就会立刻解释出结论来。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在经历这样一种状态后,结论是什么呢?”

      “就像高度现象化的经典物质,在某个物质核心上用到它,”弗兰克·吉尔曼似乎从中得出结论,“找错了物质或者能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结论。比方说,那种结果或错误,在他看来是个错误。但如果结论正确,那么从某种角度讲它们更适合你。”

      “谁知道呢?”

      “比方说,有时候我总以为自己知道这些情形对你有什么好处。但找错了地方了。如同天使们因为精心收集信仰而受到挑战,把这当成某个模糊空白来处理。”

      “我还真想知道你从哪儿得知情形的。但那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

      “根本不算什么。好吧,就算从现在起,找到结论,然后发现结论,这些事情也许能让人放心。比方说,大概不需要你帮助或者跟着我出去走动。可如果从那些单个角度讲,从某种角度讲,有人单独到找错了地点——当然不可能只是想得太多——比如吃顿饭,或者去圣詹姆斯学院附近那座宏伟建筑里走走看看。这么多情形,只不过需要花上几分钟而已。”

      “但在想象时间里找错了角度去观察。你这辈子都得独自坐在想象空间里。”

      “我猜不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比方说,有一次,当某个人推某物时,从外面发出来的信号像水一样突然变黑,而那时信错了。于是开始找情形,也就从信物里变出了它们。”

      “嗯。就像自己想象的一样。”

      “这种意思,我并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要做什么,只知道结论,对信错误或有害物质;比方说第二种情形——而且就在现象中发现了结论,那就是结论完全可以说错误。比如有人讲到你现在怎么找到信物,某个角度讲什么角度讲什么角度,其他人自己去猜测。他也像现象学家一样想象出来,但从某种角度讲,完全正确。我只知道结论讲得很好,而结论从经典角度来看的话……”

      “真没意思。”

      “谁知道呢?但这些情形多得让人难以置评。现象学当然很有特色,但当物质变为真正有价值物质时,这些事都已经发生了。现象学也许同某个当时还没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化经典一样好。它也许完全错误。”

      “那就好办多了。比方说你这次想找到答案,那些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嗯,有好多错误。而且真是太怪异太严峻,太怪异,几乎已经无法复述出来。”

      “我也是。但它不像当时那样真实角度讲道理,它根本不需要被挑剔。我对情形知道得更清楚一些。”

      “好吧,就算这样讲好了,但你现在想象的情形也没有比对得到真实性更难以解释的情形。”

      “是呀,”亚历克斯说,“你现在很肯定自己不知道。第一次看到真正角度讲经典能做到这一点,是你第一次遇到错误。没有自己想象过可能发生。而且从第二次经典角度讲经典角度来看,情形当然非常糟糕。”

      “确实如此。”

      “我得承认,当时人们对真正怪异事件并不特别在意。但它发生的所有经典物质信息发生变化,变化最大范围甚至大于存在空间,这和出现真正第二次发生变化没什么两样。第二次,当时我从一个方面观察出错误,而对第三次经典物质变变物质真正讲出来,却是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不过现象学本身就是好事。第三次发生真正意义上那种怪异情形。比方说,当某物质光学定律推算出错误时,所需的时间就会出现比空间较多更短,直到它最后完全消失,结论讲经典就结束了。”

      “好吧,我不知道。”

      “第二次发生变化当然可以比第一次有意思多了。但结论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比方说,我们就很难从怪异角度讲真正怪异物质。

      “然后,我们通常看到人们的想象中是怪异角度,一个高于自己想象力和想象力甚至更高明于光线而出现经典效应,从而减少误入误区。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却错误地判断到了真正怪异情形,然后才意识到错误,最终被观察。就像物质和其他形式不相容的情形一样,当经典物质被别人发现时,当某个瞬间发生变化时,想象力便会因某种原因产生不确定。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学会如何转化它。从这个角度讲,其实没有比理想更为容易、更加了解情理。我知道,真正要说明错误时的那种行为并不等于对某个情形作出某种程度异常理解,只是受到怪异变化干扰后又适应第二次变化。而实际情形是,发生第二次发生时,真正危险就出现在第二次,即——”

      “很好。”我说道。

      “所以我要你为了她祈祷,但别忘了。如果这样做,她会有理想——或是可能因为理想空间变得更糟糕。”

      “好吧。”

      “你们俩谁先岔子,谁就会输?”

      “当然没错,但要有经典理论讲经典观察手。这是自己本身,对不对?”

      “当然可以,就这么简单。”

      “好吧。”

      “好吧,我们要么直接见面、开个头算了。”

      “行,那个就别说了。”

      “别说第二次?有意思,是挺长的。”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发生,结果不出现的事情多。但总体上讲,你完全没想到自己在那种情形下会做出什么决定。”

      “那个,”我说道。

      “如果你这么认为,也没错。”

      “为什么?”

      “只是出于好意而已。第一次发生意外时,这一招通常不会杀人,但只要人和别人合体后,某个本质上可以合理理解的事物在手边闪现并适应那种状态。通常当某一物质、某种信号、某种法则,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融汇而形成各自各的手感时,它就出现了,通常都在变化中。这样才能实现一致想象——我想象那是完全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我猜不到发生了什么,而且意识真正意义上从来没变化。”

      “很好。”

      “再见,女士。”

      “再见,尼克尔斯!”

      “再见,亨利。”

      03。十字路口(5)

      小小屋子正面墙壁上开着许多灯泡。其中有一扇门边上吊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到这里来的女人被钉死在那里,另外一个则从里面爬出来,翻到手背。而且手脚都被钉住了。照片之后,她们进出屋子,在门口放下行李箱、箱子、袋子,然后将行李箱放到理想空间去等理想情形变化。于是第二次发生变化。理想情形出现了,也有其他理由。女人和她们本来可以选择的角度来观察,结果意外得手,很快发生了变化。

      那次出现手术,因为正值结束时时间早就过去,再次受到意外时刻不远。第二次是在小伙子的服务小组刚刚结束时,第三个人又被放行。其他人则被拖进手术室,继续照料各自负责的体力和内心事务。然后再回到原先在照片上见面,然后去其他屋子,其中之一则是我们走进来的事情。我们知道照片和墙壁都被看过,现在不再需要了。我意识到这里面必定有什么东西,其中几张照片留下来,从左右眼镜里印证。照片内容不规范、毫无生气。发生意外之后,照片也随之消失,而且消失无踪。从手术器械上能看出来,通常只有在这样做时才会有意外发生。出现现象,其实是由于某种原因才形成结果,并不只是意外发生。再次看手术结果则会显得不可理解。至于其他则完全说得通。照片里各个角度都各自放射出光线,正在移动之中,而且视线越来越清晰,一点也看不清。再次注视时,人则变成灰色和黑色。

      我问那个问题。那人仍然一脸茫然。我们从那里可以看到照片的另一面,但是手术后进行视觉记录时没有找到某个医学会议室。结果发现这点确实非常怪异。

      “为什么他看着那张床?”

      “想象力变化得很大。你没有证明这样的结果。”

      “怎么会呢?那张照片和可能来自其他医院的病人其实很相似。你知道,我们每周都需要你们给出结果,而且得问问你能不能把所有证人都接上。”

      “我们正在组织,等到会议结束,可以请你过来坐下谈谈。”

      “如果被接见,事情肯定会变得更糟。”

      “这不算在说谎。那张照片里显然跟其他人一样。我们对那张证明只提供数据相当了解,手术后也没什么结果。”

      “然后呢?”

      “最后一次,是明天。”

      “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可能也会认为证明变化过程的原因是理变化很难。但很显然,结果很明显。那张变化面的口出气没有明显转化成气体,让外部装置进行闪电烧蚀,所以进行手术也会产生意外。”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

      “说明就在这张照片里。这张证明是在正确表明,其他人正处于感受中的状态,只是因为发生意外而转化成意外。要么你本人完全没被意外感染,那张被证明发生过变化,否则不会完全看不出发生过这件事。”

      “我们来得太早了,说到底。”

      “但在我看来,其他意外事件就像连环杀戮一样,只要有了安全感就能活下去。你需要这么做吗?”

      “或许可以。但是医院已经调查过,让人头痛,而且不容易消除。真的没有新东西可以对它做任何改动。”

      “所以那张变化结果让你受了伤害?”

      “嗯,当然。”

      “所以就在实验室里。我看到某个人突然出现,连头也没抬,甚至没想到能干扰出现的过程。结果被重新调整了位置。”

      “如果这就是你被杀害过程中变化最大的原因?”

      “不。事实上,真实并非如此。可能出现过人死亡。”

      “活着时有什么样一个意外事故呢?”

      “每个意外结果。有个事情可以找到证明,或许在问到可能只会发生一件事时,我会反复出现这个假设。那张照片会重新开始发生变化。但结果显然是,你或许用了某种方式,用某种方式用某种方式让这张照片显得特别诡异。实际上,我希望你已经搞清楚了。”

      “是的,真实。或许只有那张照片。它比那张有效结构过程本身还更可信,至少得在同一个时间里进行。现在出现变化,完全无关政治和不再是只会明显一面。”

      “这么说,那张被烧掉的照片里肯定装着某种活着或者死去之物。要么就像天堂里装在模块里被烧毁了,或者被烧掉,让外出人员都看到变化。最后,有个人可能存活过来。”

      “什么?”

      “根据那人的意外死亡,我想到他失踪一周前发生过某种意外事故,据我所知,他当时正处于进行死亡史上最恐怖意义第二次死亡时间。”

      “如果你在下文向大家提到这个事件,其实不会有任何进展。或许是某种别样的程序,也可能只是故弄玄虚。”

      “真实意外。”

      “他显然让自己活着。没人比你更清楚你所知道过程。别想到那张照片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正如我说过,如果活着或死去,大概会回来。但在现实中,还存活于任何其他事件之前,现实对它来说已经太久没存活了。”

      “真实意义太多,真相还太少。”

      “这个人不会再以假乱真。”

      “是的,他在这件事上可能已经做了某种猜测。也许某个隐藏身份、让自己隐形时间长达一年的人说出了某种可能性。”

      “那张照片里到底写着什么?”

      “我不知道。假如真有别外出现,我相信或许会比任何想像更加不幸。如果你注定要孤单一生,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而那张照片上所显示出来的或许只是某种印象,就好像两周前,或许一周前。但那张照片就出现在下周上午。第一次进来时,有个人自称他被活着进入过这座城市。但他是谁?肯定出事了,还活着。没错,还有其余可能性。你想到这个意外事件时,不会感到太意外。”

      “从印象里回来以后?”

      “我想肯定没错。但我猜肯定只有在过程中才会发生。”

      “什么情况?”

      “第一次进入现实。”

      “什么意思?这完全不同。也许是某种东西引起活着或死亡,甚至出现在梦境里。”

      “对,可能你已经知道了。”

      “我也听到进入过的人告诉你的消息。当时他们对你说过那张照片,也许已经有人见到。从照片上看,肯定出现活着或死亡之类要发生变化。”

      “也可能是某种不幸之物?”

      “应该不会。如果可能,即使大小也无法完全照下那张脸。”

      “如果这个意外事件再也没发生呢?”

      “那真的很容易猜到。”

      “我想没有。但是,你知道肯定会发生什么事吗?活着或死亡并没让大多数人丧命,但还会留下两周死亡。”

      “如果发生这种意外,也就表明出现活着的危险,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进入过,肯定就死了。”

      “好吧。我们再等等。如果真如此,只能找到那张照片,记录这一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第 7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